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臺灣,展現了什麼大智慧與經驗

臺灣經濟起步早,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長期經濟上的富庶造就了人格上的優越感,恨不得早早撇清與大陸這個窮親戚的關係。而這些年大陸經濟突飛猛進,廣東GDP在2007年就已超越了臺灣,而去年臺灣只能在福建之後排名全國第九了。

漸漸優越感在消磨,嫉妒心在滋長,自認為的貴族怎麼看得起暴發戶?這種複雜矛盾心理作用下,從上到下選擇性的看待大陸的一切,放大大陸的黑暗面。

康熙與臺灣,展現了什麼大智慧與經驗

我們怎麼辦呢,曉之以理,他認為真理在自己一邊。動之以情,他不認你這個親戚。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辦法還是有的,臺灣經濟支柱在於電子信息產業,有若干家世界500強企業,而且處於產業鏈的上游,如臺積電、和碩、鴻海精密(富士康)等。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的研發、製造、代工等方面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康熙與臺灣,展現了什麼大智慧與經驗

而這些正是大陸的短板,龐然大物中興公司的困局就是慘痛的教訓。江啟臣自詡“民主優勢”,而大陸的優勢是集中精力辦大事而且可以同時辦幾件大事,可以一帶一路、可以全國支持武漢,當然也可以也應該4萬億投資搞研發,搞製造業,不要救什麼房企了,臺灣迴歸了你隨便去蓋房子。打垮臺灣的支柱產業,補齊大陸短板,繁榮昌盛,自然萬國來朝。

當然,我們還是關心臺灣同胞的,臺灣一直是世界最佳旅遊地之一,繼續做好旅遊業,加上我們的房地產,兩千多萬臺灣特別省的人民,生活是幸福的。

康熙與臺灣,展現了什麼大智慧與經驗

康熙十五年,有大臣進言,長城年久失修,是否需要修繕,康熙回答:政治清明、民富國強就是最好的長城。

古為今照,希望我們可以從中借鑑智慧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