聽風系列(二十九):精準抓住小趨勢

2018年12月31日晚上,深圳“春繭”體育館座無虛席,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如約而至。

羅曾發下大願望:跨年演講要連辦二十年。在歷時四個小時的演講中,羅振宇通過對過去一整年的回顧和未來的展望,連發“扎心五問”,最終揭示出一個道理:比起普通人無法把控的大趨勢,真正能給所有人帶來機會,從細微處引發大變化的,恰恰是我們身邊的各種 “小趨勢”。

羅振宇的話和彼得林奇有異曲同工之妙。彼得林奇說,抓住身邊的投資機會。我的直覺告訴我,認真學習羅振宇的講話,會對我的聽風體系,有極大的補充,特做學習筆記摘錄如下:

一、為啥要抓小趨勢

【大趨勢普通人抓不住】比如電商的創新,大創新只有BAT能幹,但是小創新誰都能幹;

【任何大趨勢,都是由小變化展開】大趨勢不是突然來臨的,都是萌發於忽微,而且都在人們身邊,在日常可接觸的範圍,這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把握的機會。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人的力量很渺小,更多時候只能作用於微觀】

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

二、怎麼抓住小趨勢

在跨年演講裡,羅振宇提了5個步驟,串聯起抓住小趨勢需要的5項能力。

1、抓住小趨勢,首先總得了解事實真相;

不抽象,我們就無法深入思考;不還原,我們就看不到本來面目。抽象是上半場,還原是下半場。這有點類似題材分析流裡的歸納和推演。

歸納是第一步,推演是第2步,但是推演需要掌握海量的變量從中提取到最關鍵的變量。這依賴於你多元的知識結構,因為一旦一個關鍵信息掌握不到,整個推演結果就會發生重大改變。

那麼,什麼是多元知識結構?我認為就是兼容從正到反的所有可能性,就是多元。“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2、抓住小趨勢,你要能掙脫觀念枷鎖;

因為純粹為了新而新,很容易陷入刻意標新立異的思維陷阱。

為了解決為了掙脫而掙脫的問題,羅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叫做非共識。所謂的非共識,就是你初看不認識,但是後來你知道,原來是老相識

達成非共識的過程是一個“回到母體,強化母體”的過程。簡單的說,所謂的創新,就是要回到一個古老的事物,但是用全新的手段把它再做一遍。任何創新的點,都依賴於那些從古老的世代就流傳下來的,在我們人類心中都會直接認可的東西。

只有把握到這一點,每一個創新都會有本源的生命力,才不會陷入到為了創新而創新的窘境。

3、抓住小趨勢,你得重新定位生命的座標;

4、抓住小趨勢,你得學會從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5、抓住小趨勢,你還得有一套長期主義的人生算法

長期主義不僅要堅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斷你在做的事情,還要持續地不被誘惑。一旦中斷,前功盡棄。

只要你能足夠強大,跳出時間設置的陷阱,而且持續、長期地守住目標,你就能成為時間的朋友。這種行為模式,叫作“長期主義”。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成為時間的朋友。

第5點對我的啟示是相當大的。這也是我自己2019年最大的功課。希望我在2019年收官總結的時候,能夠在這一點上有更大的進步。

三、小趨勢思維的奧義

八個字“有意瞄準,無意擊發”。

這就是小趨勢的奧義。

一個人趴著射擊,全部的力氣和注意力都要指向目標,用全部的精力去瞄準,這叫“有意瞄準”。至於什麼時候扣動扳機,不知道。無法預設,也不必預設。

真正讓你扣動扳機的那個信號,也就是今天說的小趨勢,可能是風吹草動,可能是心流湧現,只要它到了,一瞬間就可以調動全部此前的準備,一發子彈打出去。而想借小趨勢的人呢?沒有一勞永逸的想法。他只是隨時在做準備,把自己感知能力磨得銳利無比,隨時等待、捕捉那個小趨勢的信號的傳來。

你可能會說,打不中怎麼辦?還能怎麼辦,繼續瞄準啊。感知到下一個小趨勢,再打一發。

四、後記

感謝羅振宇。

在通讀完他的跨年演講之後,我明白了2019年聽風體系優化的兩大具體方向目標,這些更多的是方法論和哲學思維上的變化。在後面的聽風系列更新中,我會慢慢把來自於羅振宇的心得細化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