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有一種榜樣,就在身旁

李寧,出生於1993年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檢察院

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2003年“非典”後,李寧出來“放風”,爬上火箭模型,說要做一個英雄。


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李寧引導群眾填寫自助登記系統。


我出生在軍人家庭,希望長大後也能像父親一樣成為軍人,報效祖國。“非典”時,為了提高自己免疫力,父親每天督促我鍛鍊身體。那段時間,我學會了各種運動,身體變得倍兒結實。

今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我負責的防疫卡點位於城村結合地帶,人口流動大,需要嚴格執行“逢車必查,逢人必檢”。和我搭檔的同事是一位60後,曾經也是一名軍人,有40年的黨齡,2003年“非典”時也是戰鬥在抗疫一線,給我講述了很多抗擊“非典”的故事——原來英雄就在我們身邊,我更沒有理由退縮。

有一種守護,叫“以法之名”

弋坤,出生於1991年

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檢察院

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2003年“非典”時,在家門口玩耍的弋坤。


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2020年,弋坤在審閱涉疫刑事案件卷宗。


2003年“非典”時,自己並不太懂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每天和家人在電視機前看到一線醫護人員不懼自身安危,衝鋒在前,內心充滿感動和敬佩,只希望能夠早日戰勝病毒,每個人都能健康平安。

17年後大疫再次來襲,我已身在檢察崗位,戰“疫”在辦案一線,用法律和自己的微薄之力,維護社會秩序,護衛著一方平安。疫情期間,我協助辦理順慶區“2·3”暴力妨害公務阻礙疫情防控案件,最終審判機關採納起訴的全部犯罪事實、罪名和量刑建議。

有一個願望,是“像您一樣”

譚婷月,出生於1995年生

吉林省白山市檢察院

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2003年,“非典”時期的譚婷月每天都在盼望父親早點回家。


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2020年春節假期,下沉社區的譚婷月腳下踩著40幾公分厚的雪。


2003年“非典”時,我7歲,病毒究竟有多可怕,並沒有很清晰的認識。但永遠忘不了的是父親匆匆出門的背影。父親包保了一整個村子,因疫情嚴峻,必須封閉隔離,一直到疫情得到控制才回家。當時,自己每天在家裡默默祈禱,盼望著父親可以早點平安回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看到微信、電視上頻頻傳來的各種訊息,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一次,我要和當年的父親一樣,站在抗疫一線。前段時間,趕上當地近幾年最大的一場雪,讓我們入戶更加困難。看著並肩前行的同事,和積極配合的居民,我深知抗疫路上,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便是打贏這場阻擊戰的希望所在。

有一個身份,叫“人民子弟兵”

李飛翔,出生於1992年

上海市檢察院

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2003年,“非典”時期李飛翔就讀的中學。


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2020年,在花橋道口深夜值勤的李飛翔。


2003年“非典”期間,我剛上初一。當時我所在的中學每天都要噴灑大量的酸醋殺病毒。眼瞅著醋快沒了,學校決定要停學。這時,家長和學校周邊的小商小販們送來了各式各樣的醋。他們說,先緊著孩子們用,上學最重要!

長大一點,我入伍參軍,從此誓做人民子弟兵。面對今年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是一名檢察干警的我,主動報名參加疫情防控志願值勤工作。從中午12點到第二天凌晨,每天平均有2000餘輛車經過G2京滬高速花橋道口等待查驗,我不敢有絲毫懈怠。花橋道口是上海的西大門,守護好花橋道口,就是守護好上海這座城市!

有一種長情,叫“夫妻同心”

黃妍,出生於1991年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檢察院

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2003年“非典”結束後,黃妍如期小學畢業證。


17年前後對比照|90後,崛起的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暴發,黃妍與丈夫並肩抗疫。


抗擊“非典”時正是我小學升初中的關鍵期,由於當時家在農村,信息渠道較為閉塞,父母並沒有過多對我講述疫情的嚴重性。在他們的“庇護”下,我安心複習考試,最後以高分順利進入理想的中學。

我的丈夫也是90後,是一名重症醫學科醫生。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我們心裡都明白:這個難關需要一起去扛!出征的那一刻,我們很有默契,彼此心照不宣,各自轉身去自己的崗位上。每天的手機遠程問候,成了我們唯一“見面”的機會。4週歲的女兒很懂事,經常會在視頻裡扮鬼臉逗笑我們。我堅信,戰“疫”必勝,一切將會如初。(劉亭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