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月|世家公子與貧民少女的青蔥歲月


一切都會過去,時光會流逝,人會老去,唯有愛,不懼時光。時光沉澱了愛情的深,於是執手成說,於是那些人鮮活了,那些寫滿愛的舊紙張溫軟了。

-------《民國印象:唯有時間懂得愛》

民國,一個自由、生機、動亂的年代,有長袍馬褂的酸腐陳舊,有旗袍與捲髮的搖曳生姿,有西洋留聲機響過的朝暮更迭。新舊思想發生碰撞,傳奇在這裡孕育,每扇歷史斑駁的門扉裡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和情態。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01

魯中平原汶水河畔,晨霧籠罩下的青磚大院。一個十幾歲清瘦少年,提著一隻雕漆的食盒,輕釦門扉。"進來。"一個蒼老而又肅穆的聲音響起。少年掀開門簾進屋,恭敬的放下食盒,把一碗白粥,兩碟小菜擺放在桌上。桌子後,手握書卷的老人,捻一捻山羊鬍,問:"昨天的書背完了?""背完了,爺爺。"少年垂首回答。"嗯,不錯。退下吧。"少年應著,側身退出。

這個清瘦少年,就是少時的父親。讀書的老人,是我的二曾祖父,一個終生未娶的教書人,也是家族的最高權威。每天由各房輪著送飯給他。而在孫輩中,只有父親有這個殊榮。

民國風月|世家公子與貧民少女的青蔥歲月

父親與抱著大姐的祖母


汶水河畔的杞王城,曾經是歷史上的一座名城。城邑敗落後,仍生活著許多沒落的世家。父親祖上一直經營著一家中藥館"百忍堂",也算當時名盛一時的中藥世家。我的祖母,孃家是當時數十里外,大地主周家的女兒。祖母孃家田地之多,據說土改前光地契與房契燒了整整一箱籠。

祖母在我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沒有給我留下什麼印象。在後人的講說裡,祖母是個裹著小腳,髮髻永遠不留一絲亂髮的女人。她掌管著一家的財務,做的一手好醬菜。春日的中午,她常常搬出自己的陪嫁箱籠,晾曬衣物。年長的姐姐曾經親手撫摸過那些華麗綢緞衣服,還見到過金光閃閃的髮釵。這都是後話。

02

彼時的父親,還是少年。父親共兄弟姊妹六人,三男三女,父親排行在二。加上叔伯家的兄弟姊妹,小輩人數眾多。少年的父親因為讀書好,最受二曾祖父青睞。所以送飯的差事,自然落在父親身上。有時候,二曾祖父心情好了,還會留下他一起吃飯。據父親說,老爺子規矩多,每每那頓飯是吃得極為拘謹。舉筷子前是要看臉色行事的,生怕失了規矩遭到訓斥。

祖母對子女非常嚴厲,對父親管教的尤其嚴格。應該同是父親資質好,被家族寄予厚望的原因吧。

父親每天早起讀書,很是刻苦。曾經因為讀書瞌睡,用蘸筆扎自己的左手臂,墨汁沁進去,生成了一個墨藍色的痣,一直伴隨到老去。

民國風月|世家公子與貧民少女的青蔥歲月

舊日深宅大院


放學後,父親是要去藥鋪學習稱取藥材的。藥鋪有兩三間房大,暗紅色櫥櫃鋪滿整個牆壁,各色中藥材分放在櫥櫃的各個抽屜裡。坐診的老醫生開好方子,抓藥的人練得是眼快手急,不假思索的準確找到藥材所在。熟練後,取出的藥材份量幾乎不用小稱都會不差毫釐。

藥鋪打烊後,父親踏著暮色回家。祖母會在院子的梨花樹下等著他。那棵梨花樹,據說是祖母栽下的。在我迷糊的記憶裡,大樹每年春天花開勝雪。秋天時結滿累累的鴨梨。皮薄果甜,是難得的好品種。我小時,爺爺每年摘了梨子,都會給我送去。大約此後,我再沒吃到過那樣甜的鴨梨。

民國末期,鄉間歲月平穩悠長,記載了父親的少年時光。直到解放後十六歲那年,父親因為寫得一手好文章,被選拔到縣裡工作,從此告別生養他的故鄉,開啟了一份不同的人生。

03

1936年的冬天,在離父親家幾十裡的縣城。一個女孩誕生在一個貧苦人家,這就是我的母親。那時,日本人的侵略的戰火波及到縣城。母親出生的那天,一顆炮彈碎片落下來把外婆家屋頂砸破一個大洞。外公爬上房頂,用蘸水的被子蓋住,母親才呱呱落地。

母親一歲時,縣城裡住進了日本人,還有一個金髮碧眼的美國神父。有一天,八歲的姑姥姥抱著母親在家門口玩,一隊日本人騎著高頭大馬路過。那個神父見呀呀學語的母親長得好看,一把抱過去放在馬背上疾馳而去。姑姥姥嚇破了膽,哭喊著跑回家報信。就在大家商量找村長出面要人時,那個神父返回送回了母親。據說,母親當時口袋裡裝了滿滿的糖果,吃得很是開心。姑姥姥從此嚇得,再不敢抱著母親站在路邊。

民國風月|世家公子與貧民少女的青蔥歲月

彈痕累累的城牆長滿草芥


母親稍大些時,外公為了生計,和同村的人踏上了去南洋的輪船。外婆一人帶著六個兒女,靠著幾畝薄地和給人縫補衣服度日。因為生活困苦,我的一個舅舅和姨母先後生病夭折。

幾年後,從南洋打工回來的外公,把辛苦掙來的血汗錢換成金幣藏在身上,準備返回家中。誰料在返程的輪船上,遭遇歹徒,連騙帶搶,奪走了金幣。空手回到家中的外公,又驚聞一子一女夭折的噩耗,傷怒之下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04

民國末年的小縣城,人們像彈痕斑駁的城牆上一棵棵草芥,在風雨中飄搖,艱難的生存。堅強的外婆,就這樣用單薄的身軀,支撐起了這個殘缺的家。

外婆雖然沒進過學堂,但是頗明事理。再困苦的日子,都堅持讓兒女們讀書認字。大舅舅後來成了縣城為數不多的大學生。解放後,進了農業研究所擔任領導職務,在所在的領域頗具權威。

民國風月|世家公子與貧民少女的青蔥歲月

年輕時的母親


那時的母親,也已經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豆蔻少女。是兄弟姊妹中最為聰慧的一個。每逢外婆計算家裡收支,常常書呆子大舅舅還在埋頭計算,母親已經心算結束,答案脫口而出。惹得外婆對大舅舅一通數落。

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民國時光終成為歷史長河的一朵浪花。舊時的陽光漸漸照進解放後的縣城。

經年後,父親已長成俊朗的青年,作為縣城唯一的會計輔導員,業餘還寫得一手好文章,很是意氣風發。而我的母親,也出落成高挑身材的美麗少女,因長於算賬進入縣城的棉麻公司擔任會計職務。後來在培訓中與父親相識,寫下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

關於父母的愛情故事,在老一輩人中曾經廣為傳頌。如果喜歡聽,請您關注 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與您分享。

作者:暮雨瀟瀟,十月物語賬號持有人。作品散見於《夜叔》《末小北》等公號,愛書的女子,肥貓為伴。願與你一起看流年煙火,品世相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