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第一桶金

1967年郭廣昌出生於浙江東陽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名石匠,母親是一名菜農。1967年出生的郭廣昌在10歲以前,因為“文化大革命”沒有好好讀過書。

人多地少的東陽那個時候就盛產建築大軍,郭父就是當時橫店集體工程隊中的一名建築工人。有一次,工程隊接到一個爆破任務,不知為何,炸藥和導火線老是接不到一塊,郭父被派去查探故障,他發現原來炸藥雷管已生鏽。

他正想著法子,不料炸藥起了作用,郭父來不及跑遠,右手炸傷,落了個殘疾,再也不能去建築工地攬活了。後來,郭父被安排到村裡一個集體企業當門衛,每月領取15元的工資。自此,郭家經濟非常拮据。

此時的郭廣昌才14歲,他兩個姐姐也不過20歲,在生產隊掙不了幾個公分。

“我父親原是因公負傷,但生產對也不顧實際情況,年底還是催著我們交公積金,當時我們很窮,實在是交不起啊!”郭廣昌大姐回憶起多年前的艱辛,還是熱淚盈眶,“我母親就對廣昌說,你一定要爭氣,我們是窮苦人家,你要好好讀書,爭取有出息。”

像大多數的農家父母一樣,郭廣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兒子早日跳出“農門”,因此父母讓他報考了師範。一方面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跳出“農門”,就這樣,成績優異的郭廣昌報考了師範。

拿到中師錄取通知書的郭廣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決書。難道這輩子就呆在東陽做一名鄉村教師嗎?自己的大學夢呢?東陽中學走出了那麼多大學生、碩士生甚至博士生,難道自己這一輩子就只能是一箇中師生嗎?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郭做出了第一個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決定——放棄中師,改讀高中。父母不允,他就悄悄捲了一床竹蓆,背了十幾斤米上了東陽中學。高中3年,靠著每星期回家背幾斤米和一罐黴乾菜,他熬了過來。

正是過早地擔受人生的風雨和苦難,使得郭廣昌能夠在以後的人生路上處變不驚,臨危不懼。


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第一桶金

這個看似很小的決定,幾乎影響了郭廣昌的一生。正是因為讀了高中,才有了他後來的上大學的機會,他的眼界也由此而更加開闊,這為他以後在資本和產業這條路上一路飛奔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02

18歲,1985年7月畢業於浙江省東陽中學。


22歲,198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後獲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5歲,1992年,身在復旦大學哲學系的郭廣昌受到鼓舞,與梁信軍等人用3.8萬元開始創業 ,創立上海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廣信在成立之初就帶著銳利的開路先鋒色彩。一切都是順其自然,郭廣昌和梁信軍在復旦工作的幾年,一直帶著學生作假期調查,專業的社會統計方法加上實踐經驗的積累為廣信科技諮詢公司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廣信成立時,全國的諮詢公司不超過10家,上海就有4家。作為行業排頭兵,廣信以敏銳的目光迅速掌握了上海的諮詢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駐上海,對上海的需求調查成了廣信得以立足的前提。


然而,創業總是艱難的,郭廣昌騎自行車創業的故事更是被眾多創業同盟者津津樂道。廣信科技諮詢公司確實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司,在一間不足15平方米的小平房裡擺了公司最顯眼的家當——一臺586計算機,而公司的“公車”就是一輛28式的大橫樑自行車。


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第一桶金


“諮詢”這個行業通俗點說就是古時候行軍打仗的軍師。20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做這一行的人並不多,這也是郭廣昌選擇這個行業的一個原因。他常常說:“創業要選擇新的行業,老行業不需要創業而是需要創新,但創業也不能選擇太新的東西,領先半步是先鋒,領先一步就成先烈了。”


1993年,剛剛進入上海市場的臺灣元祖食品公司想尋求進一步的多元化發展,就希望專業的諮詢公司為其出謀劃策。為此,元祖發佈了一個諮詢公司的招標會,期待能得到滿意的招標結果。

03

看到招標公告之後,郭廣昌非常激動。他知道,這麼多天以來一直在尋覓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


郭廣昌蹬著自行車,飛速趕回廣信,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幾位同仁,幾個人都很興奮。大家心裡很明白,如果這次可以中標,那麼公司就可以鹹魚翻身、鳥槍換炮了。幾年以來的彷徨和猶豫終於會換來一個滿意的回報。

憧憬歸憧憬,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公司的資質材料認真地準備好,然後報名競標了。


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第一桶金


在元祖的招標辦公室裡,已經有三家諮詢公司通過了資質審查。廣信的法定代表人郭廣昌帶著自己的團隊來到這個寬敞的辦公室裡,幾個人心裡都有點發虛。空曠的辦公室裡,威嚴的氣氛縈繞在周邊。


郭廣昌把公司的資格證明和經驗材料遞交給負責審查的工作人員,他顯得小心翼翼,這個機會對他來說太重要了。


工作人員接過材料,粗略地掃了一眼,就放到了一邊,和另外幾家公司交上去的材料相比,廣信的只有幾頁紙,郭廣昌在心裡一遍遍地勸自己:不要太緊張,不要看得太重。


過了兩天,元祖的電話打到了廣信的辦公室裡,通知廣信已經通過資質審查,下一步就是準備好材料參加競標。接完電話,郭廣昌和梁信軍激動不已,他們早就把資料準備好了,郭廣昌有一種預感,這個機會一定能把握住。一想到這個,心臟就一陣劇烈地跳動。


競標當天,天氣炎熱,郭廣昌和梁信軍帶著公司另外兩個工作人員,一起來到了元祖的會議室裡。元祖的市場部負責人現場發給他們一些公司的背景、發展規劃等資料,然後簡單說明了此次招標的目的,並要求廣信在20分鐘之內闡述對於項目的理解和開展調查的方法。


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第一桶金


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作出一個詳細完整的調查規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廣信之前的兩家公司就是因為沒有一個胸有成竹的規劃而遭到淘汰。廣信在來競標之前就把工作規劃都認真想了一遍,就像郭廣昌參加高考前就預測到了考點一樣,元祖的問題正中下懷。


在元祖市場部負責人陳述完畢之後,郭廣昌和梁信軍耳語了幾句,從包裡拿出幾張紙,上面是廣信為元祖制定的市場調查策略,包括對象抽取、樣本採集、調查方法、調查週期都作出了詳細的說明。郭廣昌把這份工作計劃提交給對方,然後言簡意賅地介紹了一下。


對方顯然有點驚訝,他們怎麼都不會想到廣信已經把眼光投射得這麼遠。在這位負責人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悅,郭廣昌捕捉到了這個神色,心裡既緊張又期待。20分鐘很快過去了,元祖的工作人員湊在一起商量了一會兒,當場決定和廣信合作。


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第一桶金


郭廣昌記住了走出元祖會議室時的那個影子,望著地上堅定而漸漸拉長的身影,郭廣昌卻異常平靜,他想,接下去該大幹一場了。

04

廣信和元祖簽訂合作協議之後,郭廣昌身先士卒,事必躬親。他和當時廣信僅有的幾名員工一起,從設計調查問卷到上街頭髮放、現場訪談、收集問卷,每個細節都盡職盡責。在設計問卷的過程中,郭廣昌和梁信軍主要起草,其他人負責歸類分析元祖之前的運營模式和銷售業績。


問卷的問題不能太多,太多了被調查者沒耐心一一答完,但元祖作這個市場調查的目的就是儘可能全面瞭解上海的食品飲料市場。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成了擺在郭廣昌面前的第一難題。


僅用時一個月,郭廣昌和他的團隊就作出了一份詳細全面的調查報告,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份報告用到的專業術語和調查方法令元祖的工作人員歎為觀止。


當這份資料翔實、分析獨到的調查報告送到元祖食品公司後,得到了老總的高度評價。老總當即拍板,在原有合同上追加兩萬元調研費,作為對廣信諮詢的一種認同。


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第一桶金

這筆合同的總金額為28萬元,加上多給的兩萬元,正好是30萬元。一個多月的時間,公司賬目上多了30萬元,看著自己夜以繼日的辛勞有了回報,郭廣昌和他的同事們都有說不出的開心。

05

更讓郭廣昌感到欣慰的是,元祖追加的那兩萬塊錢,其價值甚至超過了合同約定的28萬元全款。在他看來,那兩萬元是對廣信這個品牌的認可與信賴。就這樣,郭廣昌和同事們為公司豎起了誠信、優質的服務品牌。


廣信的業務開始繁忙起來了,包括太陽神、樂凱膠捲、天使冰王等許多國內知名品牌都紛紛找上門來。到了年底,公司的賬目上存了整整100萬元。


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第一桶金

郭廣昌的第一桶金就這樣發掘到了。在旁人看來,先入為主和專業先行是廣信科技諮詢公司贏得眾多客戶的原因,而運氣更是成了郭廣昌成功的一個藉口。


但郭廣昌不這樣認為,他承認對機會的把握是自己獲得利潤的先決條件,但把握機會絕不等於擁有了運氣。運氣這東西,從來都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每一次都靠運氣,那這個人的運氣也未免太好了。


廣信成功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眼光。運氣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眼光卻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眼光在很大程度上比運氣更重要。如果非要說郭廣昌異於常人,那麼只能說他比別人更有眼光,而不是更有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