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這枚錢幣大家並不陌生,在高中歷史課本上叫做〝開元通寶〞,並非發行於唐玄宗開元年間,而是發行於唐高祖德四年。〝開元通寶〞的讀法,按上、下、右、左的直讀法,有人質疑這似乎是明清錢幣的讀法?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我們姑且把歷史課本上那枚錢幣叫〝開元通寶〞,上面是唐肅宗乾元年間發行的乾元重寶,其讀法與開元通寶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這枚採取直讀法的錢幣叫重寶,而不是元寶或通寶。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上圖是唐德宗年間發行的建中通寶,讀法是順時針旋讀,而不是真讀法。


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流俗謂之開元通寶錢。

――《唐會要》


《唐會要》的第一部分由蘇冕(734――805年,與唐德宗卒於同年)編撰,記載了唐高祖到唐德宗九朝的典章制度,共40卷。這段文字中有〝流俗謂之〞的字樣,是指流俗於當下〝建中通寶〞的叫法,並非這枚錢幣真的叫〝開元通寶〞。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史思明據東都,亦鑄〝得一元寶〞錢,徑一寸四分,以一當開元通寶之百。

――《新唐書·食貨志四》


《唐會要》在前,《新唐書》在後,稱武德四年發行的錢幣叫〝開元通寶〞,有進一步流俗之嫌。我們看到史思明發行的元寶與唐德宗發行的通寶,採取的都是順時針旋讀法,而不是十字直讀法。那麼那枚錢幣讀成〝開元通寶〞似乎是個孤例,讀成〝開通元寶〞,採用順時針旋讀才順理成章。〝開通〞可理解為,開國之後一片通達承明的新氣象。


奉使親監鑄,改故造新光。

開通萬里達,元寶出青黃。


《唐會要》記載流俗謂之,只是向我們透露這枚並不叫〝開元通寶〞,王梵志是唐初人,他的詩算是鐵證了,遠比《唐會要》更可信。〝開通萬里達,元寶出青黃〞,已經向透露他親自監督鑄造的錢幣,叫〝開通元寶〞。

〝開通元寶〞雖然是非年號錢幣,可是唐玄宗與唐高祖時代僅百年左右光景,唐玄宗起年號不會那麼不走心的,從這一點也可以推斷這枚錢幣不叫〝開元通寶〞。日本文化中保留了大唐遺風,日本的元寶一律是順時針旋讀法,由這點也可以推斷那枚錢幣叫〝開通元寶〞。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如果是這樣,唐武宗會昌年間發行的〝會昌開元通寶〞,就要改名換姓了。《唐會要》的第一部分由唐高祖寫到唐德宗時期,第二部分續寫至武宗,第三部分由宣宗到唐末。第一部分流俗謂之開元通寶錢,後續部分自然會為流俗而助力。唐武宗會昌年間,淮南節度使李紳鑄正面為〝開元通寶〞,背面為〝昌〞,以紀念會昌年號的錢幣。朝廷各州郡紛紛仿效淮南,鑄背面有紀地文字的〝開元通寶〞,上圖中的文字應該是〝荊〞,代表〝荊州〞。武德四年發行的錢幣叫開通元寶,這枚錢幣應該叫〝會昌開通元寶〞,簡稱〝會昌開通〞。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上述例證,我們可以看到從唐代宗大曆年間到北宋仁宗年間,通寶與元寶依然是採取旋時針旋讀法。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宋仁宗慶曆年間發行的慶曆重寶,已出現直讀和旋讀兩種讀法。既保留了唐代重寶的直讀傳統,又借鑑了元寶和通寶的順時針旋讀法。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元豐通寶依然是旋讀法,元豐重寶借鑑了慶曆重寶順時針旋讀的新讀法。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先後鑄造了靖國元寶、聖宋元寶、聖宋通寶,元寶和通寶依舊是順時針旋讀。崇寧年間發行的元寶和通寶依舊是順時針旋讀,重寶與唐代乾元重寶的十字直讀法一致。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唐高祖李淵發行的錢幣,真的應該叫〝開元通寶〞嗎?

宋徽宗接下來發行的大觀通寶、政和重寶、重和通寶、宣和通寶,通寶和重寶一樣,均按十字直讀法。大觀及其以後的通寶,才按直讀法,武德四年發行的錢幣,要讀成〝開元通寶〞的話,那是宋徽宗大觀年間以後的事了。我們更有理由相信,那枚錢幣叫〝開通元寶〞,而不是〝開元通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