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變身“李佳琦”西瓜視頻直播3天賣出300萬元

县长变身“李佳琦”西瓜视频直播3天卖出300万元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副縣長何淼在西瓜視頻直播推介本地香梨膏。 資料圖

县长变身“李佳琦”西瓜视频直播3天卖出300万元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副縣長陳新啟(右)直播推介碭山酥梨。 資料圖

“朋友們不要走開,待會兒連麥送大家優惠券哦。新進來的朋友麻煩雙擊屏幕送我‘小心心’,也要記得點擊關注哦。”直播間裡這個暱稱“新疆何淼”的40多歲男主播正在積極與網友互動。時而擲地有聲,時而笨拙地賣萌再帶著些許可愛。

3月1日18:30,“新疆何淼”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火龍果風情園熱情熟練地推銷產自本地的香梨膏:“香梨是我們這裡的‘水果王子’,潤肺又潤嗓,14公斤才能做出1公斤香梨膏。”

“看你說得這麼好,打開吃吃看。”為了配合網友的評論,何淼隨即打開一瓶,用勺子舀著,邊吃邊對著鏡頭說:“朋友們看到沒?很濃稠很甜,還可以兌水喝。”

……

這場直播持續了近3個小時,成交額約11萬元。“新疆何淼”儼然農產品領域的帶貨“李佳琦”,他其實是尉犁縣副縣長何淼,分管電子商務。

疫情期間,不少地方的農產品因物流等因素銷售受阻。湖南、新疆、遼寧……天南海北10個縣市的負責人想到了同個辦法——2月29日-3月2日,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做直播“帶貨”。

3天10地,通過視頻直播,農產品銷售總額約300萬元。

感受一把網絡“帶貨”的震撼力

這次參與直播的縣市負責人,既有像何淼這樣擁有眾多粉絲的“網紅縣長”,也有懷著“賣不出去怎麼辦”忐忑心情的“新手縣長”。

2月29日下午是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副縣長陳新啟的第一次直播,推銷的是本地酥梨。“直播前很擔心,怕鏡頭前緊張,介紹不好賣不出去。”陳新啟沒想到網友的關注度如此之高,在西瓜視頻的直播間最高峰有46萬人氣,銷售量也很高,短短3小時就賣了4.7萬斤,銷售額19萬元。“直播為我們開闢了一個非常好的銷售渠道,我太激動了。”陳新啟說。

據陳新啟介紹,直播後,碭山酥梨的銷售量也在逐步攀升,達到了500萬斤/天左右,基本恢復到往年同期一半的水平。

1000多公里外,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委書記王國忠也是第一次參與直播。“小米是我們縣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幾乎所有人都種小米。”2月29日上午,王國忠在米脂縣的電子商務孵化基地為當地小米“站臺”3小時。他還請來了廚師,在直播中為網友展示由小米做成的各種美食,比如小米涼皮、小米涼糕、小米釀豆腐、小米釀棗等。

“讓大家親眼看看小米的做法、吃法,我覺得最具說服力,這也是直播的最大好處——直觀。”王國忠感觸頗深。

從此認準了視頻直播這條路

尉犁縣不僅有20多萬畝水果地,羅布羊也是一大特色。怎樣一改過去傳統、被動的銷售模式,把水果、羊肉和其他農副產品賣出去、賣得好,是何淼常思考的問題。

2016年冬天,何淼偶然通過社交平臺幫助當地一家個體戶一天賣掉3噸冬棗。“簡直不敢相信,震驚。”何淼的思路也由此發生了改變,他從外面請來老師給本地幹部、電商從業者培訓。2017年和2018年,每月都會給鄉鎮農戶、電商協會的人進行常規培訓。課堂設在可容納200人的縣委黨校階梯教室,每次都座無虛席。對住在村裡不便進城的果農,縣裡專門請了本地電商協會的老師晚上去村裡上夜課,教果農如何通過互聯網平臺賣貨。

“我們新疆地理位置偏遠了點,新事物走得慢一些,但是不能不走,更不能不學習。”何淼介紹,縣裡有個小夥子賣羊肉,過去一天能賣三、五隻就很不錯。現在做加工企業,把羊肉切成片進行真空包裝再做成禮盒,今年最多的一天,摺合下來賣了700多隻羊。還有縣裡的王小紅,此前是家庭婦女,沒有經濟來源,完全依靠丈夫。接觸電商後,去年已能賣羊肉、紅棗、葡萄乾等農產品,年銷售額超100萬元。

到了2019年,何淼意識到視頻直播“帶貨”的效果很好,他就從烏魯木齊請來老師教授如何拍攝小視頻,如何做直播。

“去年底,我們縣還組織了一場視頻直播‘帶貨’大賽,第一名一小時就賣了近4萬元,賣出去的產品有蜂蜜、紅棗、羊肉、饢餅等。”有了這樣的好成績,何淼認準了視頻直播這條路。

爭取本地多出幾個“網紅”主播

“今年還要加大視頻直播的力度。”這個“網紅縣長”,何淼是當定了,“好的農產品因不為人所知賣不出去,老百姓很吃虧。如果通過我們能夠為老百姓推銷產品,那便是好事。”

在何淼看來,“縣長們”的站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質量和信譽,他曾公開向縣裡電商行業立規矩:必須誠信經營,保質保量,如果敢以次充好,砸尉犁縣電商的牌子,將取消其做電商的資格,並處以罰款,同時請廣大人民群眾監督。

直播結束時,4.7萬斤的庫存算是解決了,陳新啟總算鬆了一口氣。

“這次在西瓜視頻的直播給部分果農解了燃眉之急。”陳新啟介紹,碭山酥梨的儲存方式有3種,冷庫、果窖、直接放屋裡。冷庫和果窖的儲存時間較長,可持續到夏天,但不是每個果農都有實力選擇這種方式。直接放屋裡,過了3月賣不出去就會爛掉,因此著急出售。

“我們把酥梨直接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節省了廣告成本。”陳新啟認定,視頻直播的展現形式更為直觀,更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米脂縣的小米也在西瓜視頻的直播中賣出了4萬多斤,銷售額約30萬元。“傳統渠道,就是本地加工企業去收購農民小米穀子進行加工,然後走大宗批發,轉到外地,賣得價格較低,農民賺得也少。且傳播速度慢,難以打響品牌。這迫使我們去想更好的傳播途徑和賣貨方式。”王國忠說。

“之前我們就關注到短視頻APP受眾廣泛,基本‘逢機必裝’。這次趕上西瓜視頻大力補貼農產品直播,感覺是個試水的好機會。”在王國忠看來,視頻直播的渠道便於下單,傳播效果好,還可以幫助農戶走直銷的形式,即把已包裝好的小米直接賣到客戶手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體驗了一次直播“帶貨”,王國忠最強烈的感覺就是可以零距離觀察到市場反應和消費需求。“粉絲們會在評論區評論互動。搞直播是最好的市場調研,比坐在會議室聽彙報瞭解得多,展示的信息量大,比文字的形式更容易讓人接受。小米好不好,鏡頭一掃就知道了,很有表現力。”王國忠說。

據米脂縣電商辦主任呂德勇介紹,2017年“雙11”米脂縣小米銷售額是365萬元,2019年“雙11”飆升到1360萬元。加上這次直播,縣裡已經深刻感受了網絡“帶貨”的震撼力。米脂縣也曾從浙江杭州請了老師,培訓返鄉大學生、農戶、退役軍人以及待業在家對電商有興趣的青年。

當然,“縣長們”變身“李佳琦”帶貨只是暫時的。對於今年電商佈局,3位縣負責人都表示,會重點對接電商銷售企業,把個體戶匯到企業生產線,讓前方的電商企業進行銷售。

同時,他們也將系統性利用小視頻和直播引流,重點針對視頻直播和視頻製作進行培訓,爭取本地多出幾個“網紅”主播,帶動農產品賣得更好,讓農民的生活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