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推进8方面50项任务促进“创特色、争一流”

流光溢彩的红谷滩新区夜景(资料图)

南昌新闻网讯 在“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上台阶”基础上,努力实现“四年创特色、五年进一流”。近日,我市印发《2020年南昌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深入推进“美丽南昌·幸福家园”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特色、争一流”工作方案》,紧扣“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要求,着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南昌打造为可阅读、有温度、更宜居的城市。

据了解,《方案》聚焦管理标准化、监管智能化、执法规范化、治理法治化、参与大众化“五化” 建设要求,共推进8方面50项任务,努力实现“创特色、争一流”工作目标。

城市规划“创特色、争一流”: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我市将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核心城市为标杆、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认真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空间类专项规划编制,重点开展综合交通、轨道线网、城市色彩、地下空间等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城市设计相关规划编制,构建“跨江临湖、揽山入城”的城市生态大格局,重点开展高铁东站、VR小镇起步区、扬子洲等城市增量区域规划,加快洪都、江纺等城市存量空间工业遗产规划。

城市畅通“创特色、争一流”:

推动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力争地铁3号线开通试运营

交通路网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关系着城市整体布局和发展水平。我市将有序推进昌景黄、昌九高铁等铁路建设,加快推动高铁格局由“丁”字型向“十”字型转变;推动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完善昌北机场新国际货站和三个中心功能;加快推进南昌港建设工作,全面实施姚湾作业区综合码头工程;加快国省道升级改造,建设“畅安舒美”公路,以便捷的交通引领大南昌都市圈同城化。

持续完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启动九龙湖过江通道、沿江中北大道、九洲高架快速路东延、城市二环北段、西二环等工程建设,加速推动桃新大道(昌南大道——南外环)、昌东大道拓宽改造、昌西大道等工程竣工通车;力争地铁3号线开通试运营。

持续破解城市交通运行瓶颈,加快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加大对交通乱象整治和货运车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力度,继续推进九洲高架洪都高架交叉口、沿江北大道水产市场等一批交通堵点整治。

城市“六改”“创特色、争一流”:

力争完成100条道路“白改黑”

在连续三年累计投入191.08亿元实施城市“六改”项目1244个的基础上,我市将继续投入87.35亿元推进“六改”项目。大力实施“白改黑”行动,力争完成100条道路改造。大力实施“暗改亮”行动,开展城市道路增亮补亮,制定南昌市景观亮化、增亮补亮管理办法。大力实施“面改美”行动,每个城区至少实施2条道路建筑立面综合改造,全市“微改造”道路不少于100条。大力实施“旧改新”行动,对全市204个老旧小区实施环境改造提升,重点打造18个精品小区。大力实施“上改下”行动,2020年市级实施孺子路、象山路、叠山路3条道路的管线下地,各城区不少于1条,全市实施不少于12条道路管线下地。大力实施“绿改彩”行动, 对全市150条道路实施常态化彩化,打造24条月季大道。

城市环境“创特色、争一流”:

力争 2020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城区原生垃圾“零填埋”

城市环境日益向好,我市将继续深化“马路本色”行动,固化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人行道冲洗、快速流动保洁”作业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以克论净”考核机制。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定时定点”的分类投放模式和智能分类等创新做法。实施麦园餐厨垃圾处理厂技改提升、南昌泉岭餐厨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城区原生垃圾“零填埋”,垃圾焚烧率达100%。强化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南昌火车站西广场、南昌西站、昌北机场等重点区域和城市窗口环境改造。继续开展铁路和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干净整洁、靓丽有序的铁路风景线。加强大气扬尘治理,固化“洗城”机制。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对全市污水管网进行检测排查,修复完善现有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

强化水体环境治理,加强对艾溪湖流域、前湖水系、乌沙河等湖泊河流水质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规范渣土管理,规范施工围挡,加强共享单车停放管理,加大占道摊点整治,推进农贸市场整治。

城市品质“创特色、争一流”:

重点实施23个公园建设

2020年,我市还将重点打造九龙湖、朝阳新城、青山湖区昌东大道、青云谱区广州路、经开区双港大道、南象湖梅湖景区、新建区小平小道陆军学院等7大线路板块。重点推进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一期)等项目建设并对外开放;加快推进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继续探索江纺、洪都等老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推进商业、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重点实施九龙湖二期、鱼尾洲、玉带河沿线、朝阳片区中心公园等23个公园建设,增设65个“口袋公园”“邮票绿地”,打造20条171公里绿道,因地制宜实施建筑屋顶、建筑墙体、桥梁桥体等立体绿化。

城市功能“创特色、争一流”:

新增停车泊位11.33万个,公厕281座

城市功能,便民利民。我市将继续加强停车场建设,2020年计划新增停车泊位11.33万个,包括地下和立体停车场21个,平面停车场29个。深入开展“厕所革命”行动, 2020年计划新建公厕281座,改造公厕26座。继续实施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街巷长制,2020年实施100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提升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新建150个社区生鲜便利店,鼓励引导连锁便利店拓展综合服务功能,探索建设无人智慧便利店。继续实施社区邻里中心建设,2020年全市计划完成150个“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任务,不断构建完善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持续完善体育健身设施, 2020年力争全市城区每个街道拥有一处以上公益性篮球场或羽毛球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52.4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城市管理“创特色、争一流”:

建立“一长四员” “城市管家”队伍

我市将开展地下管网普查,对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和青山湖区建成区范围内市、区两级市政养护的主次干道的排水管网、燃气管道、输电电缆、通信电缆等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管线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管、监、养”改革,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条块分割、职责不清、监管不严、协同不力”等问题。加快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全力推进“1+1+10”智慧城管系统建设。推动市区智慧城管平台联网共享,建立健全市级与县区智慧城管平台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市级城管平台与县区级智慧城管系统、各拓展子系统的对接。加强推动城市管理网格化和扁平化, 试点建立“一长四员”工作机制,即网格长、执法员、保洁员、设施养护员、绿化养护员,探索组建“城市管家”队伍。

城市文明“创特色、争一流”: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三风”活动

树立文明新风,提升文明素质。我市将加大不文明行为整治力度,不断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车窗抛物以及高空抛物、践踏绿化隔离带等不文明行为整治,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进一步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深入开展“三风”活动,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思想道德力量。大力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持续擦亮“最美”系列评选品牌,在生活、工作、服务等领域开展“最美家庭”“最美交警”“最美出租车司机”“最美环卫工人”“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南昌日报万能 黎姿/文 成奔/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