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知識工作者是社會的主力,未來你需要這六種思維能力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分享的這本書是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的《全新思維》。丹尼爾.平克是超級暢銷書作家、趨勢專家,TED大會特邀演講嘉賓,被譽為是全球50位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


過去幾十年,知識工作者是社會的主力,未來你需要這六種思維能力

著名未來學家彼得·伊利亞德說:“今天我們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未來我們將生活在過去” 。

作者在書中所提出的6大全新思維能力:設計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娛樂感和意義感。這六種全新思維能力是帶領我們走上未來之路的關鍵所在。這本書改變了我們看待並體驗這個世界的方式。平克殘酷地將人人為之奮鬥的專家之路徹底顛覆,未來是那些跨領域型人才、故事型人才、創意型人才的天下。

對於當今那些仍然奮鬥在會計、律師、工程師崗位的專家型人才來說,是時候給自己的工作來點不同以往的色彩了。本書在每一項全新思維能力的最後,都附有一個工具箱,詳細列出了培養這一能力所需要的實踐和具體指導,對於每一個希望擁有與眾不同能力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行動指南。

作者在書中用了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表明,我們已經來到了“右腦”大行其道的時代。他說:以前,左腦思維是司機,而右腦思維是乘客。現在,右腦思維突然搶走了方向盤,加大油門向前奔馳,並決定我們要去哪裡,以及怎樣到達目的地。而你,夠全新思維嗎?你要做這個時代的過客,還是主宰者?

在介紹這六種全新思維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需要全新思維?


過去幾十年,知識工作者是社會的主力,未來你需要這六種思維能力

人類的大腦是我們在宇宙世界已知的最複雜的東西,大腦有約1000億個腦細胞,每個腦細胞又與10000個腦細胞相互聯繫,它們組成了一個精密的網絡,他們有1000萬億個連接,這是這些連接控制著我們的語言、飲食、呼吸和思維活動。因此諾貝爾獎獲得者詹姆斯·沃森稱我們的大腦是宇宙中已知的最複雜的東西一點也不為過。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處於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在這個外包盛行、高度自動化的時代給我們的人類大腦也帶來了一些改變。大腦中間有一條垂直的淺溝將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兩個大腦半球是對稱的,看起來它們在外觀上是完全一樣,但是在功能和形式上卻截然不同。

通過對大腦的核磁共振成像,我們能捕捉到大腦在思考時形成的圖像,這對我們解析對大腦的認知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我們通過對大腦活動的掃描可以瞭解是否具有讀寫障礙、阿爾茨海默綜合徵等等。

通過在對大腦掃描,觀察我們在看到不同照片時的大腦的區域活動情況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左右大腦都處於活躍狀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當我們看到冷峻的面部表情時,右側大腦馬上就活躍起來,右腦的反應要大於左腦;當我們看到恐怖畫面時,左側大腦處於活躍狀態,左腦的反應要大於右腦。為什麼呢?


過去幾十年,知識工作者是社會的主力,未來你需要這六種思維能力


大多數人認為,我們的左腦佔據主要地位,而右腦只是輔助性的。因為左腦是控制理性的、擅長邏輯思維和分析,比如語言能力主要由左腦控制。而右腦是控制情感、擅長非線性思考和直覺判斷。通常認為,人類之所以區別其他動物,正是因為具有了左腦的邏輯思維和理性分析能力。

然而諾貝爾獎獲得者羅傑·斯佩裡對大腦的結構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表明,左右腦並非是主次關係,右腦的所有功能都非常了不起,如領會情感、直覺感知以及綜合全局觀等。作者對大腦的研究也持續了30餘年,他研究成果可以歸納為左右大腦的4個主要差別。

1:左腦控制右側身體,右腦控制左側身體

比如舉起你的右手,這一動作是左腦控制的。左右大腦分別控制這身體的兩側,這也說明了為什麼90%的人都習慣用左腦控制的右手。大約公元前550年希臘人發明了文字,是從左往右書寫的,文字的出現鞏固了左腦的支配地位。

2:左腦是按先後順序運作的,右腦是同步進行的

左腦尤其擅長識別連續事件,以及控制行為的秩序,比如語言活動或者理解他人的話語,以及閱讀和寫作等。相比之下,右腦則不擅長連續性事件的處理。但是它可以同步處理。這樣的優勢比如人臉識別能力。蘋果電腦一秒可以進行一百萬次運算,這要遠遠高於任何一個左腦,但是即便是最厲害的電腦,對一張圖片的識別能力,也要遠遠低於一個小孩。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右腦是一幅畫,而左腦是數以千計的單詞。

3:左腦專注於理解字面含義,而右腦專注於領會情景、語境

對於語言能力,簡單講是左腦控制說什麼,而右腦控制怎麼說,比如非語言類表達通常通過眼神、面部表情、語調來傳遞某種感情。左右腦的差別並不只是語言和非語言,還在於對語境等方面的領會能力。

4:左腦分析細節,右腦縱觀全局

在一本神經科學中寫到:總的來說,左腦負責信息分析,而右腦負責信息合成,尤其擅長將孤立的元素組合成一個整體。


過去幾十年,知識工作者是社會的主力,未來你需要這六種思維能力


1968年,羅傑·斯佩裡在一篇文章中也指出,右腦擅長完形感知和信息合成,縱觀全局;而左腦則注重邏輯和分析,捕捉細節。

人類天生具有對立統一的思維,有東方就有西方;有理性就有感性;有陰就有陽,當然有左腦也就有右腦;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毫無疑問左腦和右腦是相互協作的。但是每個人也有不同,有的人擅長邏輯推理和運算,他們成為了比如律師、會計或者程序員;有的人擅長全面的、直覺性的非線性推理,他們可能是發明家、演員或者顧問。要建立一個高效、公平的社會,這兩種思維方式的人當然都缺一不可。

但是,隨著信息時代向概念時代的邁進,一直以來被輕視和忽視的右腦能力將迎來革命性的爆發,藝術、共情、高瞻遠矚以及追求卓越的能力,將越來越多地決定誰將成為未來的主宰。作者將左右腦的形象比喻為:左腦思維是司機,而右腦思維是乘客,現在,右腦思維突然搶走了方向盤,加大油門往前奔馳,並決定我們去哪裡,以及達到什麼樣目的。

右腦思維的3大推動力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時信息時代的到來,那些擅長數學和理科的主角成為了市場的領導者。律師、醫生、工程師等職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美國家庭教育尤其是中產階級家庭開始更注重培養小孩的左腦思維能力。偉大的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給這些人起了一個名字:知識工作者


過去幾十年,知識工作者是社會的主力,未來你需要這六種思維能力

他們是一群以學習能力以及理論和分析能力,將知識應用於實踐的人,換句話說,他們更擅長左腦思維。

從工業時代邁入信息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我們從物質匱乏的時代進步到了物質豐裕的時代,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裡,美國中產階級大部分都擁有了自己房子和車子,人們不再滿足於商品的功能性需求。商品的設計、服務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也使人們更加註重非理性的右腦感知。如美觀、精神性和情感的訴求。如今,擁有設計感、共情力、娛樂感的產品更容易得到青睞。

作者提出了右腦思維的3大推動力

1:物質的極大豐裕,基本的功能性需求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更關注右腦體驗;

2:亞洲的崛起,外包讓低成本的生產製造能力轉移到了印度和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從而釋放了創造力和想象力這些右腦的能力需求;

3:自由化的盛行,過去人類大腦在運算、分析和思考上擁有巨大的優勢,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腦逐漸超越了人腦。

21世紀機器將逐漸替代人力已經成為趨勢。換句話說,人類左腦的能力有望很快被機器所取代。但是右腦的綜合思維能力和感知能力成為人類的獨特之處。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