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父親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蠣。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撬開牡蠣殼,遞給了兩位先生,再由他們傳給兩位太太。他們的吃法也很文雅,一方精緻的手帕託著蠣殼,把嘴稍稍向前伸著,免得弄髒了衣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喝了進去,蠣殼就扔在海里”。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簡短几十個字的描述,足以讓我的思緒從課堂上游走:彷彿感受到迎面而來的陣陣海風,夾雜著淡淡的海水鹹味,嘴唇和舌頭觸碰到嫩滑柔軟鮮美多汁的蠔肉,那是種不可言喻的來自海洋的滋味,這可能就是我年少時對於牡蠣的所有想象......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傻傻分不清

牡蠣又叫生蠔,是對雙殼綱牡蠣目牡蠣科生物的統稱,其中的一些成員可供人食用,它們通常都來自牡蠣屬(Ostrea)和巨牡蠣屬(Crassostrea)。牡蠣的種類很多,其中具有商業價值的牡蠣大約有20種,它們雖然形態互異,但牡蠣的外形又會依據其成長的空間發生變化,想要鑑定牡蠣的種類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甚至分類本身就存在一些爭議,加之和葡萄酒一樣眾多的品牌和紛繁複雜的產地,只能感嘆道,一入蠔門深似海。迫於日曆孃的強大壓力,薩魚從深坑裡爬出來分享幾種常見的牡蠣:

亞洲長牡蠣(Crassostrea gigas),又叫太平洋牡蠣,今天的主角。英文俗名Pacific oyster,學名的拉丁文原意是“厚重而巨大的牡蠣”,所以它是牡蠣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我們日常接觸較多的牡蠣品種。原產於亞洲太平洋沿岸,而後被新西蘭、澳洲、北美和歐洲引進繁育,如今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分佈。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亞洲長牡蠣(C. gigas)又叫大牡蠣。圖片:jp.123rf.com

長牡蠣通常棲息於河口附近的潮間帶,固著於淺海物體或海邊礁石上,幼體也能附著在其它成體外殼上,牡蠣生活的海底堅硬的區域叫做牡蠣床,層層疊疊生長的牡蠣甚至可以形成牡蠣礁。鈣質外殼的形狀會根據附著的環境發生變化,整體有凹陷的長圓形,兩殼的大小和形狀略有差別,殼表面層紋狀褶皺極其粗糙和銳利,外殼為灰白色、金黃色或紫色,殼長可達40釐米。長牡蠣一般為淡淡的甜鹹口感,略帶有甜瓜、黃瓜或奶油味道。比較著名的長牡蠣比如法國吉拉多蠔(Gillardeau)。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法國吉拉多生蠔。圖片:miaminewtimes.com

歐洲平牡蠣(Ostrea edulis),又叫泥牡蠣、扁生蠔,英文俗名 European flat oyster。原產於歐洲,其中最著名的產地就是法國Belon地區,所以又被稱為“法國貝隆蠔”。歐洲平牡蠣通常為扁圓形或碟形,外殼較相對光滑,邊緣平整,外殼多為黃色或青褐色,口感較粗獷,肉質爽脆,有著濃郁的海草氣味和金屬味道,因此也被叫做銅蠔,餘味持久而強勁,是許多老饕顯示逼格的利器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法國貝隆蠔(Huitre Belon de Bretagne)。圖片:123rf.com.cn

熊本生蠔(Crassostrea sikamea),原產自日本的一種牡蠣,英文俗名Kumamoto Oyster,不過有趣的是起初在日本並不受青睞,後來傳至美國才逐漸受歡迎起來,所以現在的熊本蠔主要產自於美國。熊本蠔是著名的小型生蠔,殼上有著很深的類似碗口狀的凹痕,外形像貓爪子一樣。它們有著奶油或者說黃油味的濃稠口感,甜甜的、淡淡的,接近堅果的口味,餘味還稍稍帶一絲甜瓜香氣。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熊本蠔。圖片:wikiwand.com

濾食海水,積累大海的滋味

牡蠣屬於固著型貝類,喜歡棲息於潮間帶和潮下帶淺水或避風水域,一般用下殼附著於海邊礁石或淺海的堅硬物體上,兩殼於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牡蠣的斧足已經退化,殼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兩片鰓進行呼吸,殼微微張開時,通過過濾海水中的微生物為生。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可以看到牡蠣的鰓

牡蠣通過振動鰓片上的纖毛在水中產生氣流,海水流入鰓中,水中的浮游生物、硅藻等懸浮顆粒則被粘液粘住,鰓上的纖毛和觸鬚按大小選擇顆粒,無法吞食和消化的過大顆粒會被運送到外套膜邊緣排出去。海鳥、底棲魚類以及一些螺類和海星都是牡蠣的天敵,例如鑽蠔螺(Urosalpinx cinenea)常常會在牡蠣殼上用舌鑽一個小孔,吸食其活組織。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正在獵食生蠔的鑽蠔螺。

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的種類。長牡蠣為雌性異體,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夏季,當水溫高於20°C時,雌性牡蠣便會由性腺分泌藉助鰓的移動釋放出幾十億顆卵子,與水中雄性牡蠣排出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固定的牡蠣幼體。

隨後受精卵便發育成會游泳的緣膜幼體,兩週以後緣膜幼體則會附著於其他物體上,比如其它牡蠣殼或礁石上,幾天以後幼體就永久失去了游泳能力,再經3-5年的生長長成成體。

像放養牛羊一樣的養殖生蠔

人們將生蠔比作葡萄酒,這是因為生長環境對生蠔肉質、風味的影響就如同釀造葡萄酒一樣,生蠔品種一般以生長環境或產地命名,因為產地和生活環境的不同,生蠔的滋味也不盡相同。生蠔的美好在於豐富而有層次的口感,如香水般,能品出前中後的韻味和綿延的回味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肥美的巖牡蠣。

生蠔生活海域的微生物越豐富,生蠔自然長的越肥美,並且不同種類的微生物會給生蠔帶來不同的味變,瓜果味、奶油味、榛果味、海藻味這些聽起來呵呵噠無比玄妙的味型正式來源於此。所以蠔農會不辭辛勞地像放牧牛羊一般,把生蠔送到不同的海域,吃不同的微生物,從而調出不同的味型來。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蠔田。

海水的溫度越低,蠔肉的口感越發脆爽,而生蠔汁水的味道則取決於海水的鹽度,海水鹽度越高,生蠔的味道也就越濃郁,海水中的鎂、鈣和氟等礦物質,也會給生蠔增添不同的風味。總之,在培育生蠔追求口感的道路上,彷彿沒有盡頭。

生蠔,那來自海洋的吻

“ 撬開蚌殼,嘴唇抵住蠔殼邊緣,輕輕吮吸,舌尖觸及蠔肉,柔軟多汁,嗖地一下,豐富肥美的蠔肉進入口腔,綿密得宛若一個法國式深吻,有種令人窒息的衝動。”

——《廚房機密》安東尼 · 伯爾頓

人們在公元前就開始食用生蠔,17世紀時,野生生蠔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如今的生蠔主要依靠養殖供應。如果生蠔新鮮且產地優秀,就著檸檬汁直接生吃當然是最佳的選擇,彷彿吮吸著來自大海的乳汁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新鮮的生蠔。

生蠔的品牌多如星辰,單單是法國常見的,就有白珍珠黑珍珠、貝隆、吉拉多、黃金、粉鑽等等,其實沒必要記住和區分它們的名字,記住你喜歡的口味就好。當然,如果你口味重或者生蠔不夠優秀,也可以搭配辣椒汁兒或者醬油。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調味的生蠔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生蠔壽司

生蠔當然也適合做熟了食用,比如常見的炭燒和清蒸,烹飪的關鍵就是讓它不要過度縮水。牡蠣和混合木薯粉加水一起煎制,加入蔬菜、雞蛋並佐以醬料,就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色小吃蚵仔煎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炭烤生蠔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海蠣煎

1888年,有位名叫李錦棠的廣州人,烹調蠔肉給餐廳客人,但忘記了關爐火,白色的蠔汁在鍋裡濃縮成咖啡色,可是品嚐以後發現味道格外的好,一道風靡全球的調味品就此誕生——這便是蠔油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無心愛良夜

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