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年為培養學生寫的畢生碑刻經驗《碑刻學》,成碑刻領域經典

清代到晚近,傳統學術發生了轉變。業師黃永年曾指出,彼時一流學者需具備的學術能力包括“懂碑刻拓片,即碑刻學,可以寫題跋”,而先生能通文史、碑拓以及書法篆刻。先生還將碑刻學研究與拓片收藏與碑刻史和文史研究聯繫起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先生為培養研究生,就其一生的見聞和鑑藏進行了總結概括,形成了《碑刻學》講義。先生每開新課,必是門下文獻學和唐史方向的研究生都需去聽講。

最早的講授是八四級入校後的第二年,尚未編寫講義。為了方便學生聽課,先生便利用八六年初的寒假時間,寫成了兩萬餘字的文言講義。由我請八里村的民營刻印社打印蠟紙二十二板,然後校對,開學前油印好。八六年春季學期,以八五級碩士生和研究生班的同學為主,第二次開講了《碑刻學》,併發放了油印講義,以後逐級開講,直到晚年停止講課為止。

黃永年為培養學生寫的畢生碑刻經驗《碑刻學》,成碑刻領域經典

黃永年撰《碑刻學》講義油印本

黃先生的《碑刻學》,有自己獨特的碑刻學體系。分“緒論”“分類”“拓本”“史料”“書法”五個部分,界定了碑刻學的研究對象和範圍,釐清並辨析了一些重要概念和問題。“緒論”講述碑刻發展演變以及主要參考書和學習方法,“參考書”選擇審慎且評價精當,對初學者至為重要,文史研究者亦可隨時取以參考。

黃永年為培養學生寫的畢生碑刻經驗《碑刻學》,成碑刻領域經典

刁遵墓誌清拓本

“分類”和“拓本”兩部分講碑刻形式本身的基本知識,非常實際、有用。“書法”部分以碑刻為主,講述書法流變,內容都源自多年研習揣摩,所以能融通暢達。“史料”部分,直接關係到利用碑刻資料從事文史研究。

在論述碑刻記郡望、世系不盡可信,職官、地理對於史書多有訂正增補,以及利用碑刻資料抉隱發微最有價值之外,先生還針對一些學者“重碑刻文字過於史書”的“偏見”,強調指出:“據碑刻治史事者貴有通識。欲具通識,則非熟於史書,且受史學研究之嚴格訓練不可。

黃永年為培養學生寫的畢生碑刻經驗《碑刻學》,成碑刻領域經典

啟功題簽、巴蜀書社出版黃永年藏趙孟頫《佑聖觀捐施題名記》

即以史料而言,完整之史書亦高於零星之碑刻萬萬,治史者自當以史書為主,然後旁採碑刻以為輔,不宜媚俗趨時,顛倒主次。”體現了其一貫的史料學主張,即以讀常見基本史料為正途,要能從人所共知的文獻中發現問題、提出見解,解決問題。

他的“碑刻學”,不是有些人理解的是講述出土碑刻資料,而是講授趙宋以來的碑刻學知識傳統,以便更好地利用這些經歷代摩挲已成為傳世文獻組成部分的碑刻資料。

黃永年為培養學生寫的畢生碑刻經驗《碑刻學》,成碑刻領域經典

賢力毗伽公主墓誌清拓本

正如講義的緒論所說,鑑於“碑刻之學中衰”,而“專設碑刻學課程者幾無所聞”的情形,先生才為研究生開設此課,總結近半個世紀個人業餘從事此學之所得,竊欲重振斯道,且使從學者開闊眼界。由此可見黃先生的志趣與爭睹新見石刻碑版資料者截然不同,從本質上是把碑刻看作傳統目錄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來加以闡釋的

黃永年為培養學生寫的畢生碑刻經驗《碑刻學》,成碑刻領域經典

賢力毗伽公主墓誌清拓本

三十多年過去了,今天研習碑刻與鑑藏拓片之風大熾,碑帖拓片展覽一年數次,這份《碑刻學》講義已成為最好的實用教材並深受廣大愛好者熱捧,足見先生的學術預見性和眼光之深邃。

內容整編自:陸三強《黃永年先生的碑刻學研究與拓片收藏》《藝術品鑑》2019年10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