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力量」陝汽:鍛造重器 做引領追趕超越的“行業範本”

「經開力量」陝汽:鍛造重器 做引領追趕超越的“行業範本”

陝汽重卡生產線

陝汽控股,濃縮著一個行業的發展歷史。

50載發展積澱,40年改革春風。在新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史上,陝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

回眸陝汽50年發展歷程,一路風雨、一路奮鬥、一路跨越。在最新公佈的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中,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汽控股)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267位,較上一年度提升了120位;位居中國製造企業500強第120位,較上一年度提升了55位。陝汽控股實現了從三線軍工企業到行業引領者的華麗轉身。

如今,這家位於西安經開區涇渭新城的老牌國企重新煥發活力,勇擔引領裝備製造業邁向高端發展的重任,成為引領全省追趕超越的“行業範本”。

開拓

砥礪前行鑄就國之重器

陝汽,鑄就國之重器。

1968年,陝西汽車製造廠在寶雞麥李西溝開工建設,拉開了陝汽控股半個世紀的發展大幕。

“我們陝汽人常說自己經歷了三次創業。第一次建廠初期,我們建設起我國第一座重型軍用越野車生產基地,自主研發出我國第一代重型軍用越野車,改寫了我國不能生產重型軍用越野車的歷史。其生產的重型軍用越野車成為國家唯一指定裝備我軍的主力戰車。”說起陝汽控股的發展歷程,陝汽控股副總經理劉科強如數家珍。

“改革開放後,陝汽控股在新的市場環境中主動作為開始第二次創業。在西安建設新廠區,通過從奧地利和德國引進先進的重型汽車和大客車底盤生產技術,實現了產品的更新換代,企業的生產技術始終保持在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水平。第三次創業就是企業大力推進資產重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2003年,陝汽控股開始籌備新基地建設工作。2005年,陝汽控股正式遷入西安經開區。由此,陝汽控股和經開區結下了不解之緣。”劉科強告訴記者。

從麥李西溝起步,風雨兼程,砥礪前行,陝汽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之路。

以西安經開區為大本營,陝汽控股已發展成為擁有資產533億元、從業人員近三萬人、下轄100多家參控股子公司的特大型汽車企業集團。業務範圍涵蓋重型軍用越野車、重型卡車、中輕型卡車、大中型客車、微型車、重微型車橋、康明斯發動機及汽車零部件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汽車金融業務,是行業內唯一五次參加閱兵的重型軍車生產企業。當前,陝汽重卡已出口到非洲、亞洲等地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陝汽人身上總閃耀著一種敢闖敢拼、銳意進取的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指引著企業不斷髮展,取得今天的成就。

“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創新、誠信、積極進取等‘企業家精神’的要義是共有的。特別是對陝汽控股這樣的國企來說,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發展重任。開拓創新、勇擔責任、全心全力,我們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劉科強說。

奮進

務實進取譜寫發展新篇

新時代、新陝汽、新經開,共同編織著打造我國西北汽車生產基地的宏大夢想。

“西安經開區可以說是我們企業的福地。2005年,陝汽控股遷入經開區,也由此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迎來了陝汽控股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劉科強說。

作為西安經開區裝備製造業的龍頭企業,陝汽控股在西安市乃至陝西省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7年,陝汽控股累計生產各類商用汽車19.1萬輛,同比增長63%;累計銷售各類商用汽車18.9萬輛,同比增長62%;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699億元,同比增長53%;產銷增速領跑行業,躋身國內重卡市場前三,創企業建廠50年來最好經營業績,企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從2005年到現在,陝汽控股的成績很突出,陝汽控股面臨的是完全開放的競爭環境,能夠取得這樣的發展成績我們感到很驕傲。同時,經開區和陝汽控股的發展理念也是契合的。經開區提出瞄準百萬產能、千億集群目標,全力培育和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集群。對於陝汽控股,這可謂恰逢其時。”劉科強說。

2018年,陝汽控股按照“戰略落地創新驅動挑戰自我邁向高端”的年度工作方針,在2017年成績的基礎上,繼續搶抓市場機遇、奮力拼搏。今年上半年,陝汽控股累計生產各類汽車11.39萬輛,銷售11.41萬輛;工業總產值440.8億元,同比增長11.78%,銷售收入450.8億元,同比增長22.43%,交出了一份漂亮的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在劉科強看來,陝汽控股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同樣離不開優良的發展環境支撐。

西安經開區是全國首個集重卡、客車為一體的商用汽車生產基地,目前已形成以吉利集團、陝汽控股、漢德車橋、康明斯發動機等為引領的,涵蓋整車製造、專用車、零部件等為一體的較為完備的汽車全產業鏈,產值佔陝西省汽車產業的60%,西安市的70%。

“我們切實感受到營商環境的各個方面都在發生變化。作為經開區的入駐企業,經開區管委會經常主動和我們溝通,為我們提供各項幫助,企業和職工的大小事只要向管委會反映都能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原來企業門口交通不便、車輛雜亂,我們反映了之後,有關部門當天晚上就採取了措施。除提供政策和服務上的保障外,經開區也著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真正做到了‘金牌店小二’,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劉科強說。

西安經開區一流的營商環境,預示著陝汽控股的輝煌必將延續。

領航

踐行國企擔當引領發展

未來,邁向高端!

創新對於一個老牌國有企業而言,需要更大的魄力和勇氣。

“我覺得改革創新很好地體現了我們陝汽控股的‘企業家精神’,正是因為陝汽控股始終堅持大膽創新,源源不斷地激發出企業的活力,推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無論是陝汽控股發展50年來所經歷的三次創業,還是具體到我們每一個生產技術的革新,始終離不開創新的力量。”說到創新,作為陝汽控股20多年發展的親歷者,劉科強非常自豪。

創新,已經融入陝汽控股發展的“血液”。代表民族重卡走向世界、參與全球競爭的陝汽,始終緊抓核心競爭力這一關鍵,在產品技術上不斷創新,在體制機制上不斷探索,勇擔引領裝備製造業邁向高端發展的重任。

現在,陝汽控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形成300萬輛汽車產業實施意見》《關於支持西安經開區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發佈以及西安經開區萬億級工業大走廊加快推進,都將為陝汽控股創造更多發展契機。

“我們在海外有10家工廠,其中七家佈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們的產品在肯尼亞、尼日利亞、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實現了本地化生產。我們出資200萬元與長安大學合作,設立了‘SHACMAN’獎學金。我們還將從‘一帶一路’中尋找更多機會,與沿線國家實現合作共贏。”劉科強說。

堅持高質量發展,“千億陝汽”指日可待。

“汽車產業迎來了一個全新技術變革的時代,也讓我們有了‘彎道超車’的可能。新能源和智能化將是陝汽的重點發展領域。未來,我們提出了‘2035’戰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利用三年到五年時間,規模達到‘千億陝汽’的目標;第二步是到2025年前後,實現1500億元的規模;第三步是到2035年,爭取達到2000億元的規模。”劉科強說。

堅定不移推進企業改革,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陝汽控股將以頑強的意志、永不服輸的韌勁,與西安經開區攜手發展,再創輝煌。

聯合出品

陝西日報西安記者站·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作者

陝西日報記者 李蕊 劉曌瓊

蓬萊瀛洲方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