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的“奧祕”

泉城文化

提到濟南,大家都會想到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此三處景觀聞名遐邇,然而你可知道,這三個地方成因上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趵突泉的“奧秘”

濟南其實不只有趵突泉,濟南素有七十二名泉之說,泉眼數則上百,還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百脈泉等等,而趵突泉則是百泉中最璀璨的那一眼。

趵突泉的“奧秘”

濟南人的文化生活也與城內的泉水聯繫在了一起,街頭看到的城市符號是“泉”字,城中心泉城廣場地標靈感也來源於“泉”字。趵突泉公園,五龍潭公園都是由一系列泉眼組成的公園。泉眼周邊的道路、廣場和商業中心也以泉水名來命名(比如舜井)。

趵突泉公園

我們現今遊玩的趵突泉公園,其實是三十多個泉眼形成的趵突泉泉群,除最有名的趵突泉外,還有金線泉、漱玉泉、洗缽泉、臥牛泉、柳絮泉、皇華泉、杜康泉、白龍泉等。園中泉眼散佈,有些泉眼已立牌供觀賞,還有些泉眼則在角落默默噴湧。

趵突泉的“奧秘”


趵突泉東側是來鶴橋,遊人大多在此橋或者濼源堂觀泉。來鶴橋兩側景觀完全不同,向西看就是氣勢磅礴的趵突泉,汩汩水流,源源不絕,三窟迸發,騰空而起。

趵突泉的“奧秘”


來鶴橋東側水面細看的話,可以看到一股股小氣泡從池底擠出,逐漸升上水面,最後在水面爆炸消失。其實它們下邊也是泉眼,只是泉眼過於細小,難以形成類似趵突泉那樣壯觀的觀感。

趵突泉的“奧秘”


趵突泉的形成過程

濟南市北邊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不遠處還流淌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濟南市的南邊是一片高山,其實這片高山就是泰山,千佛山則是泰山在濟南的延伸部分,是泰山山脈的小分支。從趵突泉位於的市中心區域向南走,會發現道路多為爬坡,整個濟南就是南高北低的地勢。

趵突泉的“奧秘”


說到趵突泉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到另一著名景點,千佛山。位於濟南南部的千佛山地區,其實是趵突泉泉水的來源地區。山區的地下水水位較高,雨水以及山區的水庫(如臥虎山水庫)源源不斷的補充著千佛山山區的地下水。

趵突泉的“奧秘”


千佛山以及濟南南部地下主要為石灰岩,石灰岩容易被水流侵蝕,形成各種孔洞縫隙,最終可以連成一條水流的通道。石灰岩被水流侵蝕在華南很常見,也叫喀斯特地貌。

由於南高北低,地下水沿著石灰岩中間的地下通道,就流向了市區中部,最終到達趵突泉和大明湖一帶地下。到趵突泉一帶後,遇到了堅硬的閃長巖(岩漿冷卻形成),水流流動受阻,巨大水壓就向上,向地面擠壓,最終在一些空隙中擠出,在趵突泉擠出的水流就形成了趵突泉,附近的其他空隙也就形成了其他的泉水。


趵突泉的“奧秘”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湖的形成,也是無數附近泉眼出水後累積的結果,泉眼之水最終就匯聚成了大明湖,才有了夏雨荷的故事……

不過,百餘口泉眼也給濟南帶來了一些麻煩。濟南地鐵姍姍來遲,在2019年4月才開通第一條線路,在全國省會中偏晚,還是非市中心的一條線路。究其原因,是怕地鐵的修建,影響了趵突泉等泉水的供給,還有一系列複雜的水文地質原因。故而專家針對地鐵對於泉水的影響,做了嚴密謹慎的論證,才開始修建。相信經過論證後的地鐵線路,不會影響美麗的泉城景觀。

關於喀斯特地貌的一些延伸科普

上文提到,趵突泉水源的供給,與地下喀斯特地貌分不開。在我國南方,廣泛分佈著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又叫做岩溶地貌,顧名思義,是岩石被溶解了。一般被溶解的岩石就是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我們常見的潔白的大理石也是同樣的成分。


趵突泉的“奧秘”

碳酸鈣在水流作用下,再加之二氧化碳,就會形成可溶解於水的碳酸氫鈣,這是一個神奇的化學反應,逐漸剝蝕石灰岩形成孔洞;除了化學作用,還有類似水滴石穿這種物理侵蝕。總之,在水流作用下,會逐漸剝蝕石灰岩,令其出現孔隙,在地下常年累月侵蝕的結果就是形成了地下的空洞,南方有很多地下河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形成的。地下空洞最漂亮的當屬鐘乳洞,鐘乳洞也是岩溶作用的結果。

趵突泉的“奧秘”


岩溶作用在地上的部分,會逐漸侵蝕山峰,令其變尖變陡,形成一個個獨立的石林。所以,我們看到的石林風景區,重慶的巨型天坑,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都是岩溶作用的結果。可以說,岩溶作用令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旖旎多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