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紫金e評:脫貧攻堅須有“長纓在手”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雖然脫貧任務接近完成,但是最後這一段路並不輕鬆。到今年2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已有601個宣佈摘帽,179個正在進行退出檢查,未摘帽縣還有52個,剩下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挑戰,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很大,只有“長纓在手”,我們才能決戰決勝。

揮好政策的“指揮棒”。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讓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首先要靠政策指引。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就做好2020年產業扶貧工作出臺指導意見,從十個方面發揮“指揮棒”作用,確保脫貧“不脫政策”。一方面鞏固好“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另一方面,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在“脫貧”和“致富”的過渡期內,主要政策措施不急剎車,既是防止返貧,也是鞏固脫貧,將政策的“頂層設計”落細落實,手中之“纓”才能更為“鋒利”。

用好網絡的“萬能寶”。疫情之下,人流要減少,物流要加快,網絡扶貧的優勢更為明顯。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讓農產品順利走出鄉村,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實現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幫助貧困戶鼓起“錢袋子”,必須讓生產的“菜園子”,始終緊跟消費的“菜籃子”。前不久,國務院扶貧辦、中央網信辦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的通知》,目的就是把好農產品質量關,暢通渠道,確保“菜園子”裡有品質保證,“菜籃子”裡物有所值,真正鼓起貧困群眾的“錢袋子”,精準對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建好脫貧的“致富路”。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一招。還未脫貧的地區要加大產業扶貧的力度,激活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讓貧困群眾嚐到“甜頭”,早日“摘帽”。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延伸已脫貧地區的產業鏈,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無縫對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既是攻固脫貧成果,也是鋪就“致富”道路。對於貧困群眾來說,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脫貧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走的路還長。打通致富通道,增強致富本領,只有穩步奔走在“致富”路上,才能加快一步踏上小康之路。

今年,我國將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較真碰硬“督”,各省區市凝心聚力“戰”,出的都是“硬招”“實招”。距離全面完成既定目標還有不到10個月的時間,我們英勇“出戰”,全力以赴往前衝;也兼顧後方,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讓脫貧更具含金量。

戰鼓擂動是收官之年衝鋒的“集結號”,長纓在手就是決戰決勝的“法寶”。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增強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信心,我們定能如期完成任務,“一個不少”走進全面小康。(高飛)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