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處理器閹割版和滿血版有什麼區別?一文迅速瞭解

滿血版和閹割版都是手機廠商的營銷話術。簡單說,閹割版處理器是廠商屏蔽或者砍掉一項或多項重要功能,滿血版就是讓處理器按標準頻率運行。所以,對處理器性能影響最大的是閹割版,滿血版帶來的差距在體驗上並不明顯。


手機處理器閹割版和滿血版有什麼區別?一文迅速瞭解


滿血版其實是標準版,殘血版其實是降頻版,兩者跑分有差距,體驗有差別

以滿血版驍龍660為例,官方給定的CPU的運行頻率上下限為1.95GHz到2.2GHz,有的廠商會將CPU的運行頻率鎖定為下限即1.95GHz運行(市場稱為“殘血版”,也就是降頻版),畢竟頻率低了,功耗下降,手機散熱和續航壓力會相應減輕。

手機處理器閹割版和滿血版有什麼區別?一文迅速瞭解

圖片截自高通公司官網



有的廠商會將CPU運行頻率鎖定為上限即2.2GHz運行(即“滿血版”,其實是標準版),犧牲部分續航和散熱,換來性能提升。這個提升幅度大概在12%。但說實話,12%的性能提升在實際體驗中差距幾乎感覺不到,因為手機體驗的提升不僅CPU能打,GPU、ISP、基帶、內存、運存以及軟件配合都要跟上,是一個系統工程。否則,僅靠提升頻率就能帶來質的飛躍的話,還有旗艦SOC芯片啥事?

手機處理器閹割版和滿血版有什麼區別?一文迅速瞭解

滿血版驍龍660的綜合跑分超14萬分,殘血版660跑分超12萬分,反應到手機整體體驗上,兩者差別可以忽略不計。


閹割版用的好,可以“龍生九崽”,繁衍出整個處理器家族

將閹割藝術用的出神入化的,是濃眉大眼的高通。

驍龍845、670、640、460,涵蓋了旗艦、中端和低端,在CPU上,這四款芯片用的都是ARM的A75和A55內核。

但是因為高通手術刀用的溜,硬是以驍龍845為模板,整出了整個處理器家族:

  1. 降頻率。將845的大核A75的2.8GHz,降頻到2.15GHz得640,降頻到2.0GHz的670,降頻到1.8GHz得460,小核A55採用同樣降頻方法,檔次越低的,頻率越低;
  2. 砍緩存。845大核A75的二級緩存,每個核心為256KB,砍半降到128KB後,得到670和640,再砍半降到64KB後,得到最低端的460,小核的二級緩存同樣是砍砍砍,檔次越低的,保留的二級緩存越少,三級共享緩存、系統緩存採用同樣的砍法,具體參考下圖的橙色、藍色線;
  3. 降內存帶寬。4款芯片雖然都支持LPDDR4內存,但除了845的不打折扣,帶寬達到29.9GB/S外,其它三款都在內存控制器上“動了手腳”,帶寬降低,降低的幅度和檔次、定位成正比;
手機處理器閹割版和滿血版有什麼區別?一文迅速瞭解

當然,閹割的手法不止上面說的那些,簡單說,高通的芯片基本上是以旗艦8系列為藍本,通過不同程度的閹割,整出了整個處理器家族

為什麼芯片產業喜歡玩閹割?

看到上面內容,大概不少人心頭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別急,閹割手法其實是芯片行業的常規操作,不僅高通玩,海思、英特爾、AMD等大廠也玩。

為什麼?

答案是為降低芯片設計成本

如果旗艦、高、中、低四個檔次各設計四款芯片,那麼就需要4個設計團隊、流4次片,設計風險翻倍,結果芯片設計成本將翻一倍不止,很多二三四線手機品牌會用不起。

正是出於成本、風險和經濟因素考慮,芯片設計商才搞出了各種閹割版。

當然,凡事也有例外,蘋果公司的芯片就不搞閹割,而是通過屏幕、外殼材質、攝像頭等拉開檔次,這和iPhone定位高端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