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出生就沒有了母親,是後媽把她養大,她會有怎樣的人生呢?

她出生於1963年,中國剛剛過了三年自然災害,可以說是緩都沒緩過勁來呢,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日子有多難。

中國解放前的人均壽命是35歲,到了1970 年才提升到人均壽命70歲,那時候嬰兒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全國所有的不動資產按人頭分配的話,人均才能分一美元,當時一美元兌2.8元人民幣。

1963年開始,國家鼓勵生育,一直到1972年,所以這段時間是人口出生的一個高峰,因為當時的醫療還不發達,在生育中或哺乳期死亡的產婦也有很多。

她一出生就沒有了母親,是後媽把她養大,她會有怎樣的人生呢?


她就是在眾多一出生就失去母親的其中一個,她的記憶裡沒有母親的影子,對母親的印象都是來源於父親和親人的描述。

她有兩個哥哥,從小就對她疼愛有加,還有兩個姨媽,姨媽家總共有十二個表哥兩個表姐一個表妹,她還有兩個叔叔,一個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了北京,一家人幾乎不回來,所以對那邊的家庭成員不是太瞭解,只知道他們現在過的挺好,另一個叔叔在老家,家裡八個堂哥一個堂妹。

她的童年完全就是一個被寵的存在,天天在男人堆里長大的她,性格也像男孩子,除了女性本能的溫柔,更多的是堅韌和豪爽。

她一出生就沒有了母親,是後媽把她養大,她會有怎樣的人生呢?


八歲的時候,父親給她娶了個後媽,這後媽是舊社會地主家的女兒,雖然當時被批過,被鬥過,但是偷偷留下的金銀珠寶,普通人見都沒見過,因為從小就有肺癆的毛病,一直沒有嫁人,直到三十多歲,才結婚成了三個孩子的後媽。

這個後媽可不簡單,有文化,能說會道,對這幾個孩子當然也就那麼一回事,不虐待也看不出愛,出嫁的時候從家裡帶了不少東西,東西多了也就不當個東西了,經常這丟一個那扔一個。

自從有了這位後媽,她的小日子也是不大好過了,兩個哥哥都當兵走了,父親得幹活養家,家裡就她倆天長日久的在一塊。這後媽也不怎麼跟她說話,因為有肺癆,天長日久坐在炕上不下地,炕邊上放一個痰盂,她一天光痰盂就得衝幾次。

她一出生就沒有了母親,是後媽把她養大,她會有怎樣的人生呢?


後媽從來不做飯,每天六點準時把她喊起來,讓她洗地瓜,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寒冬臘月也是如此,一個不過八九歲的女孩,得天天起來抱柴火,燒火做飯,做好了給她端到床邊,吃完飯還得刷鍋洗碗。

洗衣服也都是她的活,每天換下來的衣服必須當天洗完,每次幹完活就給點好吃的,或者給個小物件。慢慢的她手裡有了銀鐲子,玉墜,銀釵,珍珠項鍊,還有一隻拇指大的金蛤蟆,等等等等!她攢了一大盒子,每次父親和兩個哥哥回來,她就會顯擺顯擺。

後媽也給她做棉襖棉褲,但是呢,給她的都是上一年剩下來的舊棉花,舊棉花肯定是越來越硬,越來越薄,她每年都長高,衣服每年都變大,但她棉襖棉褲裡的棉花一直都是那些,怕被別人說不是,就把衣服邊上做厚點,背上、褲腿做的薄一點,摸起來顯的厚點。

她一出生就沒有了母親,是後媽把她養大,她會有怎樣的人生呢?


她從小缺少母愛,她認為母愛可能就是這個樣子,她很高興,見人就說這是她媽給做的新棉襖棉褲,雖然大冬天的老感覺後背發涼,褲腿裡漏風,她還是很高興。

直到有一次她去大姨家,大姨摸了一下她的衣服,又看看她凍爛的小手,心疼的抱著她放聲大哭,哭完直接把她的棉襖棉褲脫下來,全部又重新添了棉花,把衣服縫好穿上,還囑咐她這事不能告訴後媽,她疑惑的點點頭,但是照做了。

因為這後媽雖然比不得親媽,但她在村裡口碑比較好,對孩子也就那樣。

後媽還是比較開通的,非常支持她上學,在那個年代,女孩能上到初中,就很了不起了,而她,高中畢業。

成年後的她吃成了個大胖子,一米六的個子150斤,留著當時標準的學生頭,嗓子奇好,在班裡擔任文藝委員,但學習很笨,每科能考20分這就是很努力了,體育課比較優秀,尤其是扔鉛球,每年都舉行學生運動會,鉛球冠軍非她莫屬。

她一出生就沒有了母親,是後媽把她養大,她會有怎樣的人生呢?


後來畢業被分到鎮上的襪子場,呢絨襪子,從抽線開始做起,我見過那種線,縱橫交錯的跟個脖套似的,很有彈性,一但混到一塊就完蛋了,神仙也解不開。後來襪子廠倒閉了,不知道錢給沒給,反正各種顏色的線是分了不少,她又把這些線裹成粗線納鞋底,那絕對是一幫婦女們羨慕嫉妒的對象,納個鞋底都這麼奢侈。

後來經她大姨介紹,嫁了現在的老公,還有點嘎啦親戚,老公管她大姨家的表哥叫叔,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表叔,結婚之後就跟著叫哥了。

結婚之後,兩個人只要一鬧彆扭,她就回孃家,然後一屋子的堂哥表哥訓斥她老公,可憐她老公加上堂哥堂弟總共才三個,姐姐妹妹倒不少,全來了話估計能跟那幫堂哥表哥們聊幾塊錢的,真的是被呵斥的大氣都不敢出。

她一出生就沒有了母親,是後媽把她養大,她會有怎樣的人生呢?


上學那會兒他們倆同學,更巧的還是同桌,她老公學習很好,還經常搞點小發明,她就知道扔鉛球,帶一幫女同學唱歌,兩人互相看不上,她說他太嘚瑟又滑頭,他嫌她又憨又笨。

結婚之後還是如此,等上了些歲數了,孩子大了,也就好了,孩子們也爭氣,學習都很好,還有一個免費生,當孩子們都好奇的追問那些寶貝的時候,她就說給哥哥娶媳婦用了,給後媽和倆姨看病用了,反正就是一根毛都沒剩下。

1997年,她後媽病逝,她和倆哥都回去給披麻戴孝,按照村裡的規矩,沒有子嗣的女人要埋在原配的棺材底下,他們卻給這位普普通通的後媽改了規矩,讓她與原配平起平坐,還立了碑,已報答後媽的養育之恩。2003年,她的父親去世,與兩位妻子合葬,入土為安!

她一輩子不爭不搶,嘻嘻哈哈,整天看似沒愁沒憂的,現在小六十的人看上去跟四十多歲一樣,因為在村裡口碑比較好,文憑又高,五年前被選為社區婦聯主席,帶領七八個村子的婦女還在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