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你的道德來約束我,子非我,安知我之苦?

不要用你的道德來約束我,子非我,安知我之苦?

(文|慕善 圖|網絡)

百度百科上,“大度”是一個形容詞,意指一個人心胸寬廣,大度常和寬容一起使用。“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慾則寬。”

最近有一個詞很流行——中國式寬容,打著善良大度為你好的名義,即使別人已經觸犯到你的底線甚至傷害到了你,依然要求你去包容原諒。

勸人大度寬容成為中國人一慣的口頭禪,被一用再用,遍及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而所謂忍耐,便是寬容的派生物,只要你選擇寬容,就要在某種程度上去忍。

可我不想忍。

1

事情發生在幾年前的盛夏。

因為家境貧寒,從初中起,每年的暑假我都出去打工,高三畢業後,我尋思著不能浪費,於是跟我同學想著兩個人一起找份工作。

那時我有個堂嬸知道了這件事,於是建議我跟同學去他們工廠裡工作,我想著不用找工作,那時堂嬸也才剛嫁過來,在一起工作還能培養感情,便同意了。

去了工廠之後,起初還在適應的階段,原想著好好工作,賺點大學的生活費,兩個月應該會很愉快的過去了。

沒曾想到,苦難才剛剛開始。

我跟同學,還有堂嬸因為想著能互相照應,便住在一間宿舍裡。

瑣碎變成了她辱罵我們的理由。

因為她的髒亂差,我們替她收拾,說我們亂翻她的東西、我們只收拾我們自己,變成了我們的不對;

自己東西亂放、不見了一口指定我們偷的;

因為自己不想吹空調,在30幾度的天裡連電風扇都不准我們吹;我跟同學兩個人夜裡硬生生被熱醒被迫熬夜;

叫廠間組長剋扣我們工資,跟親戚撒謊我們工作不認真;

我跟同學受不了她,於是這份工作我們做了一月有餘,就不打算再做了;她知道後,四處跟親戚打電話說我欺負她,然後各類親戚打電話狂轟我,說我不懂得尊重長輩,怎麼可以作出這種事來.....我開始解釋、講出她傷害我們的實情,然而知道的人要麼覺得我在辯解,要麼勸我大度原諒她,親如父母,都勸我別跟她計較。

明明我才是受害者,卻有不清楚任何情況的人站在道德制高點勸我大度一點,如果我不原諒就是小氣刻薄,如果我原諒了,對方得到了解脫,我卻依舊在回憶的痛苦中掙扎,苦的依舊是我。

其實我的內心是:“憑什麼不清楚前因後果就要求我大度寬容?憑什麼不由分說就要求我包容一個惹我發怒的人?”

在所謂無條件寬容大度的要求下,我看到的不是海闊天空,而是人們更深的怨恨與更長久的苦痛。

他們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瞭解一切,表面裝出我是一個聖人的樣子,做出一副冠冕堂皇、理直氣壯的樣子,指著你鼻子要你寬容那些加害者與施暴者,全然不理你的感受。

為什麼一定要原諒做錯事情的人,讓他們心安理得,讓受害者獨自承受痛苦的咀嚼,讓本應受到懲戒的人逍遙自在?

為什麼當我選擇反抗,選擇不去原諒,所有人都會給我扣上“小氣鬼”、“不識時務”、“沒責任心的臭婊子”的大帽子,那些本應當受到指責的人卻理所應當的被忽略?

我知道又會有人說:“這就是社會”,但我想說,這從來都不是社會,是愚昧。

不要用你的道德來約束我,子非我,安知我之苦?

2

人生來不同,愁與愁也各有各的樣。

當你吃過不為人知的苦,受過難以忘懷的辱,而這時卻有不知所謂的人勸你寬容大度,你怎麼想?一定覺得他們瘋了吧。誰又資格,替受苦的那些人原諒加害者呢?

世界上,我最不喜歡做壞事以後被拿來當藉口的一句話是:“還是孩子”。

然而,對很多錯事的藉口,大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還是孩子”。

飛機晚點孩子大罵乘務員畜生、推搡乘務員,大人說“還是孩子”。

2歲孩子因熊孩子惡作劇墜樓身亡,大人說“還是孩子”;

7歲大的孩子用小刀將施工者的安全繩割斷,大人說“還是孩子”;

未成年人校園霸凌同學,逼迫同學吃排洩物、打同學致死,大人說“還是孩子”。

那個迪士尼故意摸人家屁股的8歲男童,家長不僅說一句“還是孩子”,更甚說出“摸你一下怎麼了”這種三觀不正的話語。

還有一句,“我是出於好心”。

說實話,在碰到事情以後,最討厭聽到這樣的話了。

好心辦壞事,我可以理解,但那是你該做點是就是道歉,而不是藉著這句話繼續傷害人。

底線是不可越過的。

大度,寬容是一種優秀的品質,這種品質會讓你在家人,朋友,同事等等顯現一種和善,可以讓人更親近,讓人感覺你脾氣很好。

這不是錯誤,當然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當你的朋友藉助你的大度而觸及到你的底線,你是如何應對的,這才是關鍵。你退一步,她進一步,這就是典型的得寸進尺。

而你該做的,就是讓她知道你的底線,知道你的苦,讓她沒有資格來勸你大度。

不要用你的道德來約束我,子非我,安知我之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