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吉菲昂"號無防護巡洋艦


德國"吉菲昂"號無防護巡洋艦

"吉菲昂"號(SMS Gefion)

"吉菲昂"號是德國設計的一型多用途殖民地型巡洋艦。在和平時期,它負責巡航德國的海外領地,鎮壓當地叛亂;在戰爭時期,充當商業襲擊艦。此外,它還需要擔當艦隊偵察兵的角色。這些職責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當時的德國海軍預算有限,無法建造專用的艦隊偵查艦和殖民地巡洋艦。事實上,它就像是當時德國防護巡洋艦的縮小版。但偵查巡洋艦的高速,襲擊艦的大航程和殖民地艦的強火力。這些互相矛盾的要求,讓它的最終設計十分不滿。

"吉菲昂"號被劃入小型巡洋艦的範圍,在1890-1891年的預算中獲得授權,並以早期的"吉菲昂"護衛艦命名。它是德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艘無防護巡洋艦。此後,德國人建造了"瞪羚"級小巡洋艦來滿足小型海外巡洋艦的需求。

德國"吉菲昂"號無防護巡洋艦

在東亞艦隊服役的"吉菲昂"號

規格參數

"吉菲昂"號的船體採用鋼製結構,但艦首的下部和艦尾則使用青銅。全長110.4米,水線長109.2米,艦寬13.2米;艦首吃水深6.47米,艦尾吃水深6.27米。標準排水量3746噸,滿載排水量4275噸。從吃水線上面1米處向下延伸到船底都覆蓋著一層由木板和金屬組成的保護層,防止船體長時間在水中受到鏽蝕。

軍艦上有前桅和主桅兩根桅杆,桅杆頂部的觀測裝置可以輔助戰艦射擊。船上編制有13名軍官和289名水兵。還攜帶了許多小艇,包括:一艘警戒艇、一艘小汽艇、兩艘小快艇、兩艘小划艇和一艘救生艇。

"吉菲昂"號的航海性能不是太好,航行時顛簸嚴重,容易出現劇烈偏航。它的甲板在海上航行時總是溼漉漉的。儘管如此,它的操作性能還是不錯的,轉彎半徑也很小。

德國"吉菲昂"號無防護巡洋艦

1890年"吉菲昂"號經過基爾運河

動力系統

"吉菲昂"號採用了2臺立式3氣缸三脹式蒸汽機,它們各自推動1支直徑4.2米的三葉螺旋槳前進。船上有6座圓形燃煤鍋爐為蒸汽機提供蒸汽,使用3個煙囪排放廢氣。引擎產生9000匹馬力,最高航速19節。在海上測試時,它產生了9827匹馬力和20.5節的最高航速。

艦上可以儲存860噸煤炭。可以讓軍艦以12節的巡航速度,航行3500海里。

另外 ,船上擁有3臺發電機。在67伏時,可以輸出40千瓦電力。

武器裝備

德國"吉菲昂"號無防護巡洋艦


"吉菲昂"號最初打算裝備150mm(5.9英寸)主炮,但後來改為15門105mm(4.1英寸)SK L/35型主炮。最後定型時,數量降為10門。配備了807發炮彈,射程10800米。

它的副炮是6門50mm(2英寸)SK L/40型速射炮。配備了1500發炮彈,射程6200米。

另外,甲板上還裝備了2具450mm(18英寸)魚雷管和5條魚雷。

德國"吉菲昂"號無防護巡洋艦

1894年的"吉菲昂"號

裝甲防護

作為無防護巡洋艦的"吉菲昂"號只有輕型裝甲提供防護。艦上的裝甲甲板平坦處厚25mm,傾斜處厚30mm。煙囪四周有厚40mm的圍板進行保護。它的機艙室受到的防護更好,在180mm厚的柚木外側,還有100mm厚的圍板提供防護。

服役經歷

德國"吉菲昂"號無防護巡洋艦

在東亞艦隊時期的"吉菲昂"號

1892年3月38日,"吉菲昂"在但澤市的席肖船廠開工建造。1893年3月31日,艦體下水,威廉二世出席了這次典禮。軍艦於1894年6月27日在基爾港進行海上測試,一直持續到10月2日。測試揭露了許多設計缺陷,特別是船體內部通風不良。因此,它進入基爾的帝國造船廠進行改裝。這項工程持續到1895年中期。在此之前,它一直被列入預備役中。1895年6月5日,它重新投入使用,參加了基爾運河的開通慶典。

在7月份,它陪同威廉二世的"霍亨佐倫"號遊船前往瑞典訪問,並參觀了考斯帆船賽。兩船還訪問了福斯灣的萊思。8月17日,"吉菲昂"號回到了威廉港,參加一年一度的秋季演習。在演習期間,"吉菲昂"號和兩艘魚雷艇,以及一艘打撈船於8月28日在亞默灣搜尋失事的魚雷艇S41號。9月24日,再一次進行搜尋,不過還是以失敗告終。在這之後,它重新回到護衛"霍亨佐倫"號的崗位上。期間,進行了進一步的海上測試,確認它是當時德國軍艦中續航力最長的。

1896年2月,它成為基爾港的警戒船。5月24日至30日,它與4艘"薩克森"級鐵甲艦參加了在波羅的海的軍事演習。7月10日,它又在該海域解救了擱淺的法國輪船"香吉"號。8月9日至9月15日,"吉菲昂"號參加了每年艦隊在波羅的海和北海的軍事演習。到9月17日,它回到基爾,繼續擔任警戒船的職責。從12月2日至14日,它陪同第二艦隊通過卡特加特海峽和斯卡格拉克海峽。它於1897年初回到基爾港,一直到6月底,都繼續擔任警戒船的角色。4月份,它載著漢斯馮.科斯特海軍上將前往薩斯尼茨,慶祝德國和瑞典第一條電報電纜的開通。6月份,它開始擔任司爐的訓練船。在此期間,它又護衛"霍亨佐倫"號到易北河河口參加帆船比賽。7月份,又到訪挪威和瑞典。

7月30日,它回到基爾。在8月4日至13日,它又護送"霍亨佐倫"號前往喀琅施塔得,以及同本土艦隊會合。然後回到基爾港,直到12月份都在進行定期維護。之後,它被分配到了新成立的東亞艦隊第二分艦隊。該艦隊包括三艘軍艦,由威廉二世的兄弟海因裡希指揮。12月15日,三艘軍艦離開德國,前往強佔的中國青島。1898年5月5日抵達,會合了東亞艦隊的其它成員。

就在第二分艦隊抵達不久前,美國海軍在美西戰爭中摧毀了西班牙駐紮在馬尼拉的艦隊。狄德里奇派遣"吉菲昂"號前往馬尼拉觀測局勢。企圖侵佔菲律賓,甚至直接讓一個德國王子登上菲律賓的王位。1899年3月下旬,"吉菲昂"號前往基奧肖烏,懲罰在那裡虐待德國傳教士的罪犯。

4月份,海因裡希取代狄德里奇成為東亞艦隊的指揮官。同月,"吉菲昂"號不得不離開吳淞口,前去幫助引擎受損的"德意志"號。月底,它從長江口一路航行到漢口。6月份,它在日本的各個港口訪問。8月份,又到訪俄國的海參崴港。隨後,又護送"德意志"號前往香港維修引擎(撞到福建三沙灣的礁石)。年底,在曼谷遇見了"德意志"號,後者搭載海因裡希返回德國。

1900年1月,維齊德米拉爾·費利克斯·馮·本德曼乘坐旗艦"赫塔"抵達,成為東亞艦隊的新指揮官。在整個上半年,"吉菲昂"號和艦隊的其它成員都在德國中太平洋的殖民地巡航。

1900年5月底,"義和團運動"在山東半島蔓延,特別是青島基地附近。東亞艦隊和其它歐洲海軍的船隻加入由西摩爾指揮的救援遠征部隊。6月16日至17日,它們炮擊了天津東南部的中國岸防部隊,並派遣遠征軍登陸大沽口,"吉菲昂"號的派遣隊參與了對天津西沽武庫的進攻。從7月中旬開始,"吉菲昂"號駐紮在長江口外,負責監視該地區的交通情況。11月,它前往香港大修。

1901年1月,"吉菲昂"號的艦長代理總督臨時管理青島。2月至4月份,它在日本長崎訪問。6月份開始,它駐紮在上海。直到9月份,德國海軍部命令它返回德國。9月22日,它離開中國海域。10月1日,回到德國。

1901年12月至1904年12月,"吉菲昂"號在威廉港的帝國造船廠進行改裝。工程包括:安裝新的、更強大的發電機,封閉上甲板,調整位於上甲板的105mm炮的位置,以及將位於中部煙囪處並排的2門50mm炮後移至第三根菸囪處。完工後,"吉菲昂"號轉入預備役。

1914年8月,一戰爆發後,海軍部打算重新啟用"吉菲昂"號。但船員的短缺,使它無法重新服役。1916年,它轉移到但澤市,作為帝國造船廠維修軍艦時,船員們住宿的營房。它在戰爭結束前,一直留在那裡。

1919年11月5日,它被海軍部除名。此後,它出售並改裝成一艘柴油動力貨船,更名為"阿道夫.索末菲"號。用於改裝的材料一部分是來自同時被一塊購買的"勃蘭登堡"號戰艦。艦體的彈藥艙和大部分機艙都被改為貨艙,而發動機則來自未完工的"U115"號和"U116"號潛艇。此時,它的航速為11節,載貨量2600長噸。不過,改裝並不是特別成功,只是戰後貨運船隻短缺,不得已而為之。因此,在短暫的服役生涯過後,於1923年在但澤報廢解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