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近一個多月來,凹叔每天醒來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看熱搜。

新冠肺炎的境外蔓延已經讓人揪心,最近粉絲文化與文字創作的世紀大戰又開始了。(後演變為飯圈各家間的硝煙瀰漫)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凹叔在惡補各種知識的同時,也看的內心亂糟糟。

關掉微博,打開微信界面,發現朋友圈的爭鬥也不少。

朋友圈裡的那些年輕朋友們,快樂的也不太多,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不明真相求科普的,一是義憤填膺的。

這一看沒通網著急吃瓜的和圈內受害的。

話說這事件,不管是圈內的還是圈外的,因為引起公憤,所以堪稱禍起“肖”牆,甚至現在還有輿論說希望來個粉圈革命?

哥們,省省吧,沒聽過看熱鬧的不嫌事大?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讓我們來好好整理一下,在這場戰役中的各路高手們。主要分三大派。

第一派就是所謂挑事方,已經被其他飯圈姐妹拋棄的xz家粉絲們(沒想到有一天,飯圈內部也會反目成仇成這樣!)

第二派就是我們的初始受害方,AO3被牆後,各種小眾文化的愛好者們都表示自己的快樂受到了嚴重的侵害。

第三派就是看不下去而義憤填膺的路人們了,有人說世界疫情嚴重,這種時候還佔用公共資源該有多心大;還有人說,請尊重藝術創作自由,文化是多樣性的。

到目前為止看來,戰役進入到了持久戰階段,各路高手們也都紛紛使出絕招。

工作室發聲了: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抵制xz粉們的也下手了: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號召藝術自由的說話了: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就連官方媒體也發聲了: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太精彩了,一不小心就覺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然而縱觀整件事,從辯證法的角度來思考,的確是所有人都要保護自己的利益,而爭來爭去,最後無非誰先低頭認個錯,留個警鐘。

凹叔無意評論對錯,從邏輯學的角度來說,絕大多數的爭吵都是無意義的,吵到最後大家甚至不是在談論同一件事。

凹叔只想說背後蔓延的這種情緒。

這件事已經在公眾輿論平臺引起軒然大波,不斷有人被情緒帶動,大家爭論不休。

這讓凹叔也想到了最近的另一個爭議——李躍華醫生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李躍華宣稱由自己發明的、已治癒數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方法為更多人所知。

他認為,用微量苯酚注射液可治療和預防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多種疾病。但後續被爆料為持假證行醫以及虛假宣傳

在這件事裡,輿論大致分為兩大波。

有人認為救人要緊,李醫生做的沒錯,要用事實說話的。

這一波人敢於質疑權威,在他們看來當務之急是救人,李醫生有治癒成功患者案例,那他的方法就值得一試。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金日光教授表示李醫生的治療是有依據的)

另一波人則認為,人命關天,不可兒戲。

科學必須是嚴謹的,而且民眾並不是實驗室的小白鼠,即便當下治好了,誰知道會不會有隱藏危害。就像當年非典治癒人員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病根。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事件真正發生轉機的是當李躍華醫生曬出自己第三軍醫大的畢業證書,這就立馬打了那些說他是“巫醫”,不符合科學社會價值觀的噴子們的臉。

支持方就立馬站出來發聲,李醫生是學過正經醫科的!況且醫學本來就在進步,研究青蒿素的團隊沒獲諾貝爾獎前,和你說會得獎,你信嗎?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emmmm,問的人頭大啊。一方是醫學的不可兒戲,一方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又是一個對也不是,錯也不是的難題啊!

如何處理持假證行醫的民間醫師——李躍華事件,立馬也形成一場爭論大戰。

一種聲音呼籲理智處理,畢竟李醫生治好了患者,無證行醫是他當年的其他事件影響,但他一直以來收費合理,醫術高明,在民間患者們的群體裡有很高讚譽!

況且,當患者面臨醫療資源緊缺,一床難求的境遇時,求助李醫生,他不能見死不救呀!

另一種聲音則是要求嚴懲,他們說現在是科學社會,這種所謂“神醫”,存在一天,就是對醫療科學性以及文明社會的危害!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簡直比歷史上所有棘手的案件都難以下手。

而在這場爭論戰役中 ,打頭陣的以及主要“軍力”還是我們的網絡大軍,分別持相反觀點的網友們。

國事,家事,天下事,我們當然要事事關心。

但試問一句,很多參與爭論的人真的獨立思考,瞭解事件的前因後果了嗎?

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受情緒的影響,把事情上升為毫無意義的罵戰。

如何排除紛擾,理智全面的找對自己對事件的態度,才是最負責,正確的做法。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只需稍微思索回憶就會發現,好像手機裡的生活和放下手機的那一刻是兩個世界。

比如,當你連續打開朋友圈刷新,發現沒人更新時,頓時覺得生活無聊,像小時候最後五角錢花完後的失落。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當你經歷著國家大事,社會變遷,看著疫情一點點在國外蔓延時。

你看到大家轉發,你也轉發,你甚至不知道說些什麼,於是配上加油小表情。

當悲傷在朋友圈蔓延,集體在朋友圈哀悼,你甚至不敢發出疑問或不一樣的聲音。

你懷疑自己的三觀,只要不一樣,你就陷入無盡的焦慮與挫敗。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在不斷重複的焦慮裡懷疑自己,失去關注生活的意識,其實是因為你也不小心陷入了政治性抑鬱的困局。

沒想到吧,你也是受害者!

什麼是政治性抑鬱?

區別於個人情緒上的抑鬱症,政治性抑鬱往往是人作為集體一份子後與社會發生的化學反應,這個反應的生成物就是我們的情緒。

比如很多粉絲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一如飯圈深似海,從此理智是路人。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丁老師觀點就很客觀,粉絲們的舉報行為就像是病急亂投醫。

他們陷入了一種集體性的熱情,實在太愛哥哥了,無法容忍哥哥有一絲不好的形象。

哥哥不能不開心,哥哥不敢說的話,我們去說好了!

再比如各種新聞中過激言論的網友們,你真的敢保證那些話都是你認真瞭解反思思考後說的?確定不是感情用事?

隨著近些年心理學研究的發展以及案例的研究,政治性抑鬱已經從一種隱喻層面的症候成為了一種臨床症狀,也就是說“政治性抑鬱“已經符合美國心理學會(APA)的抑鬱症標準。

你看一不小心,追個星,上個網,就容易生病。

政治性抑鬱的產生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各類社交媒體和資訊平臺滿滿佔據了人們的生活,我們被快速告知一切信息,不管我們是否真的需要,而這正是主要原因。

而我們與社會的關係,我們內心強大的參與感,則是最直接的導火索。

所以會有急著想救人的心理,但也有抵制非科學醫學治療的心理。但兩者的出發點竟然都是一致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啊!

我們習慣擁有社會責任感,我們看到不好的事物會憤怒,看到悲傷的事情會心酸。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我們承認某種小眾文學存在的必要,也尊重一些小眾文化的價值。

我們或許不瞭解,不接受,但我們尊重存在。

這就是指在事件裡那些第三派的人了,為藝術戰鬥,就是我不能看著自由創作者的權益被侵犯。現在疫情那麼嚴重,還來佔用公共資源,這是有多不分輕重!

個體對於事件發生後產生的不可抗力的恐懼。

人們通常感到以個體之力難以與之對抗,並恐懼同樣的命運有朝一日會落在自己的身上。

於是大家開始抵制粉絲行為更多的是懼怕有一天自己的利益會受到侵害。

於是大家密切關注李醫生事件,是個體在病害面前產生的心理應激反應。

政治性抑鬱的表現維度

將過度的熱情錯誤消耗在遠方的“惡”上。

對不好的事件有著過激的反應,在正常心理反應的範圍之外一再突破自我的承受能力,甚至嚴重到杞人憂天,對一切失望,否定生命意義,最後走向結束的結局。

試問有多少網友們,畢設沒做,論文沒寫,網課沒刷,複試沒準備,盡轉發,評論,加入作戰了。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某微信好友表示,為了打贏事件的戰役,她已經4頓沒吃飯了,晚上就睡了3小時。忘記給貓鏟屎,急的貓都拉沙發上了。沒時間呀,大家無時無刻不在群裡開會,出謀劃策,探討大事。

政治性抑鬱的對立面

我們一直呼籲的是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數,不要做無感情無思想無聲音的生存機器。

與政治性抑鬱對立的則是政治性冷漠。在這種冷漠裡,人們過度否定自己與社會的關聯,兩耳不聞窗外,一心只渡自己。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是世外的聖人,也不能做自我放棄的迷惘一代。

我們最需要的是正確的關心與積極的生活。

清醒客觀,獨立思考。

除了沒通網的和手機進水的,我不信現在還有年輕人一天不刷三次以上的微博!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政治性抑鬱的患者們:

關於政治性抑鬱的思考,Dr. Robert Lusson在《政治性抑鬱》中的論說是在美國的政治文化語境下作出的研究。

他認為,人們可能在經歷政治抑鬱的時候變得隨波逐流。在文中,他將“政治性抑鬱”歸於美國中產階級青年的獨特症候。

但實際上,政治性抑鬱不是美國青年們獨有的,也不是中產階級獨有的,而是世界性的,人類性的。

歷史上有過一個著名的“迷惘的一代”的群體,人是社會性動物,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這個集體的一員。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Generation Why。

在醫學爭論的問題上,今天有新冠病毒與李躍華治療法的爭論;百年之前有梁啟超與協和醫院的“百年公案”。

當年,梁公力排眾議,極力推崇西醫治療的壯舉,不也是在社會上形成了兩派言論。

難道我們都忘了以前我們是怎樣對待韓寒,郭敬明的青春文學的嗎?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當年韓寒從高中輟學,多少人預言這必將是個早夭的天才。

《杯中窺人》和《三重門》的發表,多少嚴肅文學前輩們和教育家紛紛發文指責。

嘿嘿,沒想到人家不僅書寫的好好的,還玩賽車拿金牌,拍的電影誰看的都挺香!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一個日本與愛爾蘭的混血少年歌手,將自己與身邊同齡人的狀態寫成一首叫做《generation why》的歌,在這首歌裡他唱到“垮掉的千禧一代,向死而生。晃盪迷茫,沉淪虛無。”歌曲裡描述的心理和生活一經發表後得到眾多青少年們的一致呼應。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話題人物Conan Gray的成名曲——《generation why》的歌詞)

事實上演唱者本人卻並沒有沉淪在這樣頹廢的認同裡,他是在歌裡說到全球變暖,說到人生迷茫,說到槍擊案,一副典型的政治性抑鬱患者形象。

但他最終成功戰勝負面情緒,考上ucla,搬到LA,製作自己的EP,追求夢想,培育三觀,走進生活,並且持續熱愛。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生活中的Conan gray,熱愛文學,熱愛藝術,熱愛音樂)

突如其來的群體認同和排山倒海的抑鬱,都不是我們選擇放棄繼續生活的理由。

那些我們可以用來對政治性抑鬱說再見的方法:

1.如何給毒性焦慮解毒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毒型情緒》

貝納鐸·史達馬提亞斯 著

在《毒性情緒》一書的第二章裡,作者從焦慮狀態入手。提供給讀者自我審視是否真的焦慮的方法,找到焦慮源頭,如何區分焦慮與壓力,怎樣接受焦慮的自己,怎麼“解毒”等方法。

發現焦慮的源頭,盡一切可能減少或完全清除那些讓你覺得焦慮的事物。

不要整天看壞消息,用有用的、滋養人的信息充實你的生活。

每天學一點新東西。注意身體健康。確保良好的睡眠和健康的飲食。

遠離毒性人物,改變關注點。

言語積極,每天多笑。

放下手機的那一刻,管你是不是飯圈女孩,你都得先是個過生活的人。

2.克服極端自我否定,加油你是最棒的。

《奇葩心理學》

岡田尊司 著

《奇葩心理學》一書將極端思維與否定認知,自我否定建立了密切聯繫,從而提供給讀者從極端思維角度,克服自我否定的四大認可策略。

情感認可策略,一言以蔽之,就是讓對方如實地表達出自己的心情,接受並理解他們的這一心情,並對其所包含的意義表現出同理心,同時給予肯定性的評價。

行為認可策略,從所有的行為都有它的理由以及意義,因此都是可以被理解的這一角度出發,如實地接受對方做出的所有行為,理解所有被認為“必須”的事情。

認知認可策略,讓對方能夠自我地意識到認知上的偏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並將他們的這一認知偏差糾正為能夠適應得更好的理解方式。

加油策略,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性格來合理匹配好理性與感性的加油方式,有時候無言的陪伴也是合適的方式。

嘗試稍微理解別人,就會避免很多無意義的爭吵。

3.打贏和新聞的理智戰役

《焦慮星球筆記》

馬特·海格 著

《焦慮星球筆記》一書裡提到了六大理智追新聞的方式。

請記住,新聞帶給你的情緒與新聞本身無關,它只是你的反應。

限制自己看新聞的時間。

要知道這個世界並沒有我們感覺的那麼暴力。

多接觸動物。非人類的動物具有療愈效果。動物並不太在乎新聞。

不要為你無法掌控的事而擔憂。

請記住,讀壞新聞並不意味著這世上就沒有好新聞。

請不要讓新聞做你的主人,你永遠不知道寫這篇稿子的人是什麼心態。

4.管好在社會關係裡的情緒

《暗理性》

衛藍 著

在《暗理性》這本書裡,幫我們解答了政治性抑鬱的本質:我們生活在集體裡,因為集體規則和集體利益,會產生幾種具有社會性質的情緒——道德憤怒、害羞、尷尬、慚愧。

當別人違背了規則,我們的道德感會被激活,從而去制止這些違規行為。

每天進入我們眼簾,被我們吸收的信息過於冗雜。

我們的情緒容易變成大起大落的悲喜無常。

關心糧食和蔬菜,是作為集體一部分的認知反應。

但如何控制好反應的程度,落腳於生活,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道難題。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直播送書送周邊送兌換券!】

直播福利大放送啦:

各位愛看直播的小夥伴們有福啦~

凡是在淘寶觀看“磨鐵圖書旗艦店”直播的小夥伴們達到下麵條件的,即可獲得磨鐵圖書為您準備的精美禮品(禮品內容不定時更新)哦~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快快保存這張海報,按照圖中所示的兩種方式進入我們的直播間吧!

分享領好禮:分享每日直播鏈接以及淘長圖到朋友圈獲得20讚的小夥伴們可獲得價值200元兌換券(ps:小夥伴們分享鏈接的時間因在直播期間才算有效哦~)

活動時間:即日起-3月31號

兌換券可以幹什麼呢?

獲得兌換券的小夥伴們需要下載“磨鐵閱讀”APP,凡是app裡的電子書籍都支持觀看和下載哦~

魚仔給大家舉個:

200元兌換券=20000點閱讀券

不完全估計可以買15+本哦~

整本購買更優惠哦~

兌換方法: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滿足條件後,找誰領取兌換券呢?

歡迎各位小夥伴添加vx:Motie_assistant1找魚仔領取哦

若是還有不明白的小夥伴們,歡迎添加vx:Motie_assistant1找魚仔為你們答疑解惑哦~

《自控力》

凱利·麥格尼格爾 著

磨鐵圖書 出品

《自控力》是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心理學課程。

本書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並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多年來,通過觀察學生們是如何控制選擇的,她意識到,人們關於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了我們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當作一種美德,可能會讓初衷良好的目標脫離正軌。所以,麥格尼格爾要求她的學生了解影響自控的生理學基礎、心理陷阱和各種社會因素。

麥格尼格爾吸收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洞見,為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項目開設了一門叫做“意志力科學”的課程,參與過這門課程的人稱其能夠“改變一生”。這門課程就是《自控力》一書的基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本文采編:溫州街愛玲;本文編輯:溫州街愛玲;監製:袁復生。如需轉載開白,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翻開初中時買的書,每一本都讓我羞恥到哭

黃軒只會耍酷,女神佟麗婭變土,《完美關係》還有救?


為慶祝室友新冠肺炎出院,我們花13.14元給她網購了個“男朋友”

禍起“肖”牆:轉發、評論、憤怒,你我都是政治性抑鬱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