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因為父親的一句話,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我有一個村裡一起長大的發小,叫曹健,現在是縣教育局的領導,曹健是怎樣成為我們村出類拔萃的人物的呢?下面說說關於他的故事。

曹健的父親是村裡小學老師,在上世紀80年代初,老師的工資是很低的,二三十塊錢的樣子,雖然比普通家庭要好一些,但一家老老少少六七口人的花銷都依賴父親,所以曹健的家庭並不富裕,常常捉襟見肘。

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因為父親的一句話,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那個年代農村興起一股帶手錶的潮流,18歲的曹健也有了買一塊手錶的願望,有意無意地朝父親示意,並極力表現自己,什麼活兒都主動去幹,本來以為父親會滿足他的這一心願,可他的父親說: “一塊普通的手錶也要六七十塊錢,我的工資只有20多塊錢,如果給你買一塊手錶,家裡買油鹽醬醋的錢都沒了,再說你弟弟妹妹還要上學,以後再說吧。”

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因為父親的一句話,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對於父親的說法,曹健根本無法理解,也不願意去理解,他用眼淚和無法掩飾的失落無聲地表達著自己的抗議,父親並沒有去安慰他,反而很嚴肅地對他說: “我知道你此時的心情,但我沒錯,只是沒有能力滿足你的願望而已,你如果認為我不是個稱職的父親,那我希望你以後做一個出色的父親,不要把你現在所受到的痛苦傳給你的孩子。”

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因為父親的一句話,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我一定會做的比你好,以後我要是有了孩子,做了父親,我會滿足他們的所有願望,我會讓他們因為我而自豪。”倔強的曹健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說出這些話。

“很好,但願你不要像我這樣,你最好把你今天說的這些話銘記在心裡,不要忘記。”說完這句話,父親就幹別的事情去了,曹健站在原地久久的咬著自己的嘴唇。

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因為父親的一句話,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上高中期間,許多同學對於考大學都比較麻木,而在曹健看來,要想改變命運,有一個好的未來,讀大學是他唯一的途徑,他從沒有忘記,當初對父親說的話,一定要做一個有成就的人。上大學的時候,曹健經常利用暑期勤工儉學, 找地方打工賺些生活費,而開學後他又會去飯店幹臨時工或者清潔工,靠著半工半讀,他一直讀完研究生畢業。既要不耽誤學習,又要打工賺錢,註定比別人要付出的更多,就連學校的老師都說曹健是一個最能吃苦的學生。

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因為父親的一句話,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畢業後,曹健進入了教育系統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在縣教育局兼任要職,他的兩個孩子也都十分優秀。

出身無法選擇,抱怨無濟於事,如果自己沒有一個有成就的父親,那就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成就的父親,不把因貧窮帶來的困擾傳給自己的孩子。曹健就是以這種愛為動力,努力拚搏,成就了自己,也給孩子樹立了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