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丁"級的孿生姐妹"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


"奧丁"級的孿生姐妹"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

"齊格弗裡德"號的油畫

建造背景

19世紀80年代末,面對有限的海軍預算(主要是帝國議會反對海軍開支和開建基爾運河),德國海軍正努力解決建造何種主力艦來面對海防問題。新上任的列奧.馮.卡普里維將軍要求設計人員提供一系列的方案。這些方案包括從排水量2500噸,裝備2門210mm主炮的近海岸防鐵甲艦,到排水量9800噸,裝備7門305mm的遠洋戰艦。最終,卡普里維將軍決定向國會提交1份建造10艘小型岸防鐵甲艦的方案,用於守衛港口。他確信這份方案即使是國會中最反對海軍開支的議員也會同意。

"奧丁"級的孿生姐妹"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

"貝奧武夫"號的油畫

這10艘岸防鐵甲艦中的6艘,即"齊格弗裡德"級。一開始計劃按照最小的方案設計,但增加了1門主炮,口徑擴大到240mm。由於此時的海軍理論還是崇尚艦首對敵,所以有2門240mm主炮並排佈置在船頭。艦上原本計劃裝備6門37mm速射炮,但射擊場的實驗表明其火力嚴重不足。所以,在最終定型時增加了8門88mm速射炮,以面對日益增長的魚雷艇威脅。

設計參數

"奧丁"級的孿生姐妹"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

"齊格弗裡德"級原始配置線圖

"齊格弗裡德"級標準排水量3500噸,滿載排水量3741噸。艦體總長79米,水線長76.40米,艦寬14.90米;軍艦前部吃水5.51米,後部吃水5.74米。艦體採用橫向和縱向的鋼結構組成,共有8個水密隔艙和1個佔船體長度60%的雙層船底。

所有的6艘軍艦都在1898-1904年之間進行了改裝,以增強遠洋作戰能力。改裝後,艦體總長增加到86.13米,水線處長84.80米,艦寬仍為14.90米。軍艦的吃水深度有所減少,前部為5.45米,後部為5.47米。增加了1個水密隔艙,滿載排水量則在4000-4436噸之間。

戰艦航行性能良好,十分平穩,操作反應靈敏。但在惡劣海況下,速度損失嚴重。

艦上編制20名軍官和256名水兵。當成為旗艦時,增加6名軍官和22名水兵。改裝後,增加31名水兵。成為旗艦時,則增加9名軍官和34名水兵。

船上配備了許多小艇。包括:1艘警戒艇、1艘小汽艇、2艘小快艇、1艘小划艇和1艘救生艇。

"奧丁"級的孿生姐妹"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

"伏裡施喬夫"號的油畫

動力系統

"齊格弗裡德"級採用2臺3氣缸三脹式蒸汽機提供動力,這是德國大型軍艦首次使用三脹式往復式蒸汽機。裝在2個獨立的機艙室中,各自驅動1根直徑3.50米的三葉螺旋槳前進。艦上配備8臺船用燃煤鍋爐("哈根"號),額定功率4800馬力。最高航速上,各艦都差不多,最快的"貝奧武夫"號為15.1節,最慢的"海姆達爾"為14.6節。

每艘船配備3臺發電機。在67伏時,可以輸出26-29千瓦的電力。

這些船上可以搭載220噸(長噸)燃煤或220噸(長噸)燃油。航程為1490海里/10節或740海里/14節。經過改造後,艦上的燃料庫增大了一倍多,達到580噸燃煤或500噸燃油。這樣,該級的航程為3400海里/10節或1940海里/14節。1895年時,"齊格弗裡德"號在整修時,更換了一批燃油鍋爐。但這些鍋爐的熱效率很低,後來她又更換了其他船上安裝的混燒鍋爐。

"奧丁"級的孿生姐妹"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

1910年的"哈根"號線圖

武器裝備

"齊格弗裡德"級裝備3門240mm SK L/35型主炮,安放在3個MPL C/88型炮塔中。佈置方式為艦首兩座並列排放,艦尾一座。炮塔的視角良好,左右射界各為150度,俯仰角為-4度至+25度,最大射程13000米。使用140公斤重的1895式裝甲彈,射速2發/分鐘,炮口初速580-650米/秒,備彈204發。

艦上配備8門88mm SK L/30型速射炮應對魚雷艇的威脅。這種火炮使用10公斤重的炮彈,炮口初速590米/秒,射速15發/分鐘,備彈1500發。一開始,"齊格弗裡德"號只有6門88mm速射炮。經過改造後,88mm炮的數量增加到了10門,備彈則增加到2500發。船上還臨時裝備過6門機關炮。

另外,船上還裝備了4具350mm魚雷管。其中,1具安裝在艦首水線下,2具安裝在兩舷水線上,剩下的1具安裝在艦尾的旋轉支架上。配備了10條魚雷。經過改進後,更換成新式的450mm魚雷管,全部安放在水線下,攜帶11條魚雷。

"奧丁"級的孿生姐妹"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

"海姆達爾"的繪畫

裝甲防護

"齊格弗裡德"級的前三艘採用複合鋼,而後三艘則採用克虜伯滲碳鋼作為裝甲防護。經過改造後,裝甲全部使用克虜伯裝甲。主裝甲帶上部在船隻中部厚240mm,沿兩端減少至180mm,背襯330mm厚的柚木。裝甲帶下部在船隻中部厚140mm,沿至船首尾減至100mm厚,背襯290mm厚的柚木。主裝甲甲板厚30mm,到了"海姆達爾"和"哈根"號時增加到50mm。指揮塔頂部厚30mm,側壁厚80mm。在"海姆達爾"和"哈根"號時,側壁則加厚到160mm。

"奧丁"級的孿生姐妹"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

"哈根"號的繪畫

各艦簡介

"齊格弗裡德"號(SMS Siegfried):1888年在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開工建造,建造代號第44號,暫定名海岸防衛艦"O"號,1889年8月10日下水,1890年4月29日服役。1915年8月31日停止使用,1920年廢棄解體。

"貝奧武夫"號(SMS Beowulf):1890年1月在不萊梅的AG.韋斯特船廠開工建造,代號100,暫定名"P"。1890年11月8日下水,1892年4月1日服役。1915年8月31日停止使用,1921年在但澤市解體。

"伏裡施喬夫"號(SMS Frithjof):1890年2月在不萊梅的AG.韋斯特船廠開工建造,代號101,暫定名"Q"。1891年7月21日下水,1893年2月23日服役。1915年8月31日停止使用,1923年改為商船使用,1930年在但澤市廢棄解體。

"海姆達爾"號(SMS Heimdall):1891年11月2日在威廉港帝國造船廠開工建造,代號14,暫定名"U"。1892年7月27日下水,1894年4月27日服役。1915年8月31日停止使用,1921年廢棄出售。

"希爾德布蘭德"號(SMS Hildebrand):1890年12月9日在基爾的帝國造船廠開工建造,暫定名"R"。1892年8月6日下水,1893年10月28日服役。1915年8月31日停止使用,1919年前往解體的途中擱淺,1933年打撈廢棄。

"哈根"號(SMS Hager):1891年9月在基爾的帝國造船廠開工建造,暫定名"S"。1893年10月21日下水,1894年10月2日服役。1915年8月31日停止使用,1919年在荷蘭出售解體。

"奧丁"級的孿生姐妹"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

"海姆達爾"和"齊格弗裡德"號的繪畫

服役經歷

"齊格弗裡德"級服役後,只能執行當初一部分預定任務。20世紀初的造船革命使得她們迅速過時。而1908年3月27日通過了第二部海軍法,它將主力艦的服役年限從25年減少到20年。這意味著,"齊格弗裡德"級和其他的老舊船隻將被新的戰艦儘快替換。其中,"齊格弗裡德"號、"貝奧武夫"號和"伏裡施喬夫"號被"赫爾戈蘭"級戰艦——"赫爾戈蘭"號、"圖林根"號和"奧爾登堡"號替換;而"海姆達爾"號、"希爾德布蘭德"號和"哈根"號則被"凱撒"級戰艦——"凱撒"號、"腓特烈大帝"號和"凱瑟琳"號替代。

由於新式的戰列艦是為進攻作戰而設計的,"齊格弗裡德"級仍被用於海岸防衛任務中。這些軍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一直以這種身份服役,直到1915年退出現役。之後,所有六艘軍艦都以各種次要角色服役,主要是作為軍營軍艦。1919年6月17日,在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凡爾賽條約》簽署前不久,所有六艘船都被從海軍登記冊上除名。"齊格弗裡德"號是1916年在威廉港的一艘軍營船。她本打算重新改裝成一艘打撈船,但這一計劃被放棄,該船於1919年以425000馬克的價格賣給了維沃爾斯弗萊特的H.彼得斯。1920年,她在基爾解體。"貝奧武夫"曾在1916年至1918年間擔任U型潛艇的靶船,當時她在波羅的海轉戰破冰任務。1916年後,"伏裡施喬夫"號是但澤的一艘軍營船。她退役後,被賣給漢堡的"伯恩斯坦"公司。她被德意志造船廠改建為一艘貨輪,並一直擔任這一職務,直到1930年解體。她是服役時間最長的"齊格弗裡德"級戰艦。

"奧丁"級的孿生姐妹"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

"哈根"號的繪畫

"海姆達爾"號是一艘軍營船,為U型潛艇和艾姆斯河海防艦隊的船員提供服務。和"齊格弗裡德"號一樣,"海姆達爾"號也打算重新改裝成一艘打撈船,而計劃同樣半途而廢。她於1921年解體報廢。"希爾德布蘭德"號被解除現役後是溫道的一艘軍營艦。1919年,她被賣給一家荷蘭拆船公司,但在去拆船廠的途中,她在荷蘭海岸擱淺。沉船於1933年被炸燬,最終就地報廢。"哈根"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剩餘時間裡曾是利鮑、但澤和沃納門德的一艘軍營艦。戰爭結束後,她被賣給了"北德意志地下工程"公司。

注:本文翻譯自萬維百科英文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