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萬隻口罩的艱難回國路

16萬隻口罩的艱難回國路

16萬隻口罩的艱難回國路

​這是幾個深圳人與16萬隻口罩的故事。


這個春節,他們在泰國瘋狂掃貨,希望能把更多的口罩捐回國內。同時還要跟時間賽跑,趕在2月4日泰國限制口罩出境前,把貨物送上飛機。


那邊湖北的醫療狀況讓人揪心,這邊口罩回國坎坷至極。為了讓更多的口罩更快地回國,有人開車三天三夜,從泰國中部到南部,往返三千公里尋找貨源;有人租臺摩托車在泰國鄉下四處掃貨;有人衝到違約的口罩廠“搶回”口罩;有人在回國的飛機上提心吊膽,害怕自己託運的口罩被扣了下來……


郭春雨說,“我一個東北男人,在曼谷機場急哭了”。


謝嘉鵬說,“泰國那邊負責物流的女生被我罵得大哭了一場”。


這兩撥互不相識的深圳人,卻在同一段時間,做了同樣的事情——連日奔波、歷經坎坷,把口罩帶到了最需要它們的地方。


郭春雨和妻子抵達曼谷的時間,是大年三十下午5點。


前一天,郭春雨夫婦從深圳飛往清萊度假時,倆人對肺炎疫情還沒有什麼概念,“飛機上大都是中國遊客,沒見有人帶口罩”。次日,郭春雨大大小小的微信群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詞開始接二連三地蹦出來了。


“買口罩去!”夫婦倆到了酒店放下行李,郭春雨就拉著妻子出了門。“我工作的五礦地產是央企,平時經常講社會責任,我多買點口罩,也算是為疫情做些貢獻。”


此時楊曉佳已經出了曼谷。他是深圳一家電子公司的泰國業務負責人。在泰國呆了7年,他和各種經銷商都打過交道,知道從哪裡能找到口罩貨源。


這是他第二次籌集口罩,幾天前他和一群泰國華人籌了20萬隻口罩,委託一個朋友帶回國捐贈。對方回國後一直沒有回信,他決定再捐一次。


楊曉佳心裡清楚,這個時間點在曼谷已經很難找到貨源了,所以他決定沿路往泰國南部開去,邊走邊找。


三天三夜,1000多公里,找口罩去


16萬隻口罩的艱難回國路

泰國街頭,商業街的大屏幕上“為武漢祈福”。來源:網絡視頻


泰國街頭,商業街的大屏幕上“為武漢祈福”。來源:網絡視頻


果不其然,郭春雨很快就發現,在曼谷買口罩也很難,“大多數藥店都沒有,有的也限購,一個人只能買幾隻”。


初一、初二兩天,他和妻子開始在曼谷找大大小小的藥店排隊,一天走下來,也只能排十幾家藥店,有時候還未必能買到,“有次一家藥店有300個N95口罩,要250泰銖一個,我身上帶的錢不夠,就讓店員等我取錢回來, 結果我回來人家已經賣完了。”


郭春雨來過幾次泰國,對當地還算熟悉。於是從初三開始,他租了臺摩托車,帶著妻子在曼谷周邊的鎮子和鄉村掃貨。


有天他拿著翻譯軟件,對著手裡的口罩包裝袋掃描時發現,這款口罩的生產工廠就在曼谷附近。他趕緊打了個出租車,花了一個多小時來到工廠,對方聽說他要買口罩捐助,朝他豎起了大拇指,然後拒絕了他。“人家說可以送我一盒,但多了不賣”,軟磨硬泡了兩個小時後,工廠負責人終於鬆口,賣給他了2500個口罩。


“這家工廠生產的一次性醫用口罩,質量很好。第一次買的價格也不高,一個只要幾泰銖”,郭春雨後來又去了一次,用原來3倍的價錢加購2500只,這5000只口罩,他都捐給了深圳市紅十字會。


16萬隻口罩的艱難回國路

楊曉佳與韓貝貝


楊曉佳和同事韓貝貝開車在路上,沿著泰國中部往南部的公路走了1000多公里,找了三天三夜。“一路上找了十幾家經銷商,有的沒貨,有的被別高價訂走了,只有四五家有些存貨,湊下來有將近10萬隻”。


他一邊找貨,一邊在朋友圈裡召集身邊人募捐,不多久10萬隻就被認捐完了,“捐助的人,都是和我們沾親帶故的、做中泰貿易的潮汕人。”


楊曉佳給10萬隻口罩裝箱時,潮汕老鄉陳彭增聯繫到他,提出如果還有貨源自己也想捐助。很快,楊曉佳聯繫上了曼谷附近的一家口罩廠,“5萬隻口罩要10萬塊,其實挺貴的,但陳彭增一口答應了,立即給工廠付了款”。


結果第二天取貨時,工廠變卦了,另一位買家願意出價12.5萬購買這批口罩。 楊曉佳從中午磨到晚上,無論如何交涉,工廠都不願履約交貨。最後,他叫了幾個唐人街的朋友衝到了工廠,“一邊威脅說要告他,一邊把這批口罩搶了出來。”


“我把物流公司的女生罵哭了”


但是,15萬隻口罩,怎麼寄?楊曉佳問遍了機場的工作人員,得到答案全是運不回去。


楊曉佳的老闆,也是他的表叔謝嘉鵬,開始在深圳協調捐到哪裡,怎麼運回來的問題。


“一開始我們打算捐給武漢,後來看新聞說湖北其他地方醫療物質更緊張,就決定捐到荊州,一來我們和荊州業務往來很多,二來荊州疫情也比較嚴重”,通過深圳電子商會,謝嘉鵬聯繫上了荊州市團委書記。


拿到了捐贈物資的相關文件後,謝嘉鵬搜到不少物流公司免費運輸的信息,“但這些機構要求的文件材料不少,像醫療器械註冊證、檢測報告這些,我們一時根本拿不到”。對比之後,他發現韻達泰國公司需要的文件最少,決定走這條通道。


16萬隻口罩的艱難回國路

裝箱等待運送的口罩。


“其實也很麻煩,本來我們的文件蓋的是荊州市團委的章,對方說必須要紅十字會的章才行,我們又想辦法蓋了荊州市紅十字會的章,過了兩天,物流又說文件落款為個人捐助不行,我又重新填了一遍表格蓋章。”


謝嘉鵬前後填了30多次表格,總算過了物流公司的審核關。但貨卻遲遲發不出去,“今天說明天肯定能發出去,明天一問,還在倉庫裡”,眼看著湖北的醫院醫療物質奇缺,醫護人員處境令人揪心,15萬隻口罩卻堆在倉庫裡發不出去,楊曉佳和謝嘉鵬急得不行。


2月2日,謝嘉鵬聽到消息,泰國從4日開始限制口罩出境,每個人只能帶500只口罩離境。他讓楊曉佳去物流公司和對方理論,自己在微信上和物流負責人爭執起來。


“那時口罩在泰國的價格也漲起來了,我們

這麼多口罩,市場價就是人民幣50、60萬,我擔心物流故意扣下來發國難財”。


物流公司的負責人是個女生,被謝嘉鵬罵得大哭了一場,“她說我老家也是湖北的,你看看我的倉庫裡,有多少貨都是捐回去的,堆在這裡運不回去”。


楊曉佳在物流倉庫裡,看到的情況和女生說的差不多,航空公司給到的貨倉有限,物流每天只能寄送不到10件貨物回國,倉庫裡已經堆了數百件捐回湖北的貨物。


16萬隻口罩的艱難回國路

曼谷機場,幫忙“人肉”帶口罩回國的旅客。


“今天夜裡還有一班回成都的飛機,最快的辦法就是,在機場請這班機上旅客人肉帶貨”,這位負責人給謝嘉鵬建議。


他們沒有更多選擇。謝嘉鵬開始聯繫成都的接貨人和運送物流。楊曉佳清點好貨物,在機場內舉著紙牌,和成都的乘客一個個溝通,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大家聽說要捐給湖北,都特別支持”。


3日早上7點,飛機在成都落地。一波三折之後,這批口罩運回了國內。出了機場,10萬隻口罩被送到了荊州,另外5萬隻捐給了深圳市三院等5家醫院。


“這批貨運回來託運費花了將近6萬,深圳電子商會的一群朋友很快就湊齊了這筆錢,成都的3個志願者疫情下冒著風險來接貨,都付出了很多,這件事是很多人一起完成的。”


"我一個東北男人,在機場急哭了"


郭春雨回國的機票是2月4日。前一天曼谷的朋友打電話過來,提醒他次日泰國會限制口罩出境。


幾天下來,他和妻子總共買到了8000多隻口罩。為了縮減行李,他們把行李箱的衣服、隨身用品全扔了,都裝上了口罩,“又買了一個大編織袋,塞了差不多5000個口罩”。

倆人知道歸國行程不會太順利,提前5個小時到達了機場。託運時還相對寬鬆,溝通了半個多小時,給工作人員分發了小費後,對方放了他一馬。


安檢就麻煩了,“曼谷的機場跟我們不一樣,辦完託運手續,你還得拿著托運行李過安檢,結果工作人員一下子就把我的編織袋拎出來,說這個不能帶”。


他拿著翻譯軟件和對方磨了一個多小時,安檢人員還是擺擺手說NO,“急的我啊,一個東北老爺們兒,在機場都要哭了”。


16萬隻口罩的艱難回國路

曼谷機場 by拋物線


他沒有什麼辦法,想試試再給人家發小費,可身上的泰銖已經用光了,在機場跑了半天,終於找到了一臺ATM機,取出幾千泰銖後,他發給工作人員繼續攻關,最後,對方終於鬆口說了OK。


“我站在安檢那兒還是不放心,感覺對方在忽悠我,別的行李都送進去了,就我那個編織袋還放在原地。”他又打電話給泰國的朋友,請人家和工作人員溝通,終於弄明白,因為編織袋過大,最後會有專門的通道運送超大行李。


儘管如此,一路上他還是擔驚受怕,登機後還在玻璃窗口盯著外面的行李裝機,“也沒瞅見我的編織袋,還挺害怕的,下了飛機拿到行李,我這一顆心才算落地”。


郭春雨夫婦飛機落地的時間是5日凌晨3點,倆人到家後顧不上休息,把拆散的口罩包裝,又一個個裝了回去,“要捐贈,沒有包裝怕人家擔心不是正規產品”。


下午2點,倆人開車帶著5000個口罩來到深圳市紅十字會,“這5000個是我買到的口罩中,質量最好的。剩下的3000多個,大多數捐給了公司、附近派出所和社區。”


據瞭解,目前深圳紅十字會已將5000個口罩轉交給深圳市衛健委。

//


郭春雨跟我說,““在泰國的那幾天,看著感染者的數量,從幾十個、到幾百個、再到幾千個,有個聲音一直在提醒,'再買點,再多買一點'。每買到一個口罩,我都會很開心。


他和楊曉佳、謝嘉鵬在採訪中,都表達著一個相同的意思:帶口罩回國這件事,只是他們在特殊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


這種“力所能及”裡,代表著很多人心裡迫切的渴望,那是種平凡又強大的力量。


前幾天朋友圈裡有人說,“發現讀了這麼多年書,疫情來了一點忙都幫不上,好無力呀!” 我們多數人,可能和這位朋友一樣,不是醫務工作者、科研人員、城市管理人員……當下能做的,只是呆在家裡,關注疫情變化。


但是別沮喪,如果能做些什麼,就力所能及地去做吧!如果做不了,就遵守疫情下的生活、出行規則,不添亂,也是走向春天的力量


最後說一句,許多人正和楊曉佳做著同樣努力。最近看到不少消息,海外的熱心人士籌集了大量醫療物資,需要旅客幫忙帶回國內捐助。如果你遇到了這些求助,在核實確認過信息真實性後,也請力所能及地幫他們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