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風月同天”,高喊“武漢加油”!

疫情當前,日本人捐贈物資隨附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中華古詩詞,引起了網友熱議。在感受日本人民慷慨解囊、守望相助之情的同時,整天看《中國詩詞大會》的你我有沒有感覺我們的文化自信,受到了小小的衝擊?


感謝“風月同天”,高喊“武漢加油”!

然而近日,抗疫總攻在即,本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赴國難,但作為武漢市委機關報的《長江日報》卻不合時宜地搬出了“加油”與“風月”之爭,有點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實,在《長江日報》拋出這篇文章之前,不管是武漢還是其他地方,對一貫討厭日本的國人這次不僅沒有反感,反而多有溢美之詞。我認為:其一,中日文化同源,風月、同袍、青山之說,皆出自中華古典;其二,捐贈抗疫物資附詩,既讓人感受到日本人的胞波之情,又使人備受鼓舞。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不管是日本人所為,還是中國留學生所為,不僅沒有不合適,而且很給力!我認為《長江日報》這篇文章散發出的不僅是蠻橫的強詞奪理,還有那麼點文化上的不自信!

感謝“風月同天”,高喊“武漢加油”!

我們常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但或許正是因為我們眼裡沒了詩和遠方,多了畸形的口腹之慾,才有了今日的瘟疫之災。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復興什麼?我想既要有政治經濟,又要有軍事科技,但更重要的是文化、文明。現在來看,我們恰恰缺少了文化這一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風馳電製、急功近利,也越來越物質,精神上的、文化上的東西越來越稀缺弱化,所以才有人認為“武漢加油”是真材實料,而“風月同天”不過是花拳繡腿。

感謝“風月同天”,高喊“武漢加油”!

在全面總攻的緊要關頭,作為武漢市委指導全市各項工作的重要思想輿論陣地的《長江日報》,刊出此等輿論導向混亂的文章,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共抗疫情,我們既要感謝“風月同天”,更要高喊“武漢加油”!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