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蘭州——文化西固

西固,蘭州市轄區,位於蘭州市西大門,是甘肅省和蘭州市的核心工業區、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全區總面積385平方公里,轄5鎮1鄉40個行政村、8個街道70個社區。

西固的旅遊資源豐富。黃河貫穿西固全境,南山蔥鬱秀麗,北山丹霞俊美,工業遺蹟遍佈。古絲路文化、黃河文化和現代工業文明交融輝映,區內積澱了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旅遊資源。

一、靜美達川三江囗

鄉土蘭州——文化西固


遠觀,寬闊的河面上蘆葦搖曳著季節,蒼涼的遠山與倒影相惜相攜;近瞧,鮮豔的野花簇擁著裝滿歲月的舊船,幾尊泥塑安然穿梭於時空;細聽,鷗鷺野鴨在蘆葦蕩深處私語。這就是位於蘭州市西固區達川鄉的溼地原生態景區“三江口”。置身其中,心裡只有兩個字——靜美!

三江口,因黃河、湟水河、大通河在這裡交匯而得名。據西固史料載: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的黃河,流經永靖縣的劉家峽、鹽鍋峽進入達川鎮;發源於青海省湟源縣境內噶爾臧嶺的湟水河,經海石灣到達川鎮;發源於青海省祁連山境內的大通河,注入湟水河後到達川鎮。這三支河流以黃河為主幹在達川鎮岔路村交匯形成寬闊的河面,一望無際。自然長成的蘆葦隨著河床淤泥的增多,在沼澤地段的溼地面積逐年擴大,它大處可行船,小處可作窩。在給人們展示一份自然神秘傑作的同時,也為一些稀有飛禽提供了繁衍棲息的好場所。

三江口也是“雞鳴聞三縣”的中心。一聲雄雞啼,位於西固、永登、永靖交界處的人們都能聽到嘹亮的報曉聲,一天的光陰就這樣被催開,隨著霧靄慢慢散去,一個清晰亮麗的三江口不折不扣地展示給了遊人。向西,遠眺焦家橋橫跨湟水河,輪廓分明。近年經過修繕後,依然負擔著使命,為南來北往的人們提供便利。上游淤泥的沉澱在交匯處形成特有的溼地,大片大片的蘆葦逐年浩蕩;向東,三江之水順流而下注入八盤峽水庫。向北,遠山突兀,山前是達川鎮,山後是永靖縣。只是山上沒有綠樹成蔭,但它仍以自己的厚重依河矗立,恰似九寨溝長海之狀,又有沙湖遼闊之形。向南,便是村民們的田園蔬果,那些盤根錯節的老棗樹與遠山對望,不言不語中用默契養一方人。濱河而立,河面波光萬頃,恬靜地拍打著岸堤,蘆葦蕩深處總讓人遐想無數,此時要有一艘快艇那將是十分愜意的事情。可我只能用目光丈量飄渺的河面,所及之處如詩如畫。心潮幽靜處頓時大悟,正是這一塵不染的思緒,才湧動著鍥而不捨的精神追求。假如三江口是一幅水墨丹青,那麼不知不覺融入其中的遊人便是它永恆的主題,三江口的魅力,莫過於此吧。

二、八盤峽風光四溢

鄉土蘭州——文化西固


西固區河口鎮依山傍水的八盤村,便遠遠望見了一座飛架南北兩岸的吊橋,那是八盤峽電廠為方便廠內運輸修建的。站在寬闊的吊橋中間,向西遠眺,峽口處,一座橫跨黃河的巍峨建築截斷了視線,依稀中透著磅礴大氣,那就是八盤峽水電廠。

過了吊橋向右走,廠門前的花壇裡矗立著“軸流轉漿第一輪”。它的總重量56噸,高3.6米,直徑5.5米。那是我國70年代從瑞士ASEA公司主機引進,安裝於八盤峽水電廠3號機組,也是當時黃河上第一臺進口的軸流轉漿式轉輪,1975年8月1日投運,為西北地區工農業生產和甘肅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該轉輪歷經28年水流沖蝕,因“氣蝕”而成的痕跡見證著歲月的滄桑,而今又屹立在廠大門口,迎接四面八方的遊客。

電廠生活區的整體佈局由於受地形影響呈狹長型,左邊依山建有三層的家屬樓,右邊傍河的是植物園,規模不大,但依然呈現曾經的風采。從地磚的縫隙里長出的小草訴說著季節的火熱,沒人踐踏,沒有人阻止,它們便把生命的頑強彰顯給了人們。園子裡有一些溫馨的雕塑,如“母子相依”“放鴿子的小孩”等。濱河路上楊柳依依,滌盪著燥熱。不同種類的花兒爭奇鬥豔,李子樹、松樹等靜靜地觀望著過客,守望著家園。

三、河口風韻古鎮

鄉土蘭州——文化西固


河口古時候又叫“莊河堡”,始建於同治元年。從東街到西街,依次排列著東城門、東城門樓“文昌閣”。街中央是“鐘鼓樓”,鼓樓前面是“握橋”,兩邊是獅子樓。過了鐘鼓樓向西是“功德牌坊“、西城門、西城門樓”魁星閣“,出了西門是大佛寺和土地廟。目前正在修建的鐘鼓樓比原址錯出了十來米,因為原址村被部分佔用,不好騰挪了。南街有南城門樓、南城門樓“三官閣”,出了南門就是“龍王廟”。北街有牌坊,但沒有城門和城樓。南街還建有“大房二房三房家譜”,蘊含著河口張家的興衰史。

這幾年,政府開始挖掘地方文化內涵,有許多古民居被掛牌保護。

這裡低矮的木質結構的雕花屋簷依稀可見,兩扇木門透著“柴門”本色。正中的堂屋裡有八仙桌和太師椅,供家裡的長輩居住。側面是偏房,相對小一些,供孩子們居住。無論是堂屋還是偏方,都略顯黑暗,營造了古樸典雅和空氣中飄散的神秘。

“張公祠”,遙望河口張家的輝煌,那是一段綿延不斷的家族史。保護和發展地方的文化淵源,其實就是將濃縮的歷史放大,給人們以借鑑和汲取,給經濟建設營造一個內斂的文化氛圍。

古鎮,雄壯有力。東門口的黃河水滔滔不絕的嗚咽…濃郁的古文化氣息隨著擺渡的河水越來越明顯。

四、下川村古老水車

鄉土蘭州——文化西固


西固下川村的黃河邊的大水車一絲不苟的與歲月對峙。軸心用直徑將近一米的圓木做成,周圍的木製葉片被河水沖刷的沒了明顯的稜角。水車的主體用軸心的圓木架在岸邊石塊砌成的方型大石臺上。日夜奔騰的黃河水一路向前,古老的西固水車正在演繹自己誕生之初的生命之歌,用包容和接納溫暖著薄涼的光陰。

大水車的河道里沒有水,所以它靜靜佇立著,像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眺望著歲月。此時無聲勝有聲其實,這是一個地方自有其文化淵源。

西固下川水車碑記中寫道:“粗狂的雄姿,裝點黃土高坡的淳樸;鏗鏘的步韻,吟誦西部人民的春夏秋冬。

蘭州水車,歷史悠久,下川水車,飽著風雨,歷盡滄桑,越時三百載,已成黃河岸畔之奇觀,躋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

雖然蘭州濱河路上建有水車園,那裡的水車頗具觀賞價值,能滿足人們一時的好奇,卻少了一份滄桑和厚重。而西固下川大水車,卻承載著數百年的地方歷史生生不息。

五、堡子通道馬泉村

鄉土蘭州——文化西固


邂逅馬泉堡,就邂逅了一段往昔的悽婉。當這方用不同顏色的石塊壘成的堡子大門撲面而來時,措手不及間我看到了時光締造歷史的同時,也在湮滅著歷史。在它流動的嚶嚶嗡嗡中,時而翻卷大浪,令人扼腕長嘆;時而靜如止水,令人動生悲涼。

從史料中瞭解到,馬泉堡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目前僅存的這個是北門。當地人講,堡子北門很久以前就已經不用了,後來在旁邊修建了一個新的城門,現在不復存在,被村民們佔去建了屋舍。

馬泉堡裡面拱形通道,一色青磚砌成,整齊劃一,用白色石灰勾勒的縫隙讓每塊青磚的輪廓更加分明,大氣厚重,散發著古樸的堅韌與倔強。一處古蹟,就是一方歷史,一代代的在茶餘飯後傳承。也許人們津津樂道的不是這方古建築的結構,而是它承載的內涵。

六、古鋒火扎馬臺

鄉土蘭州——文化西固

扎馬臺,位於西固區東川鎮,因為楊滿堂徵西時駐紮過兵馬而得名。眼前寬闊平坦的地勢,方圓幾百米,真是一個糧馬兵力休憩的好場所。古烽火終究在它熄滅的那一瞬間,給人們留下了一段神秘的猜測和傳說。

據1991年劉英麟老師主編的《西固史情》上記載:早些年間,北方遊牧部落入侵中原,狼煙傳警,一直傳到了中原。大將楊滿堂掛帥西征,將士們經過千辛萬苦來到了蘭州市西固區新城鄉這個地方,滔滔的黃河水擋住了去路。本地人說,這裡沒有船,要想過河非得等到冬天結成冰橋不可。望著湍急的黃河水,楊滿堂著急而又無奈。他決定先將兵馬駐紮在一個坪上(現在東川鎮的扎馬臺)再作打算。

穿越歷史,無論你喜你悲,去的去了,來的依舊要來。遠眺扎馬臺南邊的花路坡,蒼茫的山包綿延無數,潮溼朦朧的山腳下,霧氣藹藹,營造了一份虛幻,衝擊著現實。有人說,這裡的風水好,山坡上眺望,能看見黃河,“進水明鏡出水暗”,把自己的先人葬在這裡就能給後輩帶來好運氣,所以有些人家爭先把去世的長輩葬在了這裡。

縱觀歷史烽火,往日的遺蹟不復存在,可是史冊上終有它燃燒的痕跡,一段舊城牆上,幾隻烏鴉在嬉戲,使雨中的扎馬臺更加空曠。

七、柳泉碑林孔廟荊


鄉土蘭州——文化西固

柳泉大坪村,從地方誌裡瞭解到,大坪村的人文地理獨特,村子往山上走,天然的寧靜、優雅與詩意一路鋪開。文化牆上“低矮的草房”與“紅磚綠瓦”記載著大坪村的過去未來;“孔融讓梨”、“不恥下問”的國學內涵瀰漫在清新的空氣中;“家有一老是一寶,要知人人都要老”的警示詮釋著尊老愛幼的地方習俗。

放眼向山下望去,通往劉家峽的公路蜿蜒於群山間一直向前,這山這路不禁讓你為人類的創造折服。孔廟周圍,錯落有致的石碑上雕刻著內容和風格迥異的書法,大殿內部,孔子雕像端坐正中,周圍是他的弟子們和其他古代書聖,形態各異,慈祥和睿智隱匿於眉宇間。

這裡記載著當地人文內容和柳泉名人的書法,遒勁瀟灑,清晰易懂,沒有晦澀的神秘,明朗中的大氣驅逐著久居城市的灰暗。“精氣神”的渾然天成深入骨髓,“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古人廉政句似乎昭示著什麼,“凌雲”的銳利流淌著不屈的精神和嚮往……柳泉碑林與孔廟,沒有語言的繽紛,卻正用一撇一捺耕耘著人們的心靈,詮釋著這方水土的天荒地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西固柳泉人與碑林孔廟荊邊花的互動中閃耀著智慧,蔓延在周邊,終將讓人們對世道和人心產生寬闊和善良的理解。

八、杏虎臺萬壽寺

鄉土蘭州——文化西固


萬壽寺是西固區一座著名的佛教古剎。自唐代以來,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發展和歷史的演變,也曾經歷了建了毀,毀了建的多次反覆,但佛教文化始終沒被摧毀,正如它的寺名所體現的一樣長壽。

杏胡臺村大片農田和林園,背靠三架山,三個山頭好似三尊大佛;向北,即為山坡林地,從上到下均為階梯型的萬畝林園。站在杏胡臺前沿,俯瞰山坡一片碧綠,從西固通往此處的盤山公路逶迤而上,交通十分便利。

大雄寶殿是萬壽寺的主體建築。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坐南向北,建築風格為漢傳佛教。外觀上下兩層,斗拱飛簷,雕樑畫棟,雄偉高大,氣勢壯觀,在全省各地也是十分罕見的。

大雄寶殿外,就可以看見沿山門與大雄寶殿中軸線大院中央,修建了一個基座,上建有石雕護欄,中央豎立9米高的石雕觀音菩薩,雕琢精細,形神俱佳。殿前還有九層鑄鐵香爐與之呼應。發揚了宗教文化,也為當地信教群眾提供了一個膜拜的好去處。

九、關山的之美在於神秘


鄉土蘭州——文化西固

關山美在傳說,美在樹木,美在珍禽走獸,更美在對過往歷史的體驗。關山因優美神秘的傳說而名揚天下。談到關山就會聯想到金花仙姑,她的燒火棍怎麼變成了松樹,她怎麼又成了帶雨菩薩,一系列書本上的東西將與現實結合,思維便一路鋪開。隨著前行的步伐,地勢的升高,平整的土地少了,陡坡處是一層層梯田,用包穀、洋芋和百合點綴著,鮮花和綠葉簇擁著,彰顯著大西北特有的質樸、沉穩和無奈。

關山是省級森林公園,位於西固區金溝鄉南部,距西固區13.8公里,其東西長4.5公里,南北長4公里,跨越面積18平方公里,總面積577.3公頃。據史書記載,明代以前,這裡就是風光旖旎的仙境寶地。歷史不但在這裡留下了許多文人墨客的名章絕句,還在此處留有清代侯爺遺鞭西海而後鞭出“神泉”的美妙傳說;留有陝甘總督福康安祈雨靈驗,奏明聖上乾隆皇帝敕封“神泉”為“廣潤候”的碑誌;留有“金花仙姑”的火棍松;留有英國傳教士在光緒年間修建的避暑別墅;留有外國人在此取走“金馬駒”的洞穴鑿印。

西固的文化歷史,也是西固人的驕傲!如今隨著西固人文景觀的進一步開發挖掘,也將為蘭州這座文化名城增添古雅深邃的神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