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別人賺差價,是一種窮人思維(一)

只要有交易,就會有環節,只要有環節,就需要給予相應報酬,只要在合理範圍內,就是一個商業社會的必備。


不讓別人賺差價,是一種窮人思維(一)


01

我哥做貸款生意,最近遇到一個客戶的事。


這個客戶從縣城局機關接到一個小工程,可資金鍊緊張,沒法進工程材料。


於是找到我哥所在公司借錢,可按規定查詢客戶個人徵信,發現他有一筆銀行爛帳未結清,這樣貸款風險極高。


眼見賺到手的錢因資金不到位泡湯,還要付違約金,客戶愁容滿面。


我哥問:“這個工程如果做完你能賺多少?”


客戶說:“刨去成本費用我能賺10萬。”


我哥說:“我給你出個主意,你把工程直接交給供應商,10萬塊的利潤五五分成,你負責客戶關係和施工,他負責材料,如果你能談到三七或四六當然更好。”


客戶覺得一下少賺5萬難以接受。


我哥勸他:“貸款利息和手續費其實也不少,與其這樣整天為錢奔波無結果,不如讓別人也賺點。”


一個月後,客戶上門給我哥送香菸。原來工程已結束,他不僅沒付違約金,還賺到6萬塊。


供應商也很高興,本來只賺材料的利潤,結果多賺3萬,還為倆人下次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讓別人賺錢,是一種互惠雙贏,也是未來共同發展的動力和前提。


不讓別人賺差價,是一種窮人思維(一)


02


這些年,代購市場如火如荼,可在一些人看來,好像代購就是剪刀差、吸血鬼。


朋友小許做香港代購,她有一個永遠“價比三家”的同學。


買東西前永遠拿別人的低價來談,一盒面膜朋友代購價298,這位同學說某某店只要278,能不能這個價幫我帶一盒。


小許感嘆:“我是小代購,買不到這個價,你說的是皇冠店,拿貨量大有折扣。”


可人家不理,覺得同學不給全行業最低價,就是昧著良心掙錢。


上個月那個同學又讓小許買負離子吹風機。


小許說:“不帶外盒可以嗎?說明書配件小包裝有,就那個外包裝太大,過關風險大。”


結果同學非得要那盒子,還說某某店就有外盒,服務怎麼如此差。


小許到那店鋪瞅一眼,比她這貴200不說,如果要外包裝另收費。


小許無奈地說:“這一次幫你吧,下一次還是請你移步別家”。


一段友誼也基本告吹。


任何行業,失去利潤服務都會打折。


如果總以窮人思維去算計別人的塊兒八毛利潤,輸了姿態,折了情誼,更可能享受不到好的服務。


即便是同學或朋友、親戚,也要將錢和情分開相處,別總想著賣面子,不論什麼感情都不可能永遠靠面子合作。


讓別人賺錢,是對待感情的最好修養;讓別人賺點錢,可以讓感情更堅固,讓彼此更有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