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或許依舊有許多人心懷疑惑:王寶強這個傻根,怎麼就出名了?
王寶強現年37,距離所謂的而立之年尚還有三年時間。論及“立”,論及世俗所說的成功,王寶強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了與他同齡的絕大部分人:他是導演,是演技被大眾廣泛認可的一流演員,是無數草根心目中引以為標杆的傑出者……饒是如此,不少人心中還是有憤懣、不服氣和疑惑:王寶強這個傻根,怎麼就出名了?
1
少有大志並且為之孜孜努力的人多半會被上天眷顧
項羽少時面對始皇車架,說出讓旁人亡魂皆冒的“彼可取而代之”,雖然功敗垂成,卻依舊贏得了西楚霸王的威名;周恩來總理年少時目睹祖國的積貧積弱,立下宏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雄雞一唱天下白,周總理居功至偉……同這些傑出人物一樣,王寶強也在年幼時有了自己的大志向:李連杰憑藉《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才6歲的王寶強起了欽羨之心,其想法大抵和劉邦面對秦始皇時的感慨相同:大丈夫當如此。
有人肯定不服氣:與項霸王和周總理的宏願相比,王寶強算什麼少有大志?充其量就是心態早熟一點。但諸君不見,王寶強所處的時代並非兵荒馬亂,振臂一呼天下豪傑就會雲從響應,成就王圖霸業無異於痴人說夢,國家雖未實現富強目標,積貧積弱的局面卻已經有所改變,且草根從政,箇中艱難大家也能想象一二。所以,時代註定王寶強的大志向會和前輩大為不同。
那麼王寶強的大志向是什麼?是不再穿哥哥的舊衣服,是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是改變一個家庭赤貧的面貌,是出人頭地而不是默默無聞直到終老……這些願望很細微很具體,但正因其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目的是讓生活的狀態翻個個,無數個微小聚攏來,最終成了王寶強肩上的重擔,成了這個草根小夥的偉大志向。
如果年少時沒有立下志向,王寶強現在會是怎樣?他會和無數個普通人一樣過著平淡甚至是貧苦的生活,沒有誰會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個人叫王寶強。
2
“傻”是大眾的刻板印象,“倔強”才是王寶強的人生底色
馮小剛電影《天下無賊》中有個角色叫傻根,傻根的真名叫王寶強,大家都說王寶強是本色出演——他本來就傻里傻氣,演一個傻里傻氣的角色自然得心應手。在《士兵突擊》中,王寶強再次飾演了一個有些傻氣的角色:許三多,自此之後,大眾對王寶強就形成了“傻”的刻板印象。
在電影《盲井》的拍攝中,需要下到可能產生坍塌危險的礦井,劇組沒人敢下去,王寶強愣頭愣腦、一馬當先就下了礦井,為了錢命都不要,你說王寶強是不是傻?但是他這種不要命的傻讓他一舉獲得了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這種傻有一個別稱叫善於抓住機會。
在與馬蓉的離婚案中,王寶強凌晨在微博上發佈離婚聲明 ,自曝家醜,將自己被戴綠帽子的事昭告天下,你們說王寶強是不是真傻?王寶強的這種傻讓他在輿論上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公眾把無限的同情給予了王寶強,馬蓉則成為了萬人唾棄的賤人,第三者宋喆直接身陷囹圄、身敗名裂。這種自曝家醜的傻也有一個別稱叫做搶佔先機。當然,這樣做雖然於王寶強利大於弊,對他與馬蓉所生的兩個孩子卻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這一點不得不提。
洗去傻的那一層面具和表象,王寶強身上最大的特點是倔強:對改變人生的倔強,對成功的倔強,對婚姻的倔強……說他傻也好,說他固執也罷,沒有他這種看似傻氣的倔強,王寶強也難以取得如今的成就。
3
如果王寶強沒有成功,樹先生就會和他劃上等號
《hello!樹先生》口碑絕佳,票房慘淡,卻也讓王寶強的演技被更多人認可。或許還有許多人會覺得他之所以能在影片中大放異彩,還是因為本色出演的緣故。我不否認這種說法,但本色出演絕不是他能把樹先生演繹得出神入化的主因,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王寶強是一個一流的演員,把他所有的成功都歸因於本色是極其武斷和無知的。
但是,王寶強身上是否就沒有樹先生的影子呢?如果王寶強沒有成功,樹先生就會和他劃上等號。
樹先生是一個渺小又有一些虛榮心的農村普羅大眾的一員,依靠著所謂的輩分和與其他人脆弱的情分維持著不堪一擊的自尊;他的生活不由他主宰,他的婚姻也帶著被強迫被撮合的色彩;他的最後的瘋癲也許是由現實與想象的巨大落差導致,也有人解讀成樹先生其實早就瘋了,之後的一切都是想象……
樹先生身上集合了小人物的諸多情緒:自卑,自尊,妄想,不得志,潦倒窮困以及現實與想象相矛盾的痛苦,他或許也有些精神勝利的做法,但與阿q想比,樹先生身上明顯多了一層悲情色彩,因為這個人物在廣大農村絕對能找到無數的原型。
如果王寶強默默無聞、始終在貧苦的家庭與農村的泥沼裡打滾,他最後的人生結局不會和樹先生有太大的不同:他不會有太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內心的成熟讓他無法對絕望的現實做出沒心沒肺的反應,他註定會在潦倒中沉淪,在沉淪裡自生自滅……
幸虧王寶強成名了,否則他不會出演樹先生,而是會變成樹先生,一個讓人同情的卑微人物。
與其說光陰剝去了眾人對王寶強“傻”的刻板印象,不如說是功成名就讓王寶強的“傻”有了被深入解讀的可能性,如果沒有世俗名利的加成,王寶強真的會成為一個口耳相傳的傻子,一個異想天開、想入非非、不安心幹農活的大傻子。
閱讀更多 解憂雜談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