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樓市新政為何頻現“一日遊”?

本來經濟下行的壓力就不斷加大,地方政府一邊要減稅降費,另一邊的剛性支出卻有增無減,地方債管控未放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是對需求和收入的雙重打擊。

只得寄予重望在樓市,問題是早已負債率達到極限的居民部門還能扛得住,消化得了嘛?

可,如果要你是地方一把手,你還有其他辦法嗎?

博弈论!楼市新政为何频现“一日游”?

樓市政策“大亂鬥”

現在這個時間點,想必大家都已經復工了。

無論是線上復工、線下,還是在家辦公、亦或是臨時通行證加體溫測量去公司。居家隔離,呆在家裡閒著沒事,其實挺好,但是房貸車貸和孩子的學費沒有停,錢包扛不住呀。

金融“抗疫”、穩市場,特別是穩樓市,是最近各地方政府的主旋律。但是財兔君觀察這些政策出臺,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博弈论!楼市新政为何频现“一日游”?
博弈论!楼市新政为何频现“一日游”?

2月21日,河南四線城市——駐馬店宣佈將公積金貸款購房的首付比例從30%下調至20%。

不過這條消息被省政府約談後,緊急撤回了。

另一個城市——廣州也宣佈商服類項目(公寓、商鋪、寫字樓),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單元,不再限定銷售對象,也不再限定轉讓對象。

結果這條政策3月2日出臺,3月3日晚上就從市府網站撤下。5日上午再重新掛出,”取消公寓限購“的政策已不作數。

有了前車之鑑,東莞就學的比較雞賊——新房拿預售證180天后可調價 調高不超5% 調低幅度不限。

想要樓市鬆綁的,不僅僅是地方政府,還有金融機構。

2月24日,有消息稱,浙商銀行已在近日下發調整個人貸款通知,將非限購城市居民家庭購買首套個人住房的貸款的首付比例從原來的30%下調至20%。可是這項政策,數天後被緊急叫停。

且有媒體向浙商銀行金華分行證實:“我行網點確已開始執行二成首付的新政。”、“其實有些銀行早就這麼做了,浙商不是首家。”

還有其他銀行?其他銀行都是誰?

昨天深夜,浙江體量最小的城商行——湖州銀行在公眾號上闢謠::房貸政策未變 “首套房首付二成、二套房三成”傳言不實。

市場有傳聞稱工商銀行紹興分行將首套房貸降低到兩成,二套房貸降低到三成。很快工商銀行浙江分行相關人士

對此表示否認,“目前的消息是還沒有調整,也即維持原有政策不變。”

同樣有傳聞是建設銀行深圳分行,也有“二套房首付由7成變3成”風聲,很快建設銀行深圳分行公告闢謠。

樓市首付三成是慣例,兩成是極少數,降低至兩成無疑是在給樓市放水,放低門檻,給購房者加大槓桿。

博弈论!楼市新政为何频现“一日游”?

屢屢試探的動機

說好的“房住不炒”的呢?要知道,限購和限貸是確保“房住不炒”的兩項核心政策。

但地方政府、放貸的金融機構種種動作可以看出,蠢蠢欲動、想要突破這種束縛的衝動非常強烈。

奈何槍打出頭鳥,大哥叫你明白回話、消息秒撤回、政策流產、見光死、叫停、給個眼神自己體會....。情節堪稱韓劇。剩下的也就只能是搞些補貼、鼓勵、放寬預售條件等一些小動作。

3月3日,央行聯合銀保監會等部委召開的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再次表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博弈论!楼市新政为何频现“一日游”?

為什各個地方政府的樓市鬆綁政策還要屢屢試探呢?頻頻上演地方樓市鬆綁頻現“一日遊”的迷惑性為“大亂鬥”。

2019年全國財政收入慘不忍睹。已公佈2019年財政收入的30個省份中,有18個省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不及年初目標,28個省份收入增速較上年回落,其中重慶、吉林、黑龍江負增長。北京、上海甚至把2020年的財政收入增速預期目標設為零。

哪裡可以來錢呢?

原寄望的專項債券管理仍未鬆動,(不讓借)。而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減收效應一度超過之前預期,越是經濟發達省份,減稅降費規模越大。

政府也是要過日子的,開源的可操作空間不大,剛性支出卻有增無減,節流又無望。

一些沒有其他二三產業支撐的三四線城市,藉助棚改,到處都是新開發的樓盤,去庫存壓力依然是當地難題。日子過的本就捉襟見肘,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是對需求和收入的雙重打擊,雪上加霜。

房地產可以說是地方政府手裡來錢最快、刺激經濟最快的手段了,堪稱地方財政“速效救心丸”。

但是樓市政策,光賣地給地產商是不行的。地產商家裡的餘糧也是有限的,再賣就會發現地產商想接盤也沒錢接,接不動,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地產商把房子賣掉。

普通老百姓作為接盤俠產業鏈中的最後一位,把房子買了,把錢給了地產商,地產商再把錢給地方政府。

BINGO ! 各方皆大歡喜,地產商清庫存、地方政府資金回籠。

那麼問題來了,升斗小民沒錢怎麼辦?

好辦,降低門檻,讓銀行借錢給他買房。銀行一直視房貸為優質資產,只要地方政府維持房價不大跌,銀行的抵押物就不會貶值,銀行報表上的風險就不大。況且銀行後邊還有最後貸款人幫忙兜底呢,不怕壞賬。

財兔君想,這也是為什麼繼政府,銀行是最積極的了。能掙錢的時候使勁多掙點。哪怕翻船,死的又不是自己一個人。

有人就要問了,這麼幹,不會有反作用嘛?反作用,有,當然有,而且很大。

博弈论!楼市新政为何频现“一日游”?

(國居民槓桿率走勢圖 圖片來自金融界)

我國居民的槓桿率從2008年開始平均每年保持3.5個點的增長勢頭,2018年達到了53.2%,全年上升了3.8個百分點。

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爆發危機前的居民槓桿率為120%,美國在2007年出現危機時為130%。

從統計圖上看2019仍有走高的趨勢,照這個趨勢再增長3年,我國的居民槓桿率即可超過目前的日本。

去年,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參加2019年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並演講,演講中提到“必須正視一些地方房地產金融化問題。近些年來,我國一些城市的住戶部門槓桿率急速攀升,相當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負債率達到難以持續的水平”

地方房地產金融化,既有可能引發金融風險,且反噬,對消費起到抑制作用。也就是說普通老百姓的錢全都用來還房貸了,負債率高到隨時破產的邊緣,哪還有錢消費升級、養老婆孩子,各種醫療教育支出、

所以中央才會高瞻遠矚,從全局出發,三令五申“房住不炒”。那麼問題來了,地方政府怎麼就這麼目光短(duan)淺(shi),樓市鬆綁政策“一日遊”的笑話一出接著一出呢?

我們換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你是主政地方的一把手,幹上一兩年還可能挪窩。現在政府財務報表可能已經爛到崩潰的邊緣,堅持房住不炒,紮緊限購限貸的口子,刺激的旅遊消費支出、網購等等並不在本地,也不給本地貢獻GDP,而放鬆地產政策,收益全在本地,拔膿清瘡,立竿見影。

是你,你怎麼選?

房(zhu)住(yi)不(ying)炒(xiang)。地方政府可以調整樓市,但不能跳出中央定下的基本框架。可這個基本框架的邊界在什麼地方?是不是要靠“一城一策”來回多試探下呢。

怎樣挑選靠譜的新能源汽車基金?記住“覆蓋廣、能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