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中藥飲片別名(三)

中藥材品種繁多,產區廣泛,歷代本草記錄使用習慣也不盡相同,類同品、代用品不斷湧現,因此有同名異物、異物同名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我們將陸續錄入這些常見的中藥材別名,以備不時之需用。

一、根莖類(續)

19、川貝母

(1)處方常用別名:川貝、松貝、貝母、青貝、爐貝;

(2)不常用的別名:藥實、空草,貝父,藥實,苦花,苦菜,勤母,尖貝母,尖貝,卷葉貝母,稜砂貝母,雪山貝,鳥花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小貝母,商草,母龍精,阿皮卡(藏族名);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三)


(3)商品別名:

A、川貝母:又名京川貝、西貝母、西貝、新疆貝、伊貝、伊貝母,松貝、青見,爐貝、岷貝、川貝、尖貝,平貝。主產於四川、雲南、甘肅和西藏等地;

B、松貝:又名松潘貝、松貝母。品質最優。

C、珍珠貝:為松貝中個體較小者。

D、 青貝:又名青貝母。為產於青海,四川、雲南等地的川貝母。

E、爐貝:又名知貝,知貝母、爐貝母、虎皮貝、虎皮貝母等。為產於甘肅等地的川貝母。

F、岷貝:又名岷貝母。為產於甘肅地區的川貝母。

G、平貝;又名平貝母。為產於東北地區的川貝母。

H、西貝:又名新疆貝、新疆貝母、伊犁貝母,天山貝母、伊貝、伊貝母、生貝、生貝母、西貝母。

I、北貝:主產於華北等地。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三)


20、浙貝母

(1)處方別名:大貝、大貝母、浙貝、珠貝、元寶貝、板貝、象貝、象貝母、象山貝母;

(2)商品別名:

A、浙貝母:又名大貝母、象貝母、浙貝、大貝、象貝。主產於浙江、安徽、江蘇、湖南等地。

B、象貝母:又名象貝。為浙貝母中產於浙江象山者。

C、元寶貝:形如元寶狀者。

D、珠貝母:又名珠貝。

E、蘇貝母:為浙貝母的野生種。

21、射干

(1)處方別名:寸幹、扁竹、黃知母;

(2)不常用別名:扁竹蘭、鬼扇、老君扇、開口箭、烏蒲、黃遠、烏扇,烏婁,烏吹,黃遠,夜幹,草姜,鳳翼,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扁竹,地萹竹,萹竹,較剪草,黃花篇蓄,開喉箭,較剪蘭,剪刀梏,剪刀草,金絞剪,統剪草,冷水丹,冷水花,金蝴蝶,紫良姜,鐵扁擔,六甲花,扇把草,山蒲扇,老君扇,老鴰扇,寸幹老鴉扇,玉燕鬼子扇;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三)


21、山藥

(1)處方別名:懷山藥,淮山藥,幹山藥,生山藥,鮮山藥,炒山藥、毛條、山芋、鐵棍山藥。

(2)不常用別名:薯蕷,山菇,土菇,諸薯,署預.諸暑,署豫,王芋,蛇芋,薯藥,山薯,山薯蕷,野白薯,扁子薯,佛掌薯,玉延,延草根,修脆,兒草根,野山豆,山板術,白苕,九黃姜,白藥子,白山藥,鐵柺山藥,山藥薯。

(3)商品別名:

A、懷山藥:又名淮山藥。產於河南省溫縣、博愛、盂縣、沁陽、武陟一帶(舊時懷慶府)者。品質最優為地道藥材。

B、毛山藥:又名毛條山藥。颳去外皮,曬乾或烘乾之藥材。

C、光山藥:又名光條山藥。將毛山藥浸入清水中,至無干心時取出,用硫黃燻後,再用木板搓成圓柱形,曬乾,打光即成。

D、方山藥:為山藥加工時切成長方形條狀之藥材。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三)


22、知母

(1)處方別名:毛知母、知母肉,肥知母,鹽知母;

(2)不常用別名:連母,貨母,芪母,提母,光知母,野蓼,地參,水參,水浚,女雷,女理,兒草,鹿列,韭逢,兒踵草,東根,水須,苦心,昌支,薛,穿地龍,大蘆水,兔子油草;

(3)商品名:

A、毛知母:為帶皮的乾燥根莖。

B、光知母:又名知母肉、京知母。為去皮的乾燥根莖。

C、西陵知母:產於河北省歷縣(西陵)者。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三)


23、天冬

(1)處方別名:天門冬、炒天冬、炙天冬、朱天冬、鮮天冬、明冬;

(2)不常用別名:牆蘼,滿冬,滿冬募,天文冬,地門冬,肥無冬,大天冬,大當門根,多兒母,萬歲藤根,婆羅樹根,商棘根,天棘根,顛勒,顛棘根,白羅杉根,八百崽,絲冬,倪鈴,趕條蛇,多仔婆,老虎尾巴根,九子十弟,浣草根,女木根,筵門冬,門冬,潤天冬,延門冬,無不愈,管橙,浣草,十二根,三百棒。

(3)商品名:川天冬、溫天冬、湖天冬;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三)


24、麥冬

(1)處方別名:麥門冬、寸冬、炙麥冬,朱麥冬,朱寸冬,辰麥冬,辰寸冬,鮮麥冬等;

(2)不常用別名:杭寸冬,浙麥冬,川麥冬,烏韭根,羊韭根,馬韭根,羊薺根,愛韭根,禹韭根,忍陵根,忍冬草根,蔥根,不死藥,不死草,階前草,書帶草,秀墩草,馬糞草,家邊草,韭葉麥冬,野韭菜根,大麥冬,大葉麥冬,沿階草根,花園子,火冬,甘冬。

(3)商品名:

A、浙麥冬:又名杭麥冬、筧麥冬。為產於浙江杭州筧橋一帶者。品質最優,為地道藥材。

B、川麥冬:為產於四川者。產量最大。

C、連心麥冬:不抽去心者。

D、去心麥冬:為抽去心者。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