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記憶丨老照片看愛晚亭的“時代範”


長沙記憶丨老照片看愛晚亭的“時代範”


1959年12月的愛晚亭。此亭於1952年重修,建在兩峽間平曠之地。亭基青石,八根立柱內木外石,撐起兩重翹角方簷,朱欄碧瓦,靈通飄逸。遠處望,亭子給人竦竦欲動、凌空欲飛的感覺。圖/唐又庭

長沙記憶丨老照片看愛晚亭的“時代範”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愛晚亭,橫樑懸掛橫幅,充分體現了時代特徵。

長沙記憶丨老照片看愛晚亭的“時代範”


1972年的愛晚亭,亭前的景石佈置由風景園林設計者認真仔細反覆推敲。

長沙記憶丨老照片看愛晚亭的“時代範”


如今嶽麓山愛晚亭,植被豐茂。而當年疏密有致的園林景色使愛晚亭更加突出,美好、寧靜、閒適、祥和融通的景象躍然生動。

長沙記憶丨老照片看愛晚亭的“時代範”


1933年的愛晚亭。那時愛晚亭上掛的匾額為繁體楷書,愛晚亭所立的地方是有點光禿的小土丘。

幾十年間,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反映在高樓大廈的拔地而起、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含著人們的生活觀念、價值觀念等方面。而老照片能夠把當年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形態記錄下來,把社會生活場景真實定格。每一張照片都是社會的一個切片,在喚起歷史記憶方面,有著文字記述難以替代的作用。即使是一張很尋常的照片,依然是社會歷史構成的寶貴細節,為後人的觀看提供了對當時社會時代特徵的認識和佐證。讓歷史在觀看中不斷被重新認識和研究。

筆者收藏了部分愛晚亭的老照片。上下百年間,愛晚亭作為長沙的旅遊名片、四大名亭之一,聲名遠播海內外。它的歷史、它的文化、它的建築、它的風景,吸引無數遊人前來觀瞻遊覽,成為人們來長沙必“打卡”之處。不同時代的人們在此留影,無不透露出不同時代的訴求、信息和美學,折射那個時代的美和“時尚”。這些不為人細讀的種種細節,給我們留下了當時的社會狀貌與時代景觀,呈現著不同的時代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