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嶼金控“輸血”供應鏈金融臨考

本報記者 石健 北京報道

3月7日,廈門象嶼(600057.SH)公告2020年累計新增借款情況。截至2020年2月29日,公司未經審計借款餘額為325.16億元人民幣,較上年末累計新增借款156.31億元人民幣,占上年末未經審計淨資產的71.74%。對於大幅增加的新增借款,廈門象嶼表示,新增借款均用於公司日常經營發展。

而在公司的主營業務中,供應鏈佔據著主要位置。2019年12月10日,廈門象嶼曾與廈門象嶼金象控股集團(以下簡稱“象嶼金控”)有限公司續簽了《供應鏈金融服務協議》,以得到供應鏈金融和類金融服務。

根據天眼查平臺顯示,廈門象嶼和象嶼金控同屬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象嶼集團”)旗下公司。象嶼金控旗下擁有象嶼資管、象嶼擔保、象嶼小貸、象嶼保理、象嶼支付、象嶼租賃等金融業務平臺。但是,一方面“全牌照”定位5年仍未實現;另一方面象嶼金控旗下多個業務存在債務、借貸糾紛,僅象嶼金控就有3億元的借貸尚未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三年的合作,象嶼金控共提供103億元金融服務,而此次三年內提供服務為50億元。為什麼合作金額會減半?象嶼金控自身金融佈局又存在哪些問題?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向象嶼金控發送採訪函,對方表示,“隨著公司經營發展,目前已經不再向‘全金融牌照’方向發展,公司將通過多種形式完成供應鏈金融服務。”不過,記者在拆解象嶼金控金融體系時發現,想要完成“輸血”並不容易。

食言“全金融牌照”

象嶼金控官網顯示,公司成立於2015年5月,註冊資本13.8億元,主要聚焦資產管理、消費金融和產業金融三個領域。

資產管理業務方面,主要由象嶼金控旗下的廈門象嶼資產管理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象嶼資管”)運營。記者通過統計發現,象嶼資管處置項目引發訴訟的有借款合同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金融不良債權追償等,其中,僅借款合同糾紛尚未收回的資金就達2.2億元,處於執行階段的待收資產為1.4億元。

然而,收益未見的同時,僅上述兩項因“執行難”而待收的資產已達3.6億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象嶼金控的資產總額為102億元,歸母淨資產為35.6億元,營業收入為4.3億元,淨利潤為2.2億元。上述待收資產已佔淨資產的10%。

象嶼金控表示,“象嶼資管主營業務即收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和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包,進行處置盤活以獲取收益。因此公司名下有較多資產包處置過程中的訴訟案件,且因所收購債權抵押物不足值或遇到執行障礙時,即會顯示為‘執行難’。”

遭遇“執行難”的還有象嶼金控自身,2017年,中海外恆泰(廈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外投資”)向象嶼金控借貸4.1億元,截至目前,尚有3億元代還。象嶼金控表示,“鑑於中海外投資目前無法按時還本歸息,我司已通過訴訟推動解決,目前一審判決已出,進入處置階段,抵押物足值,我司可依法追回本息款項。”

而在消費金融領域,象嶼金控表示,目前聚焦二手房、二手車交易為主要業務場景,分別依託廈門象嶼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象嶼小貸”)、廈門象嶼金象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象嶼租賃”)等平臺公司開展相關業務。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象嶼金控表示相關公司均設立相應的風險管控體系,但是,象嶼租賃仍有40餘起合同糾紛訴訟,訴訟內容均為因購買二手車未支付租金而引發。

值得注意的是,象嶼金控旗下還有一家支付公司,廈門象嶼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象嶼支付”),支付運營平臺為“智付通”。象嶼支付於2012年獲取支付牌照。不過,象嶼支付並沒有在2019年得到支付牌照續展。同時,記者通過搜索手機APP發現,智付通軟件已經下架。

對此,象嶼金控回覆稱,“由於國家對於移動支付行業加大規範管理力度,公司目前仍在等待央行對網絡支付、手機支付資質的批覆。目前象嶼支付公司‘智付通’業務仍在存續運營,服務範圍主要是廈門自貿試驗區內涉及民生消費的商戶企業和物業服務,後續仍將為象嶼供應鏈的整體發展提供決算支持。”

通過梳理發現,歷經5年的發展,象嶼金控並沒有實現“全金融牌照”的發展目標,雖然象嶼金控方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獲取金融全牌照’是象嶼金控在2015年成立時的設想,但隨著公司的經營發展,公司已不在官網等對‘爭取金融全牌照’進行宣傳。”但是,記者仍在象嶼金控官網上看到“獲取金融全牌照”的字樣。

供應鏈業務量減半

通過調查發現,資管板塊因為“執行難”等原因,致使很多欠款尚未收回;消費金融板塊主要聚焦二手房、二手車領域,收益率僅靠利差。在兩個場景中,均看不到盈利較強的業務板塊。

根據其介紹,產業金融業務主要圍繞象嶼股份供應鏈上下游,為其核心客戶提供金融解決方案,助力實體產業客戶的發展與升級。2019年12月10日,廈門象嶼公告稱,與象嶼金控續簽《供應鏈金融服務協議》,開展供應鏈金融和類金融服務。

在採訪廈門象嶼時,對方告訴記者,“未來,廈門象嶼將繼續深化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業務”,開展供應鏈業務的同時,廈門象嶼的對外借款也在逐年攀升,根據3月7日廈門象嶼公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29日,公司未經審計借款餘額為325.16億元人民幣,較上年末累計新增借款156.31億元人民幣,占上年末未經審計淨資產的71.74%。

對此,廈門象嶼表示,“開展供應鏈需要通過銀行、債券等多種形式籌措資金。為了能夠實現資金渠道多元,與象嶼金控開展合作。”

公告中提及了服務內容和業務量。“象嶼金控提供業務主要為擔保服務和保理服務以及其他類金融服務。在協議有效期內象嶼金控為公司提供供應鏈金融和類金融服務的最高餘額不超過5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象嶼金控提供了一組此前合作的數據。“2017年至2019年,象嶼金控每年為廈門象嶼供應鏈上下游客戶先後提供19.4億元、28.9億元和54.7億元的資金支持。”相較而言,此次合作減少了53億元。那麼,為什麼會業務量減半?對此,象嶼金控方面沒有給出明確回覆,僅表示,“通過保理、融資租賃、產業基金、擔保等多樣化金融產品為股份的供應鏈業務發展提供金融解決方案。”

那麼,對於未來的50億元服務,象嶼金控是否有能力提供支持?對於資金來源,象嶼金控表示,主要通過銀行借貸、自有資金和產業基金三個方面。但是,就產業基金而言,象嶼金控旗下有一家名為廈門市象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象欣創投”),目前,象欣創投共管理三隻基金,分別為廈門象晟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廈門市象嶼創盛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廈門象譽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三隻基金均處於運行狀態。此外,另外一隻基金廈門象嶼秒錢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已於2018年7月註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