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兒看中的這枚古錢幣,值得收藏!

千年的蘇州文廟,在那個秋日的午後,已經有一絲涼。古玩大集固定在週六日,早上六點鐘市場開門,如今看來科學又健康,南方人合理的方式是北方不能比的。


十點左右地攤逛的差不多,大家習慣性的到文廟大殿裡匯合,張大哥的櫃檯前的熟人一大堆,現在想來肯定耽誤生意,但是他人和氣,不久就和大家一起侃起來,哪管什麼生意。探討著古泉園地的新聞軼事,聊著版別品種,互相曬曬收穫,嘻嘻哈哈間午飯將至,便悉數散去。


回到住處,媳婦才剛剛起床(她當時在蘇州大學讀研究生),學生的週末還是喜歡賴床的,像我這種成績不好的總喜歡早起,不是去逛地攤就是去踢球。


進去後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散去,只剩下稀稀拉拉的攤位,大部分還是在收拾東西,準備收攤了。文廟園子裡南邊有兩個水塘,水塘到牆角的小道上,本地地皮多一些。他們離得近不太著急收攤,看起來人還多點。


邊走過去我邊和媳婦說:“曾經親眼看到有兩位泉友手遞手一枚錢幣,不小心掉了一枚,眼睜睜看著它滾進了水塘”,撲通一聲的無可奈何後,我們揣測這塘子裡能有多少古錢幣呢?

還有個瘦瘦的人,擺了一塊手帕,胡亂放著幾枚錢幣和一些小雜項,東西少也收攤方便。我們等待的,就是互為漏網之魚的彼此。


我和媳婦走過去,媳婦一眼看到這個順治,說“哎呀,這個銅錢上貌似有些筆劃”。


滿漢和滿文順治的行價,通貨8塊錢一枚,挑10塊。一問價賣家開價就是200塊,相對行情已經很貴了,抵得上一枚蘇五十斷筆鹹的價格了。我猶豫了一下,行不行的還了個價100塊,現在想想也是生猛的。第一口還價和第一口要價一樣,很難成為最終成交價,幾個回合下來,賣家讓我再加點,最終120塊成交。


也是寓意不錯的一枚刻畫,原汁原味的江浙錢幣,那種放下就是百年,如今重新拾起來,那層溼潤的包漿包著曾經的金黃。不知道古人刻這枚錢幣時候的初衷,工匠的手藝也只成追憶了。這是媳婦在蘇州買的第一枚錢幣,算是一種蘇州的情節留在我倆的收藏冊裡吧。若干年後的今天,每每看到這枚幣,心裡總是充滿甜甜的回憶。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