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 王宇哲:新冠疫情引爆全球風險 升維競爭主導市場激變

程實 王宇哲

程實 王宇哲:新冠疫情引爆全球風險 升維競爭主導市場激變

本文大概3000字,讀完約7分鐘

程實 王宇哲:新冠疫情引爆全球風險 升維競爭主導市場激變

程實 王宇哲:新冠疫情引爆全球風險 升維競爭主導市場激變

程實 王宇哲:新冠疫情引爆全球風險 升維競爭主導市場激變


兩個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擴散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中國政府和全國民眾正全力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之中。

為推動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幫助政府、企業、社會妥善應對由此引發的各方面問題,盤古智庫迅速反應,組織包括學術委員、研究員等在內的智庫專家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從1月23日(農曆大年二十九)開始,盤古智庫陸續向有關機構提交內部建議10餘份,包括《盤古智庫關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四十五條建議》等。同時,向社會公開發布疫情影響分析和建議70餘份,包括《疫情過後,中國經濟怎麼走和我們怎麼辦》(1月31日)、《各地扶持中小企業政策措施觀察報告》(2月6日)、《關於疫情後經濟恢復的若干建議》(2月12日)等,得到了各方的積極反饋。

本篇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程實,工銀國際資深經濟學家王宇哲撰寫的“新冠疫情引爆全球風險 升維競爭主導市場激變”。


程實 王宇哲:新冠疫情引爆全球風險 升維競爭主導市場激變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2020年2月下旬,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MSCI指數在最後一週下跌8.9%,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美股也刷新歷史最快回調紀錄,歐洲主要股指單週跌幅均超過10%,恐慌指數(VIX)從15急劇攀升至40,就連傳統的避險資產黃金也在最後一個交易日跌逾3%,美元指數劇烈震盪,原油等其他大宗商品也遭遇重挫。無可否認,近一個月來新冠疫情的發酵加速了全球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新陳代謝。自1月20日以來,疫情影響區域的邊際變化是市場大範圍動盪的引爆器,而每日新增確診破“百”也成為了主要股指相對錶現的指示劑。我們認為,當前全球金融市場事實上正在經歷經濟系統性變化的先行測試,結構和週期變量同時爆發性疊加,傳統投資理念和模型面臨新的適用性危機。短期來看,從爆發到蔓延,從經濟到金融,裂變同時發生、彼此激化,因此積極防禦、佔據避險高地仍是理性之選;長期而言,從生產關係到生產力,從週期到結構,在硬核崛起的浪潮中把握科技發展的未來賽道,方能行穩致遠。


新冠疫情演化引發金融動盪,新增確診破“百”成為市場相對錶現指示劑。

1月中下旬以來,受到新冠疫情持續發酵影響,企業盈利預期差帶來市場調整壓力,而風險溢價急劇變化更成為短期波動的根源。從1月中旬至2月中旬,新冠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國內地,新增確診人數經歷了初期急劇攀升,到有效隔離和其他相關政策大力介入後穩步下滑。但2月中旬之後,海外的疫情開始惡化,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國家新增確診人數開始躍升。2月最後一週,亞洲之外的其他地區疫情開始呈現出全球擴散的態勢,除南極洲外全球各大洲均出現感染病例,中國以外共55個國家和地區報告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6000例,世衛組織將新冠疫情全球風險級別上調為“非常高”(詳見附圖)。在此期間,疫情對全球金融市場的衝擊也呈現出“局部爆發-外溢擴散-共振回溢”的三階段演化,疫情所涉區域的邊際變化是市場大範圍動盪的關鍵,每日新增確診破”百“似乎成為了市場相對錶現的指示劑:


第一階段,A股和MSCI中國指數相對承壓。由於疫情集中爆發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在1月19日-2月7日的三個交易周內,疫情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呈現出明顯的漣漪效應,滬深300指數相對MSCI中國、MSCI亞洲、MSCI全球指數分別累計下跌1.0%、3.5%、5.3%,其中A股在2月3日重新開市後出現了顯著的單日補跌。


第二階段,A股相對MSCI亞洲指數出現顯著反彈。在2月10日-2月21日的兩個交易周內,隨著全國性防控措施的開展,湖北以外疫情得到明顯控制,但疫情在亞洲其他主要國家出現蔓延跡象。其中,2月17日是關鍵的疫情變化拐點,中國除湖北之外每日新增確診首次降至100以下,而除中國之外的MSCI亞洲指數包含國家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升至100以上,這也引起亞洲股市整體回調,兩週內滬深300指數相對MSCI亞洲指數從累計下跌-3.5%到上漲5.0%。


第三階段,歐美股市相對亞洲股市出現重挫。2月最後一週,亞洲之外的疫情開始爆發,全球除MSCI亞洲指數包含國家外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升至100以上並持續上行,美歐股市開始出現顯著回調。儘管主要指數均創下了新冠疫情以來最大的單週跌幅,但歐美股市的暴跌使得滬深300指數相對MSCI全球指數的累計漲幅擴大到5.0%。


結構和週期變量爆發性疊加,在主要資產面臨調整壓力下宜就低追穩。2018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情緒經過了陰晴轉換的若干輪迴。中美貿易摩擦一波三折,其動向不僅主導了短期市場走向,也令部分投資者因誤判或投機而遭受損失。儘管在歷時近22個月的談判後,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但市場情緒的回暖短期還將經歷疫情演化、美國大選等不確定性考驗,更疊加全球化重新洗牌、貧富差距撕裂社會共識、超低利率駛入未知區域、指數化投資孕育踩踏隱患等結構性變量的壓力。從過去兩年市場的波動軌跡看,受貿易摩擦主導的行情在初期令A股遭受衝擊相對較大,但自2019年以來,貿易衝突對A股市場的負向影響邊際轉弱,相反美股開始遭受關稅制裁的反噬,貿易談判階段性緩和對指數走勢的提振弱化。結合新冠疫情下各類資產的相對錶現,我們仍然堅持在2020年全球投資展望《從存量博弈到升維競爭》中的觀點,建議投資者在短期情緒和宏觀環境變動的背景下,高度重視市場的敏感性,而非貿然押注短期的單邊行情:一方面宜“就低不就高”,警惕估值過高的市場回調風險,關注不同資產表現的相關性變化;另一方面宜“追穩不追險”,對於外向敞口相對較大的行業/領域保有審慎,應對全球產業鏈可能的短期衝擊和長期重構。


大動盪伴隨大拐點,在硬核崛起的浪潮中升維投資於科技賽道已成趨勢。2020承上啟下,全球經濟正穿越宏觀亂紀元的至暗時刻,在疫情的衝擊下供需兩弱的現實或進一步下壓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經濟增速。但站在20年代的新起點,經濟、金融、治理能力接受全方位檢驗,創造性毀滅的力量將鍛造升維競爭的新賽道。第一,從製成品的供需爭奪,到分配結構、制度環境、產業形態的全面升級;第二,從技術進步對人力的簡單替代,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奠基,硬核科技崛起;第三,從“以鄰為壑”的惡性競爭,到價值鏈深度重塑,構建互利共贏的新區域化和全球化。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製造業國,中國經濟總量約佔亞太地區經濟總量的一半,是區域和全球經濟活動的重要樞紐,並且在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日益成為全球供給-需求的雙中心。在疫情蔓延和防控的攻守之間,線上場景的打開和科技應用的加速落地引領科技股開始走強,合力戰疫凸顯出的經濟和社會韌性也使近期大中華地區金融市場相對穩定。展望未來,植根於亞太、輻射全球的中國科技崛起是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投資主線,而提速的金融開放也成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推進器(詳見附圖)。可以預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全球化互惠紅利將更多映射為中國與全球其他金融市場之間的唇齒相依,中國金融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也將大大提升國際金融市場的效率和穩定性。從短期來看,中國多措並舉的應對經驗對全球性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借鑑,也有助於緩解金融市場恐慌;從長期而言,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依舊向好,也將繼續扮演全球經濟增長壓艙石的重要角色,因此中國資產的吸引力仍會進一步凸顯。■


程實 王宇哲:新冠疫情引爆全球風險 升維競爭主導市場激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