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面對近日的肺炎疫情,從預防角度來講,提高自身免疫力,就能避免外來邪氣入侵。作為普通人群,大家可以藉助在家的這段時光,學一套養生功,活動一下身板,提升正氣,提高我們自身的抵禦能力。

小編曾有幸跟隨正安的幾位老師學習了太極、道家古法養生功、八部金剛功,其各有各的妙處,適合於任何有緣人,今天為大家介紹“八部金剛功”。

八部金剛功是道家祛病強身、健康長壽的一套秘不外傳的優秀功法,它由金剛功(外八部)和長壽功(內八部)兩部功法複合而成

金剛功為陽,為剛,為外,為顯,為離,為火,為乾,為體,為後天,為基礎;長壽功為陰,為柔,為內,為隱,為坎,為水,為坤,為神,為先天,為上乘。

修煉八部金剛功實為內外結合、剛柔結合、乾坤結合、坎離結合、先天之氣與後天臟腑五穀水化精微之氣結合。

長期習煉可以達到“天人合一”虛空無為的境界和性命雙修、陰陽平衡、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

油麻菜老師在專訪張至順道長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十七歲時,張至順道長遇見了一位劉明蒼道長,傳得道家八部金剛長壽功,八十餘年來習練不輟。已近百歲高齡,張道長依舊身板硬朗,動作不衰,甚至眼力都絲毫不差,看書寫字完全無礙。

八部金剛功適合在清晨陽光將出未出時,在相對清靜的環境裡面朝太陽方向習練,讓全身金剛之氣與朝陽相映同輝。

“金剛功”有八個動作,有的像彎弓射箭,有的像開天劈地,還有鳳凰展翅。

道長說這個功法最早誰發明的說不清,但這八個動作正代表張紫陽真人傳的八個脈絡: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這八脈又把全身的經絡都帶動了。

道長說:直行為脈,橫行為絡,脈絡嘛,內通五臟,往外三百六十五骨節,八萬四千毫毛。

堅持習練能幫助理順四肢,使身軀、骨骼、關節的連接舒暢,身體中柱脊椎骨的某些變形與錯位歸位,對協調臟腑運作、排除體內各種病氣、強身健體很有幫助。

每個動作都要舉輕若重,動作次數不少於五次,不多於九次。

老道長說練功的時候不需要一直惦記著數數,否則心有所念,氣血就不會那麼通暢,有違道家養生本意。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金剛功(外八部)功法的排列順序,深含妙理。首先從“通利三焦”發動全身的氣機開始。然後,逐個臟腑鍛鍊。

那麼,以哪一臟腑為先呢?《黃帝內經》說:“腎為心之主,脾為腎之主,肝為脾之主,肺為肝之主,心為肺之主。”按照《黃帝內經》的原理,先固腎腰

“腎為先天之本”,是人生命的根基。其順用於外,可以生人;其逆用於己,可以自生。根深葉茂,欲枝葉繁茂,必須先培根本。

脾為後天之本,故“固腎腰”之後,接之以“調理脾膚”,繼而是“左肝右肺”

,然後對最主要的“君主之官”的心臟,用“回頭望足去心疾”來調理。

這個順序正是《黃帝內經》五臟所示的順序,具有練一髒、鞏固一髒之功用。在此基礎上,還要對一些潛伏的“五勞七傷”身疾,以“神光向後瞧”來掃除它。

這樣就可以祛病強身,使身體更加健壯,又通過“鳳凰展翅周身力”和“兩足頓頓飲嗜消”的功法鍛鍊,使全身經絡血脈暢通,消除飲食阻滯與不良嗜好,預防各種疾病,從而達到圓滿之功效。

張真人金剛功完整演示

張真人演示八部金剛功

圖 解

預備式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動作要領:

形神合一

專注;呼吸如常;體會氣脈;腳趾抓地;肩部、膝蓋放鬆;宜緩不宜急;心中的太陽。

預1兩腳併攏,身體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置於身體兩側,目視前方。全身放鬆,心平氣和,排除雜念,心靜自然。

預2左腳向左拉開,與肩同寬。兩手五指併攏,稍用力(內勁),伸直。兩臂伸直,兩手向體側略轉,掌心向後稍斜。氣機開始發動。

預3兩手由體側向上提至腰部,掌仰平,指尖對肋。

預4兩手繼續向前移至腹部,一手在臍上,一手在臍下,兩手勞宮穴(握拳時,中指尖指向處)處在一條直線,上下相對。氣歸中宮(心與腎中間處)。

第一部

雙手插頂利三焦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1.1五指併攏,兩手向下伸盡。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1.2直臂向身體兩側漸舉至肩平,掌心向下,稍停。默唸“生”字,以助氣上升。

1.3兩手五指併攏,以腕為軸,用內勁向上翹成立掌,掌心向外。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1.4曲肘,兩手仰掌,向頭頂百會穴(前後頭髮中點聯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會點)處相靠,中指尖相接,置於百會穴上方約兩指寬外,稍停。默唸“長”字,再助氣長。

1.5兩手背直掌相靠,指尖向天。

1.6兩臂用力,猛向天空插至直立,稍停。默唸“化”字。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1.7雙手分開,兩臂分別向體側漸降至與肩平,掌心向下,稍停。默唸“收”字。

1.8以手腕為軸,兩臂向下構成垂掌,掌心向內。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1.9兩臂向下摟抱至腹部,兩手分開,分別貼於臍部,稍停。默唸“藏”字。

第二部

手足前後固腎腰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2.1兩手合掌(空心掌)置於胸前。

2.2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腿直身正。

2.3兩手合掌向前衝出,直臂與肩同高,目視前方。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2.4兩手翻掌,背靠背緊貼。

2.5兩手分開向兩側平展,掌心向後,兩臂成一字形,稍停。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2.6前腿屈膝成左前弓步,身體前傾(但不要彎腰勾頭),目視前方;同時,兩手直臂向後摟抱至尾椎部,合掌,稍停。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2.7合掌,用力,儘量往腰部上提。

2.8合掌分開,掌心向內(手掌不貼身體,有一定距離)。

2.9置於脊椎兩側,徐徐下推至兩臂伸直。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2.10兩手由兩側分別斜向上提,掌心漸轉向前,至兩臂平直呈一字形,與肩同高;同時前腿也漸蹬直,稍停。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2.11兩手直臂向前摟抱,合掌,臂與肩平,稍停。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2.12兩手合掌,收回胸前,左腿收回。

2.13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

稍停後,換右腿向右前方邁出一步,成右弓步,動作同前。左右腿動作完成後合為一次。重複多次。

第三部

調理脾膚需單舉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3.1左弓舉按:兩掌變拳(前四指儘量內屈,拇指頂前四指指甲),兩拳相對,掌心向上,置於臍上。

3.2左腳向左邁出一大步。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3.3雙拳移至左腰外側。

3.4左拳變立掌,掌心向前;右掌變陰平掌,掌心向下,掌背中部貼於左掌根。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3.5兩掌同時動作:左掌經耳旁用力向上直舉(如舉一重物),變陽平掌,指尖向後;右掌從左腹外用力往下直按(如按一隻老虎),指尖向左。同時左腿屈膝成左弓步,頭身正直向前,稍停。

3.6兩手小臂同時內旋,左掌變立掌,掌心向右,指尖向天;右掌變垂掌,掌心向左,指尖向地。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3.7握拳,左拳下拉(如拉一彈簧),右拳上提(如提一水桶),相對於左乳下;同時,左腳蹬直。

3.8雙拳移至腹部。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3.9右弓舉按:雙拳移至右腰外側……動作與前同,但方向相反。

完成上述左右手舉按動作,合為一次。重複多次。最後左腳收回,與肩同寬。

動作要領:

1、專注在兩個掌心

2、要有氣概,有霸王舉鼎的氣勢

3、不要屏氣

4、舉輕若重,若有若無

第四部

左肝右肺如射鵰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4.1預備動作。

4.2左弓射鵰:左腳向左邁開一大步。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4.3雙拳變掌,掌心相對。兩臂平行向左伸直,與肩同高。

4.4不停地向上。

4.5向右。

4.6向下,旋轉兩圈。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4.7在腹前下方稍停。

4.8兩掌變拳相對,上提到臍部。

4.9右拳變立掌於胸前,掌心向左。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4.10繞右乳下半圈,向右下,經右膝弧形向右前上方推出。

4.11右手成側掌,掌心向外,與肩同高,如開弓狀;同時,左腿屈膝成左後弓步,上身重心落在腿上。

4.12然後左拳上提到右腋,拳心向內。如拉弓弦般平拉至左腋(拳、肋、肩同高),稍停。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4.13要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看右手勞宮穴,意想箭從勞宮穴穿過,射向遠方之雕。

4.14右掌旋轉成直掌,掌心向前。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4.15右掌變拳,拉至右肋;同時左拳推向右肋,兩拳相對,拳心向內。雙拳變掌,掌心相對,向右伸直。繼續向上、向左、向下連劃兩圈,至小腹前。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4.16握拳,上提至臍部,動作同前,但方向相反。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4.17左右射鵰合為一次,多次重複,不計遍數,順其自然。

4.18最後雙手劃一圈,收拳,左腳收回原處。全身之氣自然歸元於臍。

第五部

回頭望足去心疾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5.1預備動作。

5.2左轉頭回望足:左腳向左邁出一大步,雙拳提至左肋部。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5.3左拳變仰掌,向上提至左腋。指尖漸向下,向左後右腳跟方向插去;在左掌後插的同時,右拳變平掌,掌心向上,上提至左乳,翻掌,掌心向下,下推。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5.4沿左腳向左前上方作半圓形推舉(比頭高一些);同時身體向左轉,向前傾,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兩手成一斜直線;同時轉頭向後,眼光從左肩微視右腳跟。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5.5兩手小臂旋轉。

5.6握拳。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5.7收回至左腰,兩拳相對,拳心向上;同時左腿蹬直。

5.8雙拳移至腹前,身體轉回原位。

5.9右轉頭回望足:右邊動作與左邊相同,唯方向相反。

左右回望合為一次,重複多次。最後收回左腿,雙手握拳,置於腹部。

動作要領:

1、難點在於手掌前推和後插同步;

2、身體與手臂是一個斜插的姿勢;

3、腳要穩住。

第六部

五勞七傷向後瞧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6.1預備動作。

6.2夾臂定神:雙拳變掌,掌心向上,五指伸開,中指相對,左右手同時向左右橫向拉開,在身軀邊為止,稍停。

6.3然後左右手同時向臍部合攏,雙手的五指相互交叉,拇指與拇指、小指與小指尖相按。

6.4仰掌,掌心略微向上,沿胸中線上提,至人中穴(上唇坑中線上三分之一處),稍停。

6.5翻掌,掌心向下,又沿胸中線直下按至臂直,兩臂緊貼身體,稍停。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6.6神光內照:全身放鬆,眼簾微垂,注視鼻尖,意想兩目為日月,為探照燈,向身體微微內照。腳不動,頭和身體慢慢向左轉動,繼續內視。

6.7轉至左肩,稍停。繼續向後轉,目光隨頭轉動,慢慢地巡視,內視左半身和脊椎。

6.8頭慢慢迴轉,至胸前,內視。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6.9頭在慢慢向右轉動,內視,至肩部,稍停。再繼續後轉,內視右半身和脊椎骨。內視身驅及體內五臟六腑時,對有病的部位,要多看些時。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6.10五氣歸元:左右後瞧合為一次,反覆多次。結束時,頭部轉回到胸前中線,稍停後,慢慢睜開兩眼,翻掌,掌心向上,提至臍部,轉掌使掌心向內,氣歸下丹田。

6.11兩手分開,掌心向上,握拳,相對於臍部。

動作要領:

1、動作要慢,特別是老年人或者腰有傷的;

2、腰部以下不要動,是一根毛巾般的扭轉;

3、眼睛垂簾,呼吸均勻,心神平靜;

4、想象自己全身的經脈被成束後擰了一圈。

第七部

鳳凰展翅周身力

7.1預備動作。

7.2向左橫跨一步。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7.3向右展翅:雙拳變掌,掌心相對,兩臂平行向左伸直,與肩同高。

7.4不停地向上。

7.5向右。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7.6向下,劃圈。用同樣的方法再劃兩圈。

7.7當劃到第三圈,雙手到頭頂時,稍停。

7.8鳳凰三點頭:身體向右,右手放下。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7.9彎腰,左手指點右腳尖。

7.10直腰,左手舉回頭上。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7.11再彎腰,以左手指點右腳尖。如此上下連點三次。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7.12向左展翅:兩手同時上提至右側,掌心相對,繼續向上、向左、向下劃圈,彎腰,手指點腳尖,方法同前,唯方向相反。握拳歸位。左右展翅合為一次,重複多次。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7.13結束本部功時,兩手向左、向上、向右下旋轉一圈至小腹。

7.14兩掌變拳,拳心向上,相對置於臍部,收回左腳。

動作要領:

1、鳳凰三點頭,兩個手臂要一條線;

2、腳的站位不要一條直線,以免扭傷大腿外側;

3、轉圈越來越快,鳳凰三點頭也越來越快。

第八部

兩足頓頓飲嗜消

【發現黔西南】張至順道長金剛長壽功


8.1預備動作。

8.2夾臂定神:雙拳變掌,掌心向上,五指伸開,中指相對,左右手同時向左右橫向拉開,至勞宮穴在身軀邊止,稍停。

8.3然後左右手同時向臍部合攏,雙手的五指相互交叉,拇指與拇指、小指尖與小指尖相按。

8.4仰掌,掌心略微向上,沿胸中線上提至人中穴(上唇坑中線上三分之一處),稍停。

8.5翻掌,掌心向下,又沿胸中線直下按至臂直,兩臂緊貼身體,稍停。

8.6兩腳併攏,兩腳跟慢慢抬起。

8.7然後輕輕下頓,共五次。頭兩次提起較高,速度較慢,相隔較久;後三次提起較低,速度較快,相隔較短。其節奏是“1———2———3—4—5”。提頓五次為一節,至少做五節。

8.8最後兩腳分開,與肩同寬,翻掌,掌心向上,提上至臍部。

動作要領:

1、兩足併攏,兩臂夾緊;

2、上下牙齒要咬住;

3、頓下來的時候是自然落體。

收功式

收1兩手分開,指尖向上,指背相靠,置於臍上。

收2兩手上提,指尖到“天突穴”(胸骨上窩正中),稍停。舌頂上顎,隨掌上提時,意想氣從“氣海”(臍下一寸半處)沿胸而上,經舌上“印堂”(兩眉頭聯線中點)到“百會”,過後腦,下至“玉枕”(枕骨粗隆上緣凹陷處)。這樣可以開發智慧。

收3兩手分開,向左右變垂掌(掌心向內),置於乳房外側。同時意想氣從玉枕沿頸椎向左右肩分流。

收4兩手繼續向下,沿兩肋至大腿兩側。

收5隨手下落時,意想上下左右,裡裡外外的氣如淋浴一般,直至湧泉穴(腳底正中凹陷處)。

收6當腳有氣感時,手指和全身都自然放鬆,再安靜、自然地站立片刻,即為收功完畢。

動作要領:

1、動作要慢;

2、不要用意,不要去主動引氣;

3、最後把氣送下地底,越深越好。

圖文均選材自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