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經的祕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自私的基因》中曾說人是一種在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動物,他是如此地有賴於文化,人的行為“不是嚴格地而只是非常寬泛地被基因程序或模式——內在的信息源——所控制,人天生的反應能力的極端概括性、擴散性及變異性說明他的行為所採取的特殊類型主要是由文化的而非遺傳的模板指導的”。

而這部動畫作品《凱爾經的秘密》背景設置於歐洲中世紀,介於我對歐洲歷史並不是很瞭解,就簡要談一下我對當時的文化理解。當時的主流文化為基督教教旨,其他的各類非基督教的信徒被稱為“異教徒”。而動畫中的《凱爾經》則是以拉丁文寫成的聖經福音手抄本。

《凱爾經的秘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當中的故事發生時間大概在8世紀末的時候海盜開始襲擊愛爾蘭島,836年,修道院遭到破壞的時候,有一些僧侶帶手抄本逃到歐洲大陸,古愛爾蘭文學得以保存。網上對於這部動畫所表達的東西持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弘揚愛爾蘭傳統文明的動畫,意在讓人們瞭解愛爾蘭文化的源頭,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是對多種宗教文化糅雜的一種文化多樣性討論,認為文明就是在不斷的毀滅過程中衍生出新的文明,而新的文明則來源於那個“出頭鳥”的個人選擇。

我自己認為人們對於自我意識的看待主要來源於傳統文化的存在,我們生活在一個語境當下,不可能不受這個語境的影響,哪怕你並不認同,但或多或少都會有價值觀偏移,人是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在後現代的語境中,傳統的文化價值和觀念逐一崩塌,“工具理性”所張揚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越來越滲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在後現代語境中,沒有真理,沒有現實,也沒有意義。

《凱爾經的秘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功利主義亦或是“出頭鳥”的決定,都是個人選擇,而個人選擇的背後是否是一種價值判斷。而之所以滋生這樣的價值判斷來源於他相信什麼,換句話說就是信仰的主張是個人選擇的源頭。當然,這部動畫所強調的是宗教信仰,而宗教信仰對應的是絕對權威,權威化的語言使人的信仰毫不動搖,深深紮根在人的思想中。動畫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基督教信徒,包括男主布萊丹,但我認為宗教信仰和個體信仰是可以分開的,雖然不否認兩者會有一部分融合,但每個人的選擇背後都是個體信仰的體現


固執的堅持背後是對“無知的信仰“

布萊丹的舅舅艾伯特曾對繪經師艾丹說,那不是我個人的牆,艾丹,那是一堵可以挽救文明的牆,一堵可以挽救你那本書的牆!異教徒、克羅姆崇拜者們就是因為我們城牆的堅固不摧,他們才相信我們的信仰的力量堅固不摧。聽起來好像很耳熟,這句話在《進擊的巨人》中有類似的呈現效果,巨人中牆內大多數人的信仰是為了國家獻出自己的心臟,而艾伯特的信仰是牆的高度越高,自身安全感越強。

他用物理意義概括了精神價值。

艾伯特所說的信仰單看好像並沒有什麼問題,但仔細想想就會產生一種邏輯混亂。他的邏輯是倒置的,信仰的”堅固“本不必依靠牆的堅固,因為精神力和物質是並不在同一層面,這樣的說法顯然是站在了”功利“而非”精神“的立場。艾伯特將他自身的錯誤邏輯將精神需求置於絕對地位,即使是在生死存亡之際,亦不放棄對精神的求索。當然,就如同之前我說的,這部動畫題材涉及到宗教,也就是說精神的絕對立場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可取的,也就能解釋艾伯特的做法了。

《凱爾經的秘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如果用現在的語境來看艾伯特的當下,他的行為無異於是”無知“的行為,這麼說也許會很傲慢,我們也只是身處現代社會,有了一套新的價值判斷,而艾伯特當時的價值判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基督教的信仰。從動畫中可以推出其實艾伯特並不為任何人的價值觀所動搖,他堅定的一直是自己的價值觀。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動畫中所多次談到的修道院,這裡的修道院並不是收留孤兒那種,或者是一種只有單一職能的修道院,而是類似於一種延續愛爾蘭傳統文明的“避難所”,而這種職能的修道院在當時是普遍存在的,且當時還兼顧了收留難民的職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牆內的世界象徵著一塊愛爾蘭文明的烏托邦。

對於艾伯特在維京人襲來的檔口依舊選擇讓所有人呆在牆內的做法,是否是對無知的”信仰“?

在動畫中艾伯特是那所修道院的院長,那塊精神烏托邦領域的”神“,也就是說他的話語代表著當地的絕對權威性。所以在動畫中曾多次出現布萊丹不願意遵循艾伯特的意志時,艾伯特將他關入地下室讓他進行反省,並且多次告誡布萊丹不要離開牆內,外面的世界不安全。而他對不安全的依據主要來源於維京人的入侵,而入侵的恐懼使他偏頗的認為所有地方都是不安全的,只有牆內的世界是他們的精神家園。牆的職能是為了拯救文明,懷抱希望。

《凱爾經的秘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在這裡我所提到的無知是對於現代語境下對艾伯特行為的評斷,在當時,他的行為是絕對的,不容置疑的,這本身就沒什麼好討論的,我想這也不是動畫所傳遞給我們的價值判斷。而就我自己對艾伯特的做法,認為他對文明的固有印象造成了他做法的無知。

並不是他自身無知,而是他的做法無知。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艾伯特本人之前是一名繪經師,動畫中所出現的另一位繪經師艾丹,則是聞名遐邇的,他受普羅大眾知曉的原因是他繪經的風格,有當地的文化特色,也就是說繪經師是傳統文化的弘揚者和傳播者,而艾伯特之所以沒有再繼續這個工作是因為他用另一種信仰來守護文明。

動畫中的文化傳播手段有兩種,一種是以書本為載體,另一種則是以實物為載體(艾伯特的修道院)。文化傳播的手段本沒有優劣,艾伯特對於自身信仰的堅持某種意義上來看出發點是好的,所以動畫中我只是稱他為冥頑不靈的老頑固,而並不是一個壞人。

《凱爾經的秘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可以說他的信仰本身是紮根於自己的精神中的,說好聽一點叫對文明的守護,而換一種說法則稱之為自私的主宰。動畫中提到,艾丹曾試圖向他溝通過自己的做法也是處於對文明的延續,而在艾伯特眼中文明的守護方式只能有一種,且只能是偏向他的那一種。他無法容忍另一種文化傳播現象的出現,他的做法多了一點”無知“的孤勇和自身的傲慢。

對”無知“的信仰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對他人的言論油鹽不進,另一個是堅持對自己判斷的絕對。他將輸入和輸出的口徑全部堵死了,剩下的只是自己心中空虛的迴盪聲。因為他對”無知“的信仰,使難民們留在牆內,遭到了維京人的屠殺,精神烏托邦也地獄不了野蠻的原始行為,

也就是說艾伯特看待世界的態度太理想主義了,他將自身的”無知“完全投射到了這個世界中,他狹隘的認為自身的信仰無誤,以至於要求所有人要和他信仰同步,這是造成牆內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和客觀事實。

信仰本沒有高低,但如果信仰的結果是可怖的,那我認為這就是”無知的信仰“。(當然也是有它存在的意義的。)


對“真知”的求索精神是為對“光明”的信仰

這裡我提到的對“光明”的信仰實則是對真理的信仰。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社會大眾普遍推崇的真理是基督教教旨的延伸。雖然布萊丹也是基督教信徒,但他一直是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自身的信仰,相對於他的叔叔,他的信仰則更流動,這裡的流動並沒有貶義的意思。動畫中曾出現了“科倫巴克勒之眼”,這塊水晶石是繪製《凱爾經》最重要的一種工具,它處於森林的黑暗之處,而布萊丹對於工具的探索一定意義上隱喻了對處於黑暗和遮蔽處的知識的積極探索。

布萊丹對真理探索的信仰其實源於他的精神導師艾丹。艾丹曾告訴布萊丹,如果沒有書,所有的知識都會流逝,永遠的流逝。因此布萊丹對知識的嚮往異常強烈,在他看來,知識是真知,是當時的光,他必須緊緊抓住並不斷探索。當艾丹告訴他,精妙的知識需要“科倫巴克勒之眼”——一塊神奇的水晶石的時候,而水晶石則是黑暗之神克羅姆庫魯(一條巨蟒的眼睛)。動畫中所呈現的象徵意味非常明顯,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知識(真理)存在於晦暗和遮蔽之中,只有通過人們的努力才能獲得,他說 :“真理(揭示狀態) 總要從存在者那裡爭而後得。

《凱爾經的秘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存在者從晦蔽狀態上被揪出來。實際的揭示狀態總彷彿是一種劫奪。希臘人在就真理的本質道出他們自己時,用的是一個剝奪性的詞(去蔽),這是偶然的嗎?”如果不忘記動畫中阿詩玲捨身為布萊丹舉起巨石後的臨終遺言 :“將黑暗變成光明”,象徵的意指將更為明顯,

布萊丹要得到的知識就是要將“存在者從晦蔽狀態”揭示出來,使其“去蔽”,成為光明。象徵存在者的黑暗之神(巨蟒)的形象,在動畫中也不是具體的動物,而是抽象化的,以線條和符號的集成來表現的,布萊丹因此可以用一條弧線圍成的環形來阻止它兇猛的進攻和約束它活動的範圍,(知識的力量)從而使我們可以從中聯想“存在——範圍——概念” 這樣一個知識獲取的過程。

藉由動畫所表述的,真知通常都深藏在隱晦陰暗處,而布萊丹只是成為了那個”揭露人“,將艱澀的知識用另一種承載方式呈現了出來,這是他的信仰,對”光明“(追求真知)的信仰。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促使布萊丹做這樣”愚蠢“的決定,那就是對於絕對權威的批判性思考。艾伯特作為他的叔叔,是當地的絕對權威,他不是沒有給他灌輸過他的理念,甚至每天讓布萊丹在他身邊學習建築,以此來增加高牆的密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艾伯特明白如何使人歸順,那就是教育,而布萊丹天生反骨。

《凱爾經的秘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對絕對權威的存疑,使他並沒有盲目接受叔叔的價值觀,而是不斷嘗試用自身的價值觀去感知這個世界並祛疑存真。動畫中的開場白曾說,我看到了黑暗中的煎熬與苦難,也見證過脆弱的大地那生機蓬勃的美。我看到了那本書,那本驅散黑暗,開啟光明的書。”

雖然這是開場的旁白,但我更傾向於這是布萊丹的內心獨白,前面曾說過,在他沒有認識艾丹和看到《凱爾經》的時候,

他的信仰是流動的,而他選擇堅定一種信仰的節點就是他決定用自己的求索方式來開啟”光明“,而對光明的信仰之力,從來都是驅散陰霾的最有效的外部力量。


異教徒的信仰看似悲哀,實則最為“牢靠”

其實動畫並不是單純的關於宗教的追溯和疑問,而是想向我們傳遞愛爾蘭文化的淵源。一方面追溯歷史,《凱爾經》誕生於古愛爾蘭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時期,基督教和異教的界限敏感而又脆弱;另一方面則是導演最終想呈現的主旨,即只有繼承與創新,才能使人類文明、 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在這裡,宗教只是一個 文化符號,是導演藉以表達民族文化情懷的載體而已。而其中所提到的異教徒,就是阿詩玲所代表的森林文化(德魯伊的擁護者)。

《凱爾經的秘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德魯伊是凱爾特人就是愛爾蘭人祖先的巫師,主管巫術和學術。在羅馬和希臘神話中,德魯伊意指森林女神。早先有德魯伊教,現在基本消失了,他們的教徒常常被說成可以變身為狼、熊等動物(動畫開頭阿詩玲的自述),德魯伊教徒是自然的崇拜者和維護者,橡樹和橡果是他們的聖物(片中的漿果)。且凱爾特人有一特點,就是早期為母系氏族社會,通常由女性擔任德魯伊。

在動畫中阿詩玲的象徵意味並不清晰,這位網友給出的背景介紹恰好可以總結出阿詩玲為德魯伊教的“神”,擁有可以化身為狼的教徒的擁護,同時自身的本體為白狼。那麼為什麼稱阿詩玲為異教徒?動畫中除了阿詩玲以外的其他人物都是基督教的信徒,而基督教作為當時社會主流文化自然是不允許其他聲音的發出,以至於基督教想要同化非基督教(異教徒)的思想,最開始也是從合作開始,布萊丹所代表的當時的先進思想個體就開始以書本為載體宣揚基督教,而在他長大後又一次遇見了阿詩玲,但那時的阿詩玲已經重新變回了白狼,已經不能言語。

隱喻了異教徒最終被同化(無法發聲),並被驅逐(遷移到森林)。

《凱爾經的秘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由此可見,阿詩玲作為異教徒的“神”,自然是首先被同化的對象,掌握了“神”的話語權,以便同化更多的異教徒。那麼異教徒們信仰的是什麼?我認為從阿詩玲最開始對布萊丹的態度而言,她們遵循的就是一種自然為上的生態主義,和日本的萬物有靈崇尚自然有想通之處,也從側面證實了文化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相通的。

而動畫所呈現給我們的森林世界與人類世界是截然不同的,森林裡隱藏的都是未知,強大以及一種自然之力,這些都是人類所恐懼的,對未知和神秘的恐懼是人心中最原始的黑暗,才滋生了同一個世界不允許多種聲音存在的現象。

《凱爾經的秘密》:通往未來的每一步都是信仰的延續


但阿詩玲的信仰是異常牢靠的,她所運用的並不是高壓的精神統治以及意識形態僵化,而是運用自然的強大自然的使人聚攏,他們的信仰是從心出發且被大家都認可的一種自然文化,不需要用人為力量約束,只需讓它自然運行自然可以延伸出文化。這樣的信仰無疑和動畫中所呈現的信仰都有所差別,布萊丹所信仰的是幾百年來人類社會運作出的一套流程上的批判辯證,而阿詩玲的信仰看似根基不牢,實則是自然運作下一種最自由的狀態。

而對自由的解讀自然有千萬種,我自己更傾向於缺少外部約束且不必付出昂貴代價的自由,一種精神狀態。所以在動畫中才能看到阿詩玲的黑狼們對阿詩玲的態度和牆內教徒們對艾伯特的態度鮮明對比,兩種不同信仰所傳遞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艾伯特對文明傳承太過焦慮,而阿詩玲則多了一份淡然從容,被移除到主流視線之外又怎樣?不能發聲又怎樣?我們所堅持的信仰是自由的,自然不會被外部環境所影響,總有一天他們所守護的文明也會如那條巨蟒一樣被反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