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1/6圖片工作室 華高萊斯 2019-03-25

攝影:李忠 夏連珠 撰稿:魯世超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板頭村又稱古笨港,位於臺灣省嘉義縣新港鄉西北隅,距嘉義中心區直線距離約16公里。這裡在清朝時曾是盛極一時的大市鎮,後因一連串天災人禍終至沒落。板頭村的再次崛起始於1911年,嘉義北港線鐵路開通經過板頭,這條鐵路是臺糖客運史上最賺錢的客貨兩用鐵道,被稱為“黃金鐵道”。隨著90年代製糖業的衰落以及1998年臺糖鐵路全面停運,產業沒落導致板頭村再一次衰敗。

自2004年開始,板頭村民陳忠正先生回到板頭村,傳承新港(交趾燒的故鄉)交趾陶剪粘之技藝,開創交趾陶廠“板陶窯”,並發動社區居民的力量,將板頭營造成為“交趾剪粘工藝村”,通過三方協作、產業復興充分實現了板頭村的重生。現在的板頭村充滿濃郁的文化藝術氣息,成為社區營造與文化創意的代名詞。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板頭社區導覽圖


國 家:中國

區 位:臺灣省嘉義縣新港鄉

坐 標:25°02′0.5″N, 121°33′50.70″E

地理範圍:約1.79km²

人 口:640人

特 色:交趾陶藝術


1

繁華往事空流水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板頭村曾得益於所處區位的便捷交通條件,先後憑藉河流和鐵路的優勢,在清朝康乾時代和1910年代迎來了兩次繁榮發展的時期。然而隨著公路交通的發展和製糖業的衰落,板頭村的區位優勢不再,逐漸走向衰敗。“笨港”是板頭村歷史發展的源頭,最初是“洪雅族”原住民的聚居活動場所。板頭村為重振鄉村活力,尋回歷史脈絡,修復了古笨港的原始風貌。


2

非遺技藝融生活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交趾陶是臺灣的一項極具代表性民俗藝術,而板頭村所在的嘉義新港鄉又是交趾陶技藝最為發達的地區。自2004年,板頭村民陳忠正先生回到村裡,帶領村民在社區改造中傳承探索交趾陶技藝。


3

創意景觀滲全域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板頭村通過點、線、面三位一體的方式,將交趾陶工藝應用到全域裝飾中,吸引了大量都市人前來觀光,使板頭村成為“文化創意”的代名詞。


▽ 壁畫地標 ▽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村口一株31.5米寬,5米高的苦楝樹大壁畫,由九位專業師傅歷經一年完成,被稱為“板頭三朵花”。讓人震撼的交趾陶藝術展示使板頭社區一夕成名。


▽ 陶藝點綴 ▽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公園、街頭設置了利用交趾陶剪粘技藝的座椅和雕塑,水閘這樣的小設施也因有了交趾陶剪粘的改造設計而變得活潑可愛,一掃村莊荒涼沉寂的氛圍,讓這裡成為吸引人聚集的場所。


▽ “一家一故事” ▽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板頭村的交趾陶藝術品是村民全員出動、發揮各自創意的結果。每一個作品都獨一無二,甚至於家家戶戶的圍牆上都有融入了家庭故事的交趾陶剪粘畫作品,看圖樣就能知道這戶家庭的工作職業。


4

歷史遺蹟舊見新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板頭厝車站附近的月臺由商家與文創工作者經營,提供特產工藝品和DIY體驗,並保留了“第一月臺”“第二月臺”字樣的車站文化元素。餐飲店內也採用交趾陶馬賽克拼貼的形式設計桌椅,向遊客時刻傳遞著本地的特色形象。


▽ 技藝活化與“錢”途 ▽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笨村拼出來的美麗:板頭村

創意化、時尚化,交趾陶剪粘工藝抓住了都市人的需求,通過DIY體驗、捏陶、剪粘馬賽克拼貼、手繪陶盤,以及工藝產品販售,促進了板頭村交趾陶工藝和產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