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動物中的雌性往往壽命更長?科學家:不一定,這得看染色體

你知道人類歷史上最長壽的人是誰嗎?有人說歷史上有確鑿文件證明的最長壽的人是來自法國的一位名叫詹妮·路易·卡門(Jeanne Louise Calment)的女性,生於1875年2月21日,死於1997年8月4日,享年122歲164天。

為什麼動物中的雌性往往壽命更長?科學家:不一定,這得看染色體

但是如果你去認真查閱各種文檔,你會發現會有各種各樣“最長壽”的人冒出來,就連吉尼斯世界紀錄也不能確定到底哪個才最長壽。中國民間還流傳著各種各樣超長壽者的傳說,有活了200多歲的;還有活了400多歲,從唐朝活到元朝的……導致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100多年前人們對出生時間的記錄,並沒有今天那麼規範、準確。

為什麼動物中的雌性往往壽命更長?科學家:不一定,這得看染色體

在許多物種中,雌性有比雄性長壽的傾向。我們人類也不例外:當今時代,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4.2歲,而男性只有69.8歲,相差了4.4歲。這種壽命差距通常是由環境或社會因素造成的,比如男性通常從事更危險的工作、沉溺於更危險的行為或不太注意自己的健康。

然而,生存方式只是影響因素之一,科學家們認為,最關鍵的因素是性染色體。最近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擁有兩個同一性別染色體的動物個體,其壽命會更長。比如,在人類中,女性的性染色體組合是XX,男性為XY。人類社會中女性普遍比男性長壽。

為什麼動物中的雌性往往壽命更長?科學家:不一定,這得看染色體

但是在一些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和昆蟲中,有一個基於Z和W染色體的不同性別決定系統,其中雄性有ZZ性染色體,雌性有ZW染色體。有趣的是,即使在這種“反向”系統下,理論仍然是正確的:擁有兩個同一性別染色體的雄性比雌性壽命更長。

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的研究人員在《生物學快報》雜誌上發表了研究報告,他們探究這種趨勢是否能在更廣泛的動物中看到。他們研究了229個物種壽命的性別差異,包括99個科、38個目和8個綱,並注意到壽命較長的性別是否有同配子染色體(如XX或ZZ)或異配子染色體(XY)。


為什麼動物中的雌性往往壽命更長?科學家:不一定,這得看染色體

正如研究人員所料,在大多數物種中,具有同配子染色體的性別往往壽命更長。

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博士生佐伊·西洛科斯塔斯(Zoe Xirocostas)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不僅研究了靈長類動物、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壽命數據,還研究了爬行動物、魚類、兩棲動物、蛛形綱動物、蟑螂、蚱蜢、甲蟲、蝴蝶和蛾子等。我們發現,在這一大範圍的物種中,異配子性的壽命確實比同配子性要短,平均短17.6%。”

為什麼動物中的雌性往往壽命更長?科學家:不一定,這得看染色體

在雄性是異配子(XY)的物種中,雌性比雄性長壽近21%,但在鳥類、蝴蝶和蛾子中,雌性是異配子(ZW),雄性的壽命只比雌性長7%。這一觀點被稱為“不設防的X假說”,雖然這一理論已經流傳了一段時間,但這是第一次有科學研究在動物分類學的如此廣泛的範圍內檢驗這一假說。

該理論認為,具有異配子性染色體(如XY)的個體對X染色體上表達的有害基因的保護能力較弱。另一方面,那些具有同配子性染色體的動物個體有第二個拷貝,可以作為“備份”。或者也可能與Y染色體如何退化和端粒動力學有關,這可能是解釋這一趨勢的原因。

為什麼動物中的雌性往往壽命更長?科學家:不一定,這得看染色體


所以你知道,不管是人類中的女性,還是動物中的雌性,她們在壽命方面有“先天的優勢”。但無論如何,不管是男同胞還是女同胞們,都希望所有人不要太累,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保持心情愉悅,才有更多的機會收穫生命中的美好。

為什麼動物中的雌性往往壽命更長?科學家:不一定,這得看染色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