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時間之箭


今天是3.14,圓周率日。《疑犯追蹤》中說,“π,圓周長與其直徑之比,這是開始。後面一直有,無窮無盡,永不重複。就是說在這串數字中,包含每種可能的組合。你的生日,儲物櫃密碼,你的社保號碼,都在其中某處。如果把這些數字轉換為字母,就能得到所有的單詞,無數種組合。你嬰兒時發出的第一個音節,你心上人的名字,你一輩子從始至終的故事,我們做過或說過的每件事,宇宙中所有無限的可能,都在這個簡單的圓中。用這些信息做什麼,它有什麼用,取決於你們。”然而,宇宙中所有無限的可能取決於你怎麼利用時間。

根據《廣西通志·自然地理志》記載,廣西境內長度大於2公里、獨立存在的地下河共有593條,地下河總長約1萬多公里。潛流地下的地下河,行蹤飄忽,神秘莫測,偶爾出露地表時,又會在地面塑造出一個個精彩神奇的景觀。這些地下河就像那些暗中惜時,最後取得閃耀成果的人。

抓緊時間能救人。例如,危重症救治突擊隊的生死時速。“心跳快停了,快擠皮球!”“吸引器好了沒有?”“快推藥!”…危重症救治突擊隊衝在與死神交鋒的最前線,每一場驚心動魄的搶救涉及到挽回珍貴的生命。抓緊時間能制物。例如,應用殲-20技術製成的全自動口罩機,它每臺1分鐘能產100只口罩,大大提高了急需物質的產能。

沒有來日方長,只有時光匆匆,很多人和事都一去不復返,再也無法追回。那首《明日歌》膾炙人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作者勸誡世人要珍惜時間,活在當下,今日事今日畢,不要留給未知的昨天。

時間是最寶貴的資產。每人每天僅有24小時。在工作和家務繁重、人人疲於奔命的快節奏的世界裡,許多人都感到時間不夠用。合理規劃時間不僅會讓人感到振奮與愉悅,而且會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水平和參與公務的程度。

時間是什麼?這是每一個人關於宇宙所能問出的最基本,也最深刻的問題。卡洛·羅威利(Carlo Rovelli) 寫的《The Order of Time》(《時間的秩序》)給出了獨特的答案。這是一本通俗、流暢、富有詩意的小書。我們生活在時間中,猶如魚兒生活在水中。時間的存在被視為理所當然,這讓人類認識時間的本質尤為困難。即便如此,從文明的開端,人類就開始探尋時間的本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時間就是變化的量度。如果沒有變化,自然就沒有時間可言。在牛頓看來,時間是絕對的,真實的,數學的。這種絕對意義的時間無法被感知,只能被推導,觀察和計算。愛因斯坦眼中的時空具有彈性,是連續,光滑的實體,而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看待時空,在微觀領域它又不可能保持在宏觀領域的連續狀態。

如何管理時間?我認為最重要的有三點:

第一,用夢想點燃內動力。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說,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保爾的夢想是“人類的解放”,為此勤勉奮鬥終身。每當荒廢虛度之時,想想自己的夢想吧。

第二,做好規劃,設定優先級。在《爆發》一書中,巴拉巴西提出,爆發現象不僅比網絡先出現,還可能是人類意志和意識的根源。他解釋說,之所以會出現爆發現象,是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時間又太少,我們就會為待處理的事情按優先級劃分,集中處理優先級最高的事情,其他事情就會被放在一邊,有時一放就是好多年。他寫道:“時間是我們最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我們尊重它,就必須設定優先級。一旦優先級設定了,爆發的出現就不可避免。設定優先級,我們的響應時間就會變得相當不均勻。” 第三,利用好碎片時間。時間管理的又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利用擠出來的碎片時間。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走路的同時就可以讀書和吸納信息。通勤時閱讀或聽課,能把人暫時帶出喧囂的現實。有人說搭地鐵幾年下來能學會意大利語,也有人說在公交車上看完巴爾扎克的《幻滅》和《交際花盛衰記》。這樣度過零碎時間,就可以積攢出整塊的閱讀或追夢的時間。

有天賦是運氣,生活中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勇氣。願君用好時間之箭。縱有疾風來,人生不言棄。


用好時間之箭


用好時間之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