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藝術主編告訴你:我們如何像藝術家一樣獲得源源不斷地創造力

BBC藝術主編告訴你:我們如何像藝術家一樣獲得源源不斷地創造力

上面這幅畫,你能看懂藝術家在表達什麼嗎?

說實話,我是藝術的門外漢,基本體會不到這些藝術作品的精神性。的確,我們需要訓練才能感受到藝術品的微妙之處,學習藝術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多感受,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了解藝術家的故事,以藝術家們為切入點來接近藝術。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是一本關於藝術家的、有趣的書,作者威爾·貢培茲是BBC藝術頻道主編,他進入藝術圈已經有30多年,從自己與眾多藝術家的直接交流中,貢培茲看到了藝術家們的共性:富有事業心、不停地思考、懷疑論者、極度好奇……

BBC藝術主編告訴你:我們如何像藝術家一樣獲得源源不斷地創造力

圍繞著藝術家在創造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方法和態度,貢培茲用幽默的語言,講述了23名藝術家的故事。貢培茲認為,創造力不是藝術家的特權,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能力。“藝術家們善於創造的關鍵並不在於如何繃好畫布或描繪光線這樣的技術細節,而是在於他們工作和思考的方式,這些方式對任何一個想要變成具有創造力的人都是適用的。‘’

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藝術家們是如何思考的吧。

當藝術家們坐在一起吃飯時,他們會討論金錢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以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塑造了一個不近人情又才華橫溢的畫家,他拋棄了收入頗豐的工作、家庭和社會身份,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只為能夠用畫筆來進行創造。藝術家在我們眼中似乎就代表著詩與遠方,而我們普通人卻為了六便士而奔波,做著自己不大喜歡的工作。

藝術家真的是一群超凡脫俗的人嗎?

在《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中,威爾·貢培茲提到了以浪漫著稱的凡·高。即使是熱情不羈如凡·高,也是一位富有事業心和商業頭腦的藝術家。凡·高曾在寫給弟弟的信中寫到:“我的職責就是用我的作品去賺錢,這毫無疑問。”“我絕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正兒八經的委託,無論要我去做什麼,不管我喜不喜歡,我都會盡量滿足要求,或者在需要時重做一遍。”

BBC藝術主編告訴你:我們如何像藝術家一樣獲得源源不斷地創造力

凡 高自畫像

在歷史上,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紐約這些商業中心城市,同時也都是藝術中心,這絕非偶然。因為富有事業心的藝術家對於金錢和市場有著敏銳的嗅覺。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年),就是這樣一位富有商業頭腦的藝術家。當他的助手們在工作室埋頭苦幹的時候,魯本斯在歐洲貴族和皇宮遊走,利用富人階層的攀比心理,大力推銷自己的作品;他在藝術領域開創的上門推銷的做法,比雅芳推銷員還早了幾個世紀。

金錢能夠帶來自由,自由又創造了剩餘時間,這是藝術家創作傑作最需要、最有價值的東西。

BBC藝術主編告訴你:我們如何像藝術家一樣獲得源源不斷地創造力

倫勃朗·凡·萊因

藝術家們有自己的觀點,會停下來思考

對於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觀點,這是藝術家與眾不同的標誌。這也是任何創造性的工作會存在瓶頸的原因:在風格之前,你需要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觀點

誰能想到荷蘭繪畫大師倫勃朗·凡·萊因也遭遇過創作瓶頸。1642年,正值倫勃朗的人生高峰。他婚姻美滿,生活幸福,是當時備受尊重的肖像畫家之一,還在阿姆斯特丹擁有一座漂亮的房子。然而,這一切從他的妻子薩斯基亞離世開始改變,倫勃朗很愛妻子,為她畫了很多的畫作,薩斯基亞的去世讓他備受打擊。屋漏偏逢連夜雨,他為民兵隊繪製的《夜巡》受到了一些民兵的嘲諷;一群年輕畫家,搶走了他的客戶,他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威望,錢也慢慢耗盡了。

倫勃朗失去了自己的觀點,這一切讓他開始深刻的內省,最終,倫勃朗意識到,“靈感會以許多不同的面貌出現,藝術家要做的是注意那些提示,相信自己的情感與直覺。”最終,他找到了自己新的觀點:“

人在衰老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憂鬱感。”在他後期的繪畫,能感受到他在用有力的筆觸表現人類的脆弱性,並形成了無法被抄襲的、極具辨識度的個人風格。

BBC藝術主編告訴你:我們如何像藝術家一樣獲得源源不斷地創造力

倫勃朗《夜巡》

在藝術家的工作室,有一樣東西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一把椅子。這把椅子對藝術家來說非常重要的。因為一旦坐上了這把椅子,藝術家的身份就開始了產生轉變:

由創作者變成了審視者。

大衛·霍克尼每畫完一幅畫,都會靠在椅子上抽一根菸,仔細地觀看這幅畫。有時,他發現一些地方不夠完美,就會馬上抓上畫筆,對這個細節進行修改。神奇的是,這種很小的改變卻能帶來很大的視覺差別,他有一幅巨幅畫作《東約克郡沃爾德蓋特的春天來了》,僅僅在其中加了一點黃色顏料,就改變了整個畫面的平衡感。

對自己已完成的作品進行修改,最著名的故事就是關於英國浪漫主義畫家透納

1932年5月,在一年一度的皇家藝術學院展覽中,透納發現他的海景畫《海勒福特斯勒斯》,被掛在了約翰·康斯太勃爾的《滑鐵盧大橋的揭幕典禮》旁邊。和康斯太勃爾的畫作相比,透納的作品顯得陰暗雜亂,他們兩個之間又存在著競爭關係。透納決定,臨時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找到了最鮮亮的紅色顏料,在畫作的中心加入了一抹紅,整個畫面馬上就變得充滿了生氣,康斯太勃爾看到塞納的作品之後,說“他簡直是來這裡朝我開了一槍”。

BBC藝術主編告訴你:我們如何像藝術家一樣獲得源源不斷地創造力

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會“偷竊”

畢加索有句名言:“優秀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偷竊。”我們初看這句話,會以為模仿或偷竊是區分優秀藝術家和偉大藝術家的標準。但是,結合畢加索自身的經歷,貢培茲認為,這句話要表達的內容比我們一般人理解得要更為微妙,畢加索不是在描述兩種對立的狀態,而是在描述一個過程:如何從優秀的藝術家變成偉大的藝術家。

所有的創造都始於模仿。模仿不需要思考和創作力,而“偷竊”卻需要花大力氣把你模仿的風格融化成你自己的一部分,並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即使是畢加索,也經歷了從模仿到偷竊,從優秀到偉大的過程。

2013年,在倫敦市中心的考陶爾德美術館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成為畢加索”的展覽。展覽中的作品是畢加索在1901年6月創造的60幅畫,這些畫是畢加索為了自己在巴黎最有影響力的沃拉爾畫廊的個人展所創作。從這些畫中,你能看到畢加索模仿的眾多畫家的痕跡,比如西班牙浪漫派畫家弗蘭西斯科·戈雅,法國後印象派畫家塞尚,還有我們熟知的高更和凡·高。

此時的畢加索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模仿者,如果他一直沿著這樣的風格進行創作或者他沒有活到91歲的高壽,他頂多只是藝術史上一筆可以被忽略的註腳。然而,沃拉爾畫廊的展覽獲得了成功,畢加索為自己的作品打開了市場,這給了他尋找自我風格的物質資本。

BBC藝術主編告訴你:我們如何像藝術家一樣獲得源源不斷地創造力

1901年7月,畢加索開始從模仿轉向“偷竊”。畢加索需要思考如何把凡·高、高更等人的藝術風格運用到自己的新創作中。當時畢加索的好友在巴黎自殺了,他內心十分憂傷,畢加索在苦思和傷感中獲得了靈感,他將“那些粗線條、色塊和有表現力的風格簡化,變柔和,融合在一起並冷靜下來,把繪畫色調調為藍色,製造出感傷的情緒效果。”此後,畢加索進入了他的“藍色時期”,《坐著的阿爾列金》就是他很早期的一副作品。

畢加索從前輩藝術家的身上獲得創意,別人也從他的身上獲取創意。喬布斯就借用了畢加索的名言“優秀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偷竊。”,喬布斯還說:“我們始終'偷竊'偉大的創意並不以為恥。”

喬布斯本人非常崇尚極簡主義,蘋果公司曾將畢加索著名的系列插畫《公牛》展示給員工看,向他們講授極簡的設計理念。畢加索在這一系列畫中展示了由繁到簡的公牛形象,我們可以看到,創造並不總是做加法,有時更需要做減法。

BBC藝術主編告訴你:我們如何像藝術家一樣獲得源源不斷地創造力

對於開頭的第一幅畫,貢培茲有自己的看法,他是這樣描述的:“賴利在畫面靠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勾勒了一條白色的水平帶,這條帶子的邊緣仍然被畫得像尺子一樣筆直,而上半部分則被化成一條從中間向畫面兩邊逐漸變寬的不對稱波浪。這樣畫面就被分成了三個截然不同的形狀,它們又被構圖的平衡統一起來。這幅作品簡單而有力地表現了空間關係、形式關係乃至人際關係的不平等和動態的特點,她把這種充滿張力的相互作用反映在了畫作的標題上——《吻》。”

欣賞一幅畫、聽一場音樂會,欣賞一部文學作品,你能感受到什麼,取決於每個人的感受能力。創造藝術作品就更難,這需要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質疑、不斷打破現有的一切,並在此基礎上建立新事物。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是關於藝術家的書、關於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同時它也是關於創造力、想象力的書。雖然看完書,你可能依然看不懂藝術家的傑作,但是,你會發現一個各行各業成功的共性:“能創造有價值的想法並懂得如何實現它們。”在這一點上,我們絕對要向藝術家們好好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