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還缺兒子嗎?日本家族企業掌門人:缺!很缺!非常缺

沒有家業繼承?去日本說不定就有了呢。

去年,日本被收購或出資的企業數量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超過4000家。其中大部分企業難以為繼不是因為經營不善,而是因為年邁的掌門人找不到中意的繼任者。

怎麼會???

掌門人年過七旬 接班人還沒找到

在日本,最不缺的就是動輒百年曆史的老字號,而這其中約九成是家族企業,代代相傳算得上是日本企業“長壽”的秘訣之一。

不少日本的中小企業老闆也曾經或者正在為打造“百年老店”的道路上努力著,比如久沼茂俊。年輕時,久沼茂俊從父親手中接過了開在東京的金屬加工廠Hishinuma seisakujo,主營電梯零部件生產。如今,久沼茂俊已年近八旬,但已經經營了60多年的家族加工廠卻經營不下去了,因為他沒能找到合適的接班人。

请问还缺儿子吗?日本家族企业掌门人:缺!很缺!非常缺

久沼茂俊和自家工廠。

退休後關停工廠,是久沼茂俊唯一的選擇。

如今在日本,苦於無人接班、不得不關停家族企業的年邁掌門人還有很多。

位於京都的糖果公司Gensui於1825年開業,七十多歲的井上清文是Gensui這個家族企業的第七位掌門人。“我找不到人來接手,而我的身體也越來越難支撐我的工作了。”井上清文說道。2016年底,石垣秀明也放棄了祖父創立、傳了三代人的超市,因為兒子對接班毫無興趣,而他自己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繼承人。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估計,日本約245萬家中小企業的掌門人是年過七旬的老人,其中有一大半還沒能落實好接班人。2017年,關門停業的2.8萬家公司中大部分明明經營狀況很不錯,但就是因為沒人接班而不得不關門。如果任由這一狀況發展,到2025年日本將有一半的企業會因為無人繼承而面臨危機,導致的經濟損失將高達22萬億日元。

少子化單身大國 招上門女婿也難

早早選定繼承人,無論是自家的兒子還是養子,讓他接受十多年的悉心栽培,“子”承父業,是大多數日本人對家業傳承的傳統做法。

讓兒子繼承家業,無話可說。但日本還有句古諺語說:“你選擇不了由誰來當你的兒子,但你可以選擇養子。”養子,在日本,可以是自家的親戚,也可以是女婿,或是家族企業裡表現優異的員工。他們常常被挑選來作為養子接管家產,也就是婿養子,尤其當家族中沒有能幹的兒子,婿養子就成了家族企業香火延續的指望。

比如鈴木汽車的首席執行官鈴木修就是與鈴木公司第二代社長鈴木俊三的女兒結婚,入贅鈴木家,並改姓鈴木,作為婿養子接棒任社長的。

嗯?這不就是入贅、當上門女婿嘛?會不會太沒面子?

NONONO!

對於一些日本男性來說,入贅改姓沒啥大不了的,他們甚至非常期待自己能成為婿養子。“更改姓氏沒有問題。我相信我的技能會很有用,如果我有機會繼承某個家族企業並取得成功,那會是件人人得利的事情。”與前妻離婚後田中恆丸就註冊了一個婚介網站,希望找到一個入贅的機會。畢竟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爬到企業高層可並不是什麼容易的事,還不如抱個大腿少奮鬥20年。

對於日本家族企業來說,“這也是他們延續香火的務實決定”,日本社會學家藤原真理子說。在日本人看來,“家”的延續重於血緣的延續,而那些由婿養子打點的家族企業的經營狀況往往要比由親兒子接管的要好得多。而隨著這些年來日本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出生率直線下降,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女兒,這種婿養子便被越來越多日本人接受。一些日本家庭甚至會主動通過婚姻中介,尋找願意被自己的家庭收養的女婿,以保證家族企業得以延續。

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家族企業不僅自家沒有能幹的兒子,甚至也找不到可以信任、有經商頭腦的外人並將其培養成婿養子繼承家業。

“低慾望”的日本年輕人對婚姻和生育的興趣越來越低,日本正成為單身大國。有數據顯示,日本15-60歲的人口在1993年達到頂峰8040萬人,但自那之後就一路狂跌,如今只剩下6850萬人。如果任由發展,到2040年15-60歲的日本人可能將只剩下5400萬。這意味著企業可僱傭的勞動人口大幅縮水,如此一來可供選擇的婿養子候選人也少了不少。

日本正在淪為“低慾望社會”,“單身大國”成為其新標籤。

收購讓企業“續命” “百年老店”真的行?

目前看來,“叫停”甚至扭轉少子化局面的難度不小。面對中小企業無人接班、紛紛倒閉的窘境,日本政府只得寄希望於鼓勵大城市裡的年輕人回到中小城市接班,或者出售出售找不到接班人的中小企業。

矢香中座原本經營著一家設計視頻遊戲和動畫的公司。當意識到兒子接班的可能性為0,而手下又沒人有接班的潛力,“我的員工具備各種技能,但沒有一個人知道怎麼經營一家公司”,矢香中座開始為自己一手打造起來的公司尋找買家。負責企業收購的中介公司社長稻田洋一說:“經營者逐漸高齡化,如今後繼無人的企業佔了大半。目前看來,找人收購是讓企業生命得以延續最有效的方法。”

“經濟復興”是安倍晉三自2012年上臺就任日本首相以來屢屢提及的任期內的目標,而宣傳“長壽企業”也是安倍“經濟再興戰略”的最大賣點。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便沒有接班人,日本政府也要讓中小企業通過被收購的方式“延續香火”的原因。

但“百年老店”是在日本這個國家特殊歷史背景、傳統文化和特定產業的產物,更多集中於和服、飲食、古建築等一些傳統行業,且往往企業規模有限、消費群體固定。無論從擴大就業還是從經營規模來說,這些“百年老店”都算不上現代產業的主流,而只是說是更多地包含了日本的企業精神和傳統文化元素。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陳子雷認為,從弘揚傳統文化元素的角度出發,“百年老店”的精神固然值得推崇,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此可以提升整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力。

同樣的道理,依靠渲染所謂的“長壽企業”也並不能幫助日本實現經濟復甦。如何正確看待日本“百年老店”的興與衰,是日本政府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應當借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