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八路軍使用過的“八一小型(B)電臺”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使用過的八一小型電臺,此電臺現在百團大戰紀念館內陳列,也是抗戰時期必不可少的通訊通信工具,相當於八九十年代的尋呼機。

1950年,年青的共和國面臨著美帝國主義的威脅,為了保家衛國,為了支援朝鮮人民的正義之戰,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並肩戰鬥。此時,前線部隊急需適用的通信電臺。時任重工業部電信工業局副局長的王士光同志,主管計劃、生產、科技工作,臨危受命,立即組織各電信工廠整修出幾千部戰場上繳獲的通信裝備,及時運往前線,滿足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急需。

當時,蘇聯為我國提供了幾種通信裝備,但頻率範圍狹窄,又笨又重,還要用汽油發電機供電,不符合我軍運動作戰需要。王士光與王錚局長一起堅決主張走“自力更生”的道路,組織了12個企業的4000多名職工,不分晝夜地研製抗美援朝急需的軍用通信裝備和電子管、電子元器件等基礎產品:由當時的天津電工二廠開發九一型100瓦短波電臺,裝備到軍師之間...(逸樂山/攝)


八一型15瓦短波電臺,裝備到師團之間;由當時的南京無線電廠開發七一型2瓦短波電臺,裝備到團營之間;並由天津電工二廠開發702型超短波超再生步談機,裝備到營連之間,從而構成了一套戰術電臺系列。

限於我國上世紀50年代技術水平,這些電臺都是採用指型玻殼電子管。八一電臺輸出功率15瓦,還需要一個2E22大型功放玻殼電子管。整個電臺包含發射機、接收機和接收用組合乾電池,共重26公斤,另配一部手搖發電機和鞭狀天線、雙饋對稱振子天線等等附件,需要一個通信班士兵來揹負行軍和使用。行軍時只能揹著電臺用鞭狀天線邊走邊接收,發射時必須停下來,選擇合適的地形地物來架天線,並由兩士兵合力搖發電機,供電臺所需的60瓦電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