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一場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不僅沒有俘虜對方一個敵人,反而還被己方炮火和戰友誤擊死傷300多人,最後的戰鬥結果是僅僅俘虜了敵軍三隻狗......千萬不要覺得這是一個笑話,這是一場在歷史上真真正正發生的戰鬥。而開戰的雙方,就是二戰中兩大陣營的代表——美軍和日軍。

一、大戰前的不平靜


1942年6月,偷襲珍珠港不久的日軍將下一個進攻的重點放到了著名的中途島。為了迷惑美軍,日本假裝佯動進攻阿留申群島來為日後大戰中途島做準備。雖然最後進攻中途島以失敗告終,但日本卻成功地將阿留申群島上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據為己有。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作為僅有的兩個被軸心國佔領的美國領土,阿圖島和基斯卡島上被部署了相當數量的日軍,意圖給美軍帶來戰鬥壓力。但在1943年時,由於日軍在南太平洋上連吃敗仗,因此日軍為了鞏固兩座島的“主權”,開始向島上大規模運輸物資。美軍為了遏制日軍的舉動,於1943年3月發動了科曼多爾群島海戰。該次戰鬥結束後,美軍徹底切斷了兩座島嶼的物資運輸補給線。

1943年5月,在南太平洋大獲全勝的美軍,開始了對阿留申群島的收復作戰行動。為減少美軍人員傷亡,以金凱德少將為首的美軍放棄了基斯卡島,轉而選擇人數較少的阿圖島進行作戰,美軍在付出了549人死亡,1148人受傷的較大代價下,全殲島上的2800餘名日軍官兵。為了防止在基斯卡島上重蹈覆轍,金凱德少將決定暫緩對基斯卡島進行進攻,只派重兵進行封鎖。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根據計劃,美軍決定在天氣溫暖的8月開始進攻基斯卡島,該項作戰也被命名為“茅舍行動”。34426名美軍和加拿大士兵會從三處登陸點向基斯卡島進發,而在登陸開始前,美軍將會派出3艘戰列艦對島嶼周邊的海域進行封鎖,而空軍將會對島上的日軍據點和火炮陣地進行不間斷的猛烈轟炸。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美軍對基斯卡島的一系列動作,當然也逃不過日軍的眼睛。此時的日軍還在沉浸在阿圖島全員“玉碎”的震驚之中。再加上之前慘烈的瓜達卡納爾之戰,日軍指揮官認定他們已經沒有能力去繼續守衛基斯卡島,如果硬撐下去只能是成為下一個“玉碎”的目標,因此日軍決定放棄基斯卡島,準備全員撤退。日軍還為這次行動制訂了一個代號——“ヶ字作戰”。此次行動的總指揮為時任第一水雷戰隊指揮官木村昌福少將,參與撤退的是日軍第五艦隊和第一潛水艦隊。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ヶ字作戰”基本上和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中的撤退行動類似,即利用驅逐艦和輕巡洋艦在夜晚搭載士兵逃脫。為保證行動成功,艦隊必須在能見度為零的大霧天氣中抵達島嶼的邊緣,防止被美軍的艦隊和飛機發現。為確保行動能夠順利,日軍制訂了詳盡的登船計劃,並進行了多次演練,確保行動能夠如期完成。

二、日版“勝利大逃亡”


1943年6月上旬,日軍第一潛水艦隊的15艘潛艇,在古宇田武郎少將的指揮下開始了首次撤退行動。其間一共撤走了800名傷兵,並給島上補充了125噸彈藥和100噸糧食。但本次撤退行動並不成功,在第一次行動中日軍的伊-24潛艇被美軍擊沉,第二次行動又損失了伊-7和伊-9兩艘潛艇。三艘潛艇沉沒的慘劇讓日軍更換了撤退方式,改換用水面艦艇進行人員的撤離行動。

1943年6月29日,在木村昌福少將的率領下,第二次撤退行動正式展開。

日軍共派出了1艘輕巡洋艦、11艘驅逐艦為主力的17艘各類船隻組成撤離編隊,艦隊從日本幌筵島出發,經過11天的長途跋涉來到了阿姆奇特卡島500海里外進行集結。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當所有船隻集結完畢後,趁著大霧木村決定帶領艦隊向基斯卡島方向駛去。可在途中發生了大霧突然散去的意外狀況,為了防止被美軍發現,木村不得不帶領艦隊返回基地。7月22日,當得知幾日後基斯卡島會出現大霧天氣的預報後,木村決定帶領艦隊再次向目的地進發。

第二天上午,一隊負責攔截日軍艦船的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發現了木村的隊伍,並立即彙報了自己的位置,大喜過望的金凱德決定艦隊的大部分船隻派往目標海域,準備對日軍船隻進行圍殲。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但此時卡特琳娜飛機的駕駛員卻忙中出錯,在彙報自身方位時出現了失誤,導致美軍的阻攔艦隊駛往了錯誤地點。更令美軍想象不到的是,在錯誤地點的美軍居然發現了許多來歷不明的雷達回波,艦隊指揮官格里芬便誤以為是日軍船隊,於是向“目標”發射了大量的炮彈。此後回波消失,格里芬也以為日軍被消滅,於是決定返航向金凱德報告戰況。

由於彈藥幾乎用盡,再加之驅逐艦在巡邏中消耗了大量燃油,金凱德決定艦隊撤回軍港進行補給。而這次的烏龍事件使得美軍艦船“幸運地”敞開了封鎖線,日軍艦在隨後的路線上也沒有遭到任何美軍的阻擋,客觀地幫助了日軍的撤離行動。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反觀日軍這邊,雖然在途中出現了船隻由於大霧出現相撞的意外,但由於美軍的失誤,使得日軍在海上沒有遇到美軍的阻攔。

日軍也成功地在7月29日勝利抵達基斯卡島,在木村昌福的有序指揮下,島上全體日軍僅用55分鐘便成功撤離。為了減輕士兵負重,所有人均將武器和補給全部丟棄。

與此同時,日軍還在島上佈置了大量詭雷和陷阱,用來迷惑美軍。一些水雷也被日軍投放到附近的海域,以減輕不必要的重量,但誰也沒有想到這些水雷成為不久後美軍的“苦主”。經過3天的不間斷航行,8月1日全體日軍完好無損地撤回到本土的幌筵島為了慶祝這次神奇的大逃亡,日軍將其稱為“太平洋的奇蹟作戰”。

三、“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作戰


7月30日,還一無所知的美軍回到基斯卡島沿岸,對“島上的日軍”重新進行了封鎖行動。次日還對島上進行了十餘次猛烈的炮擊。1943年8月13日,躊躇滿志的盟軍艦隊從埃達克島基地出發,向基斯卡島浩浩蕩蕩地出發了。為了保證登陸的安全,美軍又派人向島上發射了1200枚不同口徑的炸彈,以震懾“頑固不靈的軍國主義分子”。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8月15日,30000多名盟軍士兵在100多艘戰艦的掩護下向島上的“日軍”展開了進攻。許多士兵擔心還會遭到阿圖島一樣的“萬歲衝鋒”,因此各個心驚膽戰,草木皆兵。結果悲劇轉眼就到:大霧中,先登島的美軍與隨後登島的加拿大士兵發生了誤射,24名美軍和4名加軍稀裡糊塗地當了冤死鬼;還有4名美軍被日軍留下的地雷給奪去了生命。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更逗的是,美軍在島上搜索時,突然發現了一棟寫有“霍亂病人隔離所”的屋子。大驚失色的美軍指揮官以為島上被日軍播撒了細菌武器,於是要求士兵迅速撤離,並緊急調運了大批疫苗給士兵注射。許多士兵由於注射引發的不適而出現了非戰鬥性減員,而美軍也在後來發現這只不過是“太君”留下的小把戲罷了。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到了登錄第三天,日軍曾經留下了的水雷終於“炸響”了:美軍驅逐艦艾伯納·裡德號成了這個“幸運兒”,不僅船體遭受嚴重損毀,另有71名美軍不幸遇難,100多人不同程度受傷。經過所有美軍整整3天的不間斷尋找,終於確認了一個事實:狡猾的“太君”一個都沒有剩下,島上除了滿地的槍支彈藥和後勤補給品外,只剩下了三隻“萌萌的”日軍軍犬。

死傷300人,卻只俘虜了三條狗,令美軍鬱悶不已的“茅舍行動”

由於美軍在全然不知日軍全體撤退的情況下依然進行了這次登陸作戰,而且還付出了相對慘重的傷亡,因此這場“茅舍行動”也被諷刺為:“美軍歷史上最為成功的實戰登陸演習”。負責指揮的雙方將領金凱德和木村昌福,也都在本次戰役後成功晉升為中將。1965年,日本拍攝了著名電影《基斯卡:太平洋奇蹟的作戰》紀念這次日軍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集體撤離行動。

結語


美軍的粗心大意加上日軍的狡猾冒險,共同為我們演繹了這場二戰歷史上最啼笑皆非的登陸作戰。而這次不成功的登陸戰,不僅給盲目自大的美軍好好地上了一課,而且還充分印證了一句至理名言:“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1. 《基斯卡島:太平洋的奇蹟作戰》

2. 《二戰太平洋戰爭史》

3. 《你所不知的二戰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