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行髮卡 你的風險防範做好了沒有?

作者周慧虹系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

當前,面對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趨勢,不少農商銀行不甘落後,有的已搶先加入到數字化轉型試點的行列。而作為其線上、線下拓展業務的重要抓手之一,積極推進自身信用卡的發放營銷,隨之成為相關農商銀行日常工作中的一個攻堅焦點。

農商銀行髮卡固然有其必要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業務拓展當中,因多頭授信可能導致的共債風險應予警惕。

農商行髮卡 你的風險防範做好了沒有?

一方面,應警惕“類信用卡”產品可能導致的共債風險。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像花唄、京東白條以及其他一些網上分期付款業務,與銀行信用卡業務類似,但又未完全納入到嚴密規範的監管視野。這種形勢下,當一些農商銀行在拓展自身信用卡業務時,如若顧及不到客戶對於“類信用卡”產品的使用情況,就可能因一些客戶對於該類產品的過度使用而加劇共債風險。

另一方面,須警惕違規髮卡、用卡導致的共債風險。與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相比,農商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起步較晚,為了能夠在不利境遇下搶佔市場,於是,有些便“蘿蔔快了不洗泥”。據觀察,很多農商銀行在發展信用卡業務時,傾向於優先延攬公職人員等傳統意義上的優質客戶,為了穩住這部分客戶群體,就有機構投客戶所好,不管客戶在其他銀行有無信用卡、總授信額度多少,一概給予其儘可能高的授信額度。而往往,這些客戶中多數人並無大額度的正常透支需求,有的人甚至經不住誘惑,將相應額度貸出用於投機交易,從而無論是給髮卡銀行還是客戶個人,皆帶來較高風險。

農商行髮卡 你的風險防範做好了沒有?

事實上,早在2014年,各地監管部門就先後提出,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申請人綜合還款能力和已獲他行授信等因素,統一決策確定本行信用卡業務授信風控的原則和標準。其中,特別針對多頭授信問題,監管部門還提出了“剛性扣減”政策,並要求政策覆蓋至全部新發卡客戶和已有固定額度調升客戶。近期,各地銀保監部門圍繞進一步規範個人消費貸款情況,又下發通知,其中就要求嚴格管控信用卡業務。遺憾的是,一些農商銀行對於諸如此類的要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實際執行當中想方設法打折扣。

對於銀行而言,信用卡業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早先一些銀行“跑馬圈地”式髮卡,導致出現大量睡眠卡,無端增加銀行經營成本的教訓,不少人應該有所耳聞。而據萬德數據庫中樣本銀行的信息披露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絕大多數銀行不良率下降,但同時個貸不良率較上年末上升了0.1個百分點,為1.25%;同期信用卡不良率較上年末上升0.29個百分點,為1.81%。與整體貸款相比,信用卡業務風險呈現出的反向上升趨勢,應當引起包括農商銀行在內的各發卡銀行警覺。

農商行髮卡 你的風險防範做好了沒有?

目前來看,伴隨鄉村振興、數字鄉村等發展戰略的實施,有識之士越來越認識到,“往農村走”正成為“今天最好的機會”。作為農商銀行,無疑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此,農商銀行有必要穩妥推進信用卡業務,謹循相關政策法規,牢牢守住風險防控的經營底線。除此之外,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法規,將所有金融產品及非持牌金融機構及時納入監管範圍。央行徵信中心等徵信機構也應加快業務提升步伐,儘快將非持牌金融機構及“類信用卡”產品信息整合進徵信系統,為防範多頭授信提供更為全面可靠的中介支撐。

農商行髮卡 你的風險防範做好了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