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納整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在家庭生活中,收納整理就跟經營公司一樣。

爸爸是董事長,媽媽是首席執行官,而家裡邊的孩子就是各個業務線的負責人。而一家公司想要獲得良好的收益,那麼僅僅只是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

首先,家,是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需要家人的生活態度保持一致,對整理這件事認可。

其次,家人不參與進來,那麼會造成一種情況,你不斷地整理,而家人卻在不斷地製造混亂。

最後,一個人整理難免會忽略對方的使用習慣,在一個家庭裡邊,我們不需要一個生活大管家,而是在任何需要的時候,成為對方的助力。

所以,在家庭生活裡邊,整理不是一個人的事兒,需要全家人都參與進來。


01

我沒有強迫症,但看著亂七八糟的屋子,心裡總會覺得莫名其妙的煩躁。所以,當我決定整理並制定了一套整理標準後,就希望家人也能按照標準去做。但你若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基本上很難得到對方的理解,即便是自己的家人。

收納整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每年媽媽來北京看我,在回老家之前,都會把一些我打算扔掉的衣服,悄悄寄回老家。收拾好的舊衣服不見了,以為是自己哪天上班途中順手扔了。直到回家過年,看著老媽變寶似的從衣櫃裡拿出一件又一件我認為已經丟掉的衣服,我才明白,衣服的確是被回收了,只不過是北京的出租屋裡回收到了千里以外的老家裡。

當時心裡就像憋了一股氣,那滿櫃子的衣服,越看越像長了刺一般。

於是,當天晚上,我悄悄把那些舊衣裝好,第二天特意起了大早,把它們扔到垃圾箱,然後哼著小曲,歡快的回去睡回籠覺。後面被媽媽發現。她指責,我反駁。就這樣,原本該是一家人歡聚的時光,卻有一多半的時間是在彆彆扭扭的低氣壓中度過的。

回到北京後,我反思自己這種悄悄扔衣服的行為,媽媽那一輩人是吃過很多苦,勤儉是她們被生活磨礪出來的習慣。後來我給媽媽打電話道歉。首先,告訴她,我的舊衣不是真正的扔掉,而是送到貧困地區缺衣服的人身邊;其次,那些我們需要的衣服放在家裡,除了浪費空間,每年還得花時間清洗,浪費時間。

後來,媽媽會主動問我有沒有要扔的衣服,老家的衣櫃比我的還整潔。所以,父母的生活態度不是不能改變,關鍵看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說動他們,讓他們成為家庭收納整理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02

妹妹畢業後,來北京投奔我。雖然她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個愛乾淨、喜歡整理的人。但我稍微還是有一點點忐忑和不安。畢竟,多一個人,就多一份需要收拾的物品。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還好。但時間長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相繼出現。

收納整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她早上擦完頭髮的毛巾,總是習慣性的放在椅子的靠背上,我掛回壁鉤上後,第二天,毛巾又會準時到椅子上報道;修眉刀,每次用完後,都直接放在梳妝檯面上,跟口紅、眉筆、眉刀化妝刷各種物品鋪滿了化妝臺,就像一個迷你版的地攤市場。

總是這樣來回反覆,我收拾、她搗亂,我再收拾、她再搗亂。以至到後來我真的忍無可忍,於是在一個週六的早晨,我把化妝臺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歸她、另一部分歸我,自己收拾自己的那一部分,不許越界。

有時候,有對比不一定是傷害,也可以是促進進步。從第三週開始,她慢慢的有了收拾化妝工具的意識,首先是修眉刀,用完了會放回抽屜裡的化妝包裡,接下來是口紅、眉筆……到後來,家裡的毛巾、杯子、衣服等物品用完後,也能夠及時放回原地了。

因為這種對比的方式,週末她會跟我一塊整理,並且養成了很好的生活習慣。漸漸的,家裡的生活面貌變得越來越好,甚至比我自己一個人住的時候更整潔。所以,當跟家人或者是朋友一起生活時,不要擔心是多了一份負擔,而要想成是多了一份助力,共同營造良好生活環境的助力。


03

很多時候,作為女人,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有一種超能力,於是,大手一揮,家務活全部攬下,並且還覺得自己非常賢惠。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而大多數時候,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都不會很細緻地考慮到別人的喜好。

收納整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我原來跟男朋友一起住的時候,為了表現自己的能幹,家務活基本上不用他動手。每次,我做家務的時候,他要麼坐在沙發上玩遊戲,要麼就是在公司加班。

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早上剃完鬍鬚後,隨手就把剃鬚刀放在衛生間的洗手檯上。有一回去逛宜家,我特意買了一個收納盒,用來放他的剃鬚刀,收好後放在了衛生間的儲物櫃裡。結果,在週一的早上,他在洗手檯上沒看見剃鬚刀、在家裡的各個角落也遍尋不到,雖然後來給我打了電話,但還是因為遲到被罰了款。

從那以後,每次做家務的時候,他不再袖手旁觀,而是參與到整理這件事的過程中來(我發誓,我買收納盒放他剃鬚刀這件事,真的不是為了暗示讓他做家務~)。到後面,家裡的任何物品放在哪裡,他比我都還清楚,再也不用找什麼東西都先問我一遍。

在家庭生活中,整理不是一件靠一個人的一己之力去完成的事情。讓家人參與進來,更有利於建立健康的家庭關係,讓家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讓家庭環境更加整齊、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