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就會敗北,馬刺可能進不去季後賽了,誰該為陣容負責?

北京時間3月12日上午,NBA發佈官方通告,宣佈NBA“暫時停擺”。

截至停擺時,馬刺隊以27勝36負的戰績位列西部第12位,距離西部第八的灰熊隊還有4個勝場的差距。在不足20場的比賽內,想要追平這樣的差距並不簡單。不出意外,馬刺將無緣2019-20賽季的季後賽。

馬刺球迷可能早就做好了相關的心理準備:那個堅如磐石,二十年如一日的聖安東尼奧馬刺,終於要面臨這樣的可能:他們即將成為德州三駕馬車中,唯一進不去季後賽的那匹老馬了

猶豫就會敗北,馬刺可能進不去季後賽了,誰該為陣容負責?

維持了數十年的穩定,暫時告別季後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馬刺隊目前的陣容中很難找到東山再起的希望。過去,他們擁有NBA歷史上最好的大個子蒂姆-鄧肯。在鄧肯退役後,馬刺隊開始和巨人“絕緣”。本賽季,他們在體型上吃了不少苦頭。由於陣容的不足,馬刺的球員要在場上對位更高大的競爭者。

儘管聯盟的流行趨勢是追求“小球”,用體型更小、機動性更強的球員來替代那些移動緩慢的大個球員們。但大部分打小球戰術的球隊,要麼是在體型上“不夠小”,要麼是隊伍內配置中有標準的內線,隨時做好兩手準備。而像某隊那樣孤注一擲,交易了卡佩拉後在完全捨棄中鋒的基礎上打球,一旦被其他球隊研究明白,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拆解馬刺隊的“小陣容”:小而不靈的陣容是如何建成的

勇士隊的成功,讓聯盟的進攻潮流發生了變化。更多的球隊開始加入“追求高效”的行列,開始瘋狂地打磨籃下和三分球的進攻戰術。通過拉開空間、出手更多的三分球來製造贏球機會。

馬刺隊主帥波波維奇曾在媒體前明確表示過對這種三分球風氣的不滿,但轉而“口嫌體正直”,開始在三分球領域積極嘗試。 本賽季,馬刺的37.1%的三分球命中率排在聯盟第六位,但出手數和命中數僅僅排在了第29位和27位。伴隨主力們遭到傷病困擾,他們只好在小球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在場上擺出四後衛+前鋒的陣容,堪稱是除了他們的德州鄰居休斯頓以外,另一個極致五小的典範。

猶豫就會敗北,馬刺可能進不去季後賽了,誰該為陣容負責?

小球時代強調的兩個關鍵詞:效率和空間。通過三分、快攻、空切和防守,在極短的時間內將進攻和防守效率最大化。三分球在戰術裡佔據更大的比重,幫助打造更開闊的進攻空間。球員們的其他戰術,例如擋拆和繞擋拆、空切上籃這類的配合也在三分球的牽制下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如果把小個陣容比作是一臺豪華跑車,遠投能力就是它的發動機。而馬刺隊的問題就在於豪華跑車的車殼子有了(身高、體型和打法),卻發現發動機的性能跟不上了。

一般球隊在培養新人時候的思路有兩種:

一、在隊內天賦有限的情況下,選一個潛力最佳的新人做核心。老球員讓位,戰術地位全部安排到位,儘快將其培養成新的領袖,比如達拉斯獨行俠隊就是這樣培養東契奇的。

二、隊內核心不變,圍繞原有的核心選擇能力、特點最合適的新秀。定向培養,在各個位置上為球隊儲備更多的資源,比如本賽季早早無緣季後賽的金州勇士,就在選秀大會上摘下了帕斯卡爾,體型壯碩、打球聰明的內線,按著下一個格林的思路培養。

猶豫就會敗北,馬刺可能進不去季後賽了,誰該為陣容負責?

馬刺在選秀時的決定和建隊的思路存在微妙的矛盾。儘管這已經是德羅贊加入馬刺隊的第二個賽季,他還是帶有“外鄉人”的標籤。圍繞一個反潮流的、不怎麼願意投三分的外線核心來打造陣容本就是一件困難的事。從馬刺隊的選秀情況和戰術打法上來看,德羅贊和阿爾德里奇都不會是他們未來的核心班底。

不以現有的雙德(德羅贊、阿爾德里奇)為核心來挑選球員,因此馬刺隊從選秀大會上得到的新人也很難適應現有的雙德和球隊進攻體系。作為後衛,小白(懷特)、沃克和默裡3位新人的三分球能力都有待提升。德里克-懷特場均只能以35.6%的命中率投進0.9個三分球。朗尼-沃克0.5個,德章泰-默裡0.6個。3位外線新人的三分球功力都令人著急,再加上原有的“中投小王子”德羅贊,馬刺隊的“小”有了,但“小個陣容”中的三分球要求卻遠遠沒有達標。

追本溯源,馬刺是如何被中產合同限制操作的

馬刺隊的陣容,原本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在鄧肯退役之前,他們在2014年的總冠軍之旅中挖掘出了新的FMVP科懷-倫納德,並堅定地圍繞萊納德建隊。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倫納德就開發出持球能力,成為攻防一體的明星鋒線。

以當時的情況看,3號位由小卡坐陣,2號位有丹尼格林,內線核心有阿爾德里奇,就完全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選擇在1號位上下功夫。

在帕克受到傷病困擾後,馬刺隊看重的新秀球員德章泰-默裡被委以重任。而默裡的硬實力和閱讀比賽的能力又不足以扛起馬刺隊首發控衛的大旗。

於是,在2017年夏天,馬刺遞上了一份4年4800萬美元的大合同簽下了帕蒂-米爾斯。這麼一來,圍繞科懷-倫納德的陣容就非常齊全了。

猶豫就會敗北,馬刺可能進不去季後賽了,誰該為陣容負責?

按照馬刺隊的未來培養戰略,默裡擔任“假首發”來和首發陣容多磨合,儘快提高水準。米爾斯擔任球隊第六人的角色,來承擔現階段的贏球任務。儘管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米爾斯的定位都是一個第二陣容的爆炸得分手,從未真正擔任過NBA級別的首發控球后衛任務。但馬刺隊在傷病和時間的共同作用下,決定給米爾斯一個機會。

在2017年,馬刺隊有意培養並完善米爾斯的技術短板,給了米爾斯大量的上場時間來鍛鍊組織進攻的能力。在2017-18賽季,打了職業生涯最多的36場首發,貢獻出10分2.8次助攻。儘管給足了機會,但米爾斯在NBA體系上的組織功力還是很難滿足要求。

米爾斯無法勝任,默裡則被給予了更高的期望,並不負眾望地在2017-18賽季入選了最佳防守二陣,當大家認為這又是一個“馬刺出品,必屬精品”的時候,默裡又在2018年10月份被檢測出十字韌帶撕裂,馬刺最被寄予厚望的一位成員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就迎來了一個“暫停”

猶豫就會敗北,馬刺可能進不去季後賽了,誰該為陣容負責?

此後,馬刺隊的後衛線則處於一團亂麻的狀態。他們在2018年7月簽下了老熟人,來自意大利的射手貝里內利並決定重用身高1米88、93公斤的布林-福克斯,馬刺隊在後衛線的配置嚴重溢出,而在傷了球隊中鋒珀爾特爾後,馬刺隊陣容中的大個子開始變得捉襟見肘。

薪金空間解析,中產合同更容易變“毒藥”

選中蒂姆-鄧肯幫助馬刺隊開啟了持久而穩定的強盛,但一個偉大的領袖型球員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告別鄧肯的輝煌時代後,馬刺在開啟新時代大門的過程中歷經波折。在圍繞球隊核心建隊的過程中,給出的2份中產合同成了最大的絆腳石。除了米爾斯在拿了大合同後未能達到預期,大加索爾4年4800萬的合同也成了馬刺的另外一個“中產陷阱”。

猶豫就會敗北,馬刺可能進不去季後賽了,誰該為陣容負責?

在倫納德出走前,馬刺的薪金空間是這樣的:除了倫納德和阿爾德里奇的核心雙德之外,米爾斯和大加索爾的合同佔據了約2800萬的空間,蓋伊900萬,丹尼-格林1000萬,再加上首輪預留、新秀和替補席邊緣球員,整套陣容加起來就已經佔滿了近億元的薪金空間。

對米爾斯的過高期待,和加索爾的老化,兩個拿著中產合同的球員實力“划水”,讓馬刺在傷病和交易下,難以組建一套健康的、實力足夠的5人陣容。

在倫納德的鬧劇後,馬刺和多倫多猛龍完成交易。本賽季,德羅贊2774萬,阿爾德里奇2600萬,蓋伊1450萬,米爾斯佔據1243萬且以每年100萬美元左右的幅度遞增。本賽季,馬刺隊的總薪資為1.236億,距離奢侈稅線還有898萬的距離。900萬的中產合同並不足以讓他們簽下一個有身高、防守又足夠好的側翼球員,而這樣的球員本是輔佐德羅讚的最好搭檔。球星是重要,但當隊內存在幾份很難交易的中產合同的時候,就好像被限制住了手腳。缺乏合適的角色球員,甚至拿不出一套合理的陣容,這難受的感覺馬刺是最清楚的球隊之一。

猶豫就會敗北,馬刺可能進不去季後賽了,誰該為陣容負責?

建隊思路不明確,阿爾德里奇已經34歲,對於一位中鋒來說,即便強如鄧肯,這個歲數也不得不開始為年輕人讓出位置。馬刺隊既不想圍繞著目前的核心的德羅贊建隊,簽下優質的側翼3D來輔助德羅贊,又沒有足夠優質的球員來扛起馬刺未來10年的大旗

“猶豫就會敗北,果斷就會白給”,馬刺的建隊思路遲遲不能明確,前幾個賽季又對即戰力球員有強烈需求,贏球壓力下給出了幾個中產合同。當傷病來臨,他們被限制了進一步的操作空間,擺出沒有三分球能力的小個陣容只是球隊在現有配置下的無奈之舉。

聖安東尼奧缺乏洛杉磯那樣充滿著商業味道的熱情,從過往20年的輝煌歷史來看,“石匠哲學”更適合這裡的生存環境 —— 敲開石頭的是第101錘,但起作用的是已經消失了的前面的100錘中的每1錘。馬刺在21世紀10年代的開局並不出色,但這是他們敲響新時代的第一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