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改革開放到今天,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經濟長期保持在兩位以上的高速增長,中國老百姓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匱乏到豐盛,從一窮二白貧窮落後到衣食無憂全面小康的一個過程。崛起的過程,也是一個經濟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就是一個奮鬥的過程,是一部壯烈的商業史。在這個過程中有無數人倒下,有無數人站起來。那時大量守成者由於落後於時代而慢慢被時代所遺忘,也有少數弄潮兒,迎著時代的大潮,最後在新的商業版圖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時代的力量、趨勢的力量遠遠大於個人的力量,不管你跟進還是不跟進,時代都會向前推進。拋棄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會打一聲招呼的。“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幾十年來,商業的變革之路。

1980-1985年:擺地攤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一群被生活所迫的人,沒有生活來源的人在擺地攤,會有固定工作的人看不起。叫他們“擺地攤的”,“小混混”、“地皮”。他們都頂著別人的白眼,以及社會的壓力。正因為這樣他們中很多人積攢了第1桶金。

1985-1990年:個體戶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出現了一些新的名詞,叫老闆。靠擺地攤發家的人,資產的不斷增多,開始有了老闆的概念。這裡的老闆呢,就是挺著大肚子拿著大哥大。已經出現了身價上千萬上億的富翁了。

1990-1997年:下海潮

下海潮最早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主要是由一些返城待業人員形成,這批人文化知識程度不高,主要從事販運倒賣方面的商業活動,經濟活動以體力勞動為主,並且,這波下海潮主要集中於流通領域。

1992年,一趟南國之旅帶來了“下海潮”,此時,“不管是懷抱治國理想,還是為生計所迫,甚至是受到誘惑,都紛紛走向市場這個風雲莫測的海洋之中。期間,全國各地政府強制推行經濟體制改革,對出現虧損的國有中小型企業丶集體所有制企業實行“破產”“解體”, 沒有虧損的企業實行“轉制”, 造成了全國高達千萬的下崗職工失業群體。上世紀90年代,全國掀起了一股公務員辭職下海潮。

據當時人社部數據顯示,1992年,有12萬公務員辭職下海,1000多萬公務員停薪留職。同時國家鼓勵一些大中型企業工人在職幹部下崗,下海,很多的人云集到了商海,做起了生意,開起了門店。

潘石屹、陳東昇、馮侖、俞敏洪……這些在今天赫赫有名的商界大佬背後,有著一個共同的標籤——“92派”企業家。

2005-2007年:炒股票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利好消息,帶來的境內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進入到市場。5.30調高印花稅都沒能改變市場的運行軌跡,持續19個月的第6次牛市啟動,由998點一路衝高至6124點(歷史最高點)。牛市太瘋狂到什麼地步呢?,瘋狂到印花稅半夜雞叫也打不下來,瘋狂到汶川地震時候,國貿投行交易辦公室裡的員工沒一個願意走的。

彼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38歲,身價9億美元;騰訊創始人馬化騰,36歲,身價19億美元;分眾傳媒的創始人江南春,34歲,身價5億美元。專家們把這些企業家看成民族創新和發展的希望所在。耶魯大學的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說:“這些三十多歲的企業家在成就個人財富的同時,也成為社會效仿的榜樣。”今天,李彥宏身價140億美元,馬化騰身價338億美元,江南春身價57億美元。

2003-2007年:房地產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1990年至1998年,炒地皮。由於行業剛剛起步,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土地的出讓方式以協議出讓為主,只要有一張合同,即可隨意轉讓,於是便有了海南(樓盤)、惠州(樓盤)、北海(樓盤)等地的“擊鼓傳花”倒賣土地的亂象。那個時候,開發商憑一紙土地協議即可“賣樓花”,土地款未付清賣樓款就能回收,投資回報率甚至可以高達500%以上——從政府、銀行、開發商、媒體到消費者,整個市場主體的行為方式都是無序的。2003年以前,特別是1998年以前,大多數國人對“商品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基本是處於一個懵懵懂懂的狀態,拿錢買房最多是自住,對於投資房地產就更是一個冷門專業。2003年8月,國務院發佈“18號文件”,明確將房地產行業定位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房地產市場化的推進,房地產開發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興起。與此同時,一個“拉幫結派”的群體——炒房團也走入了樓市。在大量資金湧入的情況下,中國房地產業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政府在2008年11月份,推出4萬億元刺激經濟計劃,大量無處安放的資金,面對股市的萎靡不振,最終選擇直接或間接流向了樓市。2009年,在炒房團、“地王”等2007年樓市牛市的餘溫下,股市大量資金的轉入和4萬億元計劃的刺激,讓中國樓市再次火了起來,並陷入了一發而不可收的地步。2010年,中央嚴厲調控,各地房地產市場交易嚴重萎縮,中國房地產業的暴利時代開始走向終結,網絡紛紛傳出溫州炒房團資金被套牢,“跑路”和跳樓現象頻頻出現。直至後面幾年,商品房限購加碼、土地出讓遇冷、二手房交易疲軟……“樓市悲情”劇目一直在上演。直至今日,全民炒房風光不再,樓市冰火兩重天。

2007-2013年:搞電商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最開始是萌芽期,1997~1999年,此時接觸互聯網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信息化水平較低,大眾對於電子商務缺乏瞭解,此時由於互聯網泡沫的影響,大多數電商網站大多舉步維艱,此時馬雲剛剛離開中國黃頁創辦了阿里巴巴,易趣網,搜狐網,新浪,騰訊上線,互聯網在慢慢向中國展開一道口子。

2000~2002年,互聯網經濟泡沫達到高峰,許多互聯網企業在此時紛紛倒閉,電商的問題逐漸暴露,資金撤離,市場重新洗牌。

2006~2007年的成長期,國家開始正視電子商務的發展,出臺政策開始支持,基礎環境不斷成熟,物流,支付,誠信,支付瓶頸基本得到解決,此時,A股“中國互聯網第一股”網盛科技上市,一時風頭無二,靠賣光盤的劉強東,創辦的京東獲投,開啟了國內家電3C網購時代。

2008~2009的轉型期,中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的網絡交易方式,進入了規範化,穩步發展的階段,電子商務企業競爭激烈,大批此時入住淘寶的賣家,最後享受到了不錯的時代紅利,噹噹網首次實現了盈利,淘寶屏蔽了百度搜索,也開啟了後來風騷一年的雙十一,特賣電商唯品會上線,細分電商慢慢撕開一道口子。

2010~2012年的發展期,大量傳統企業和資金進入,網民數量和物流快遞都快速增長,順豐開始風生水起,此時阿里巴巴大肆買地擴建,菜鳥物流初具雛形,支付寶終於打通環節,獲得一紙牌照,正式合法運營,此時電商監管首度立法。

2013年至今,中國電商可謂是一路順風順水,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發展著。

2013-2016年:搞微商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2012年至今有六年的發展變遷史,讓我們一起回顧微商曆史發展進程中的變革。

微信是一個娛樂交流聊天視頻的一個軟件工具,但在12年下半年有個朋友圈開始有了自己的展示窗口,朋友圈剛開始就是分享吃喝玩樂,分享人事物好與壞,分享一些好文章新聞與正能量等。

二、2013年朋友圈微商的誕生

13年在第一批敏銳商業的人才寶媽中發現了朋友圈的一個商機,開始了一些海外代購、化妝品、閒置產品、食品、奢侈品、代購的一個朋友圈生意,開創了微商的交易買賣市場,從而產生了商業價值,但那時的微商是混亂的,沒有正規的商業模式,沒有安全的產品保證,只有暴力的刷屏賣貨。

三、2014年微商誕生的第一個商業模式

14年微商開始有多層級代理模式,誕生第一個百億微商品牌思埠集團“吳召國”化妝品面膜的元年,各種好壞三無產品面膜到處可見,非常火爆的一個市場。

四、2015年微商快速爆發一年也是國家打擊的一年

15年各種類別產品,足貼、香皂、瑪咖、酵素、蒸臉機、化妝品、內衣襪子等等產品通過微商層級代理模式快速的裂變,也引起國家重視開始打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商多層級模式傳銷騙錢,導致也產生了一段時間恐慌。但微商正面發展趨勢是不可否認的,他也幫助了很多家庭寶媽、一些有夢想的人、一些屌絲,給他們一個無限成長的空間,創造就業機會,也創造了他們的個人價值,更創造了他們的財富。

五、2016年微商市場造就驚人從業人口跟巨大銷售額

16年微商創造就業人口已經突破2000萬人,流水突破5000億,在全中國各地省份多出現微商的團隊軍,是豐收火爆的微商年。

六、2017年微商市場開始有多種商業模式成功與挑戰

1、微商層級代理模式

2、社交商城分享模式

3、跨進電商海外代購

4、社群團購銷售模式

產生了一批優秀的社交平臺如:拼多多、幸福西餅、TST、洋蔥海外倉、美麗說等等,泉州一些大企業也進入社交平臺恆安集團商城紙巾分享模式帶動大泉州一些小企業紙巾蛋糕麵包,快速通過二維碼,鎖定客戶鎖定粉絲,產生了一些驚人的業績。

七、2018年中國大企業進入微商

18年有蒙牛、哇哈哈、恆安、達利、南京同仁堂、雲南白藥等等,微商開始屬於大品牌的天下,屬於正規軍的天下,開始了微商企業化,“企業微商化時代。

八、2019年微商的路在何方

19年國家開始把微商列入法律政策,開始整頓微商市場,微商從業人口需要辦理個體戶營業執照,辦理公司營業執照。

19年微商的六大主流模式,如下

第一個:社區團購模式

第二個:小程序分銷模式

第三個:直營微商模式

第四個:社群拼團模式

第五個:代理制微商模式

第六個:社交新零售模式

2016-2019年:分享經濟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分享經濟:是以社交為主,即自由、平等、價值的基礎上,分享有關於產品和其它有價值的事物,其中產品以“零售為主”,即分享經濟是“新零售”的核心。零售為主,即通過分享即上品質、又便宜實惠的全球級產品,這才是根本。

分享經濟的時代,所有的經濟理論都必須被推翻和重建。

人人都可以分享、人人都可以共享,個人有了話語權、參與權;社群,對經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壟斷剝削被大數據打破,商業變得越來越透明,個體主導的壟斷型經濟比如終端價格虛高,被大的供應鏈平臺所替代。

目前而論:分享經濟增長並非沒有數據支持。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領導的一項調查,19萬4000份有效問卷中有82%份顯示了經濟共享的新格式,72.2%的受訪者分享了經濟服務。“分享經濟”的新風口已經實現了大量的百萬富翁。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豬也可以飛起來”,分享經濟是未來5到10年,最大的風口之一。美林銀行最近發佈了一份關於分享經濟的報告,詳述了全球經濟形勢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共享。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將是未來分享經濟的領導者。

2019...5G新模式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隨著5G的推出,也成了新的期待。人工智能,大數據,3D打印,智能製造,無人駕駛,區塊鏈等等新技術的運用與普及,會催生出更多新的經濟業態以及新的商業模式,未來我們的生活將會深刻的改變,我們的社會必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還會有怎樣的機會?讓我們拭目以待。

結尾:每一次浪潮之下,總是有無數人會淪為炮灰。我們不應該盲目的去追逐風口,但是我們要關注趨勢,不斷的去更新自己的腦袋,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提升自己的認知,同時要守住自己的初心,堅持自我,守住自己的方向和定位,積極的去擁抱未來,用新技術來為自己的事業賦能,不做驚弓之鳥,不做井底之蛙,不做冒險家,做一個用心深度垂直打磨自己產品的專家,做細分時代的贏家。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未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更多的普通人也會有機會參與到資本市場,分享資本市場紅利。科創板的推出和註冊制的提出,中國的企業融資也慢慢的會由債權融資轉向股權融資。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有機會參與到股權投資的領域裡面來,助力創業者的創業夢想。

“勞模”雷軍的深刻反省:順勢而為。什麼是順勢而為呢?

更多的關於股權投資的方面的知識,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