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賞櫻季 聊贈一枝春

漫步在櫻花大道上,看著成片的花瓣緩緩隨風飄落,的確是春天最正確的打開方式之一!國內賞櫻,最好的去處是武漢大學,而國外則是被稱為“櫻花之國”的日本,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是日本的“櫻花節(祭)”,在此期間,人們相聚在各大賞櫻勝地,席地而坐,舉杯共飲。

今年的“櫻花節(祭)”註定不能如往年一樣熱鬧了,所以各大美術館、博物館紛紛通過藝術品,讓大家在畫作裡賞玩櫻花。如日本山種美術館,於3月14日至5月10日舉辦“賞櫻”畫展,選取館藏50幅櫻花題材作品呈現日本的這一象徵。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朝陽櫻》,橋本明治,日本山種美術館藏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櫻下美人圖》,菱田春草,日本山種美術館藏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春光春衣》,松岡映丘,日本山種美術館藏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櫻花》,小林古徑,日本山種美術館藏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山櫻》,橫山大觀,日本山種美術館藏

但還是有遺憾的,畢竟今年的櫻花必然是要錯過了。

博物館裡的“百花”容姿

除卻櫻花外,值得賞玩的花還有很多,如梅花、桃花 、牡丹、海棠、玉蘭、杏花、水仙等,這些花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而它們也是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騷客、藝術大家筆下的描繪對象。

每當來到鮮花絢爛的季節,中國的博物館美術館展覽自然也少不了百花的容姿,漫步在百花繽紛的季節,觀看美術史裡的百花卉圖,當然也是有靈且美。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清代 鄒一桂 《百花圖》卷 絹本設色,32.7×776.4釐米,《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一)著錄,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一卷清代宮廷畫家鄒一桂所繪《百花圖》,誠邀大家一起“雲”賞花。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畫中繪四季草木雜花一百餘種。起首畫折枝紅梅、水仙、蘭花,中間穿插桃花、李花、杏花、迎春、海棠、玉蘭、丁香、牡丹、繡球、朱藤、石榴、蒲公英、凌宵、蠶豆、月季、玫瑰、罌粟、芙蓉、百合、荷花、扁豆、鳳仙、梔子、夾竹桃花、牽牛、雞冠、蕙、桂花、菊花,終至臘梅、茶花、山茶。花卉以春夏秋冬四時季節為序,按照花開時間先後排列。佈局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上下相對,左右相向。花卉有的一支獨秀,傲然挺立;有的三五成群,相互呼應,由於佈置得當,畫面多不嫌其滿,少不嫌稀,一花一葉,皆有章法。繪畫技法工寫結合,如菊花以線勾勒,荷花、玉蘭等花則直接渲染。點花以粉筆蘸色,染著心處,一筆用水渲染,使花卉富有立體感。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明 徐渭《雜花圖卷》縱37釐米,橫1049釐米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推出徐渭《雜花圖卷》,讓觀者感受春天的氣息。這也是南京博物院18件鎮院之寶中唯一的一件書畫作品,也是畫家徐渭的一件代表作,作於明萬曆年間。在這幅長卷中,畫有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蘭、竹等共計13種花卉蔬果,各種花木或疏或密,墨色濃淡相宜。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明 周之冕《百花圖》卷 紙本墨筆 縱31.5cm 橫706cm (此次展出作品為複製品)

而之前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諸多書畫展中,也少不了百花圖的容姿,漫步在百花繽紛的季節,觀看美術史裡的百花卉圖,當然也是有靈且美。“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張伯駒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展”中,曾展出過明周之冕的《百花圖》卷。

這幅長達7米長的《百花圖》佔據了武英殿後廳的半個展廳的長度。據介紹,這幅作品在《石渠寶笈·三編》中有著錄,是明代畫家周之冕的晚年之作。該圖勾畫了四季花卉,其中木本花卉多為折枝。畫家將吳派的寫意山水筆墨轉化為花鳥畫的造型語言,形成了勾花點葉派。畫家以寫意的手法勾寫或塗抹出花葉、枝幹,隨意之中透露著明快和清雅,反映出文人畫家淡泊不羈的胸臆。以下為此圖局部: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南宋 楊婕妤《百花圖卷》,絹本矮幅,工筆設色畫,橫324釐米,縱24釐米。吉林省博物館藏。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這幅楊婕妤《百花圖卷》是已知我國現存最早的一件女性畫家的作品,上世紀六十年代由張伯駒捐贈給吉林省博物院,算得上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如此,在2020這個特殊的春季,就讓我們在古畫裡賞遍春日美景,感受春暖花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三月初,隨著一聲春雷,驚醒了蟄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蟲,仲春開始:“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而在嚴冬時蟄伏的桃花芽,也已盛開,可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樹上的倉庚,也就是黃鸝鳥,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放聲歌唱。這正是湖湘名家雷悅,在《桃花山鳥圖扇面》中再現的春日勝景。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驚蟄時節,也是人們開始播種,進入新一年繁忙春耕的時節。《春耕草堂圖》中,一位年近花甲的朝廷命官,頭戴草帽,站在河沿正視前方。遠方是一片桃花林,一農夫正在田中趕牛耕作,背景是一派春意盎然、農事正忙的景象,把春天的美表現的淋漓盡致。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清• 李蟬 《桃花春柳》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清•華嵒《桃潭沐鴨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為較早感受到春天的花卉,畫家常常將桃花與柳樹結合,表現春天。李鱓的《桃花春柳》就是典型的春天物象。華嵒的《桃潭沐鴨圖》,上半幅為沒骨桃花和倒垂柳枝,下半幅為墨筆勾勒的鴨子,雖然俗豔,卻透出一股融融暖意。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佚名《碧桃圖》,絹本設色,宋代,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這幅宋人所作的《碧桃圖》,雖然畫面僅繪桃花兩枝,但嬌豔的桃花以及含羞的花苞則透露出濃郁的春意。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明 藍瑛 《桃花漁隱圖》 立軸,絹本設色,189.6×67.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成為點綴文人心靈歸宿的必備,他們所繪的“桃源圖”中能經常看到桃花的形象。藍瑛《桃花漁隱圖》中,一紅袍官員與高士在湖中篷船上相對而談,這也是大多文人的理想,年輕時可以出仕為官,晚年則可以歸隱山林。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明 吳偉 《漁樂圖》 174.4cm×270.8cm 故宮博物院藏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齊白石 《桃花鱖魚》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有時文人也通過描繪桃源中的漁夫追求一種“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幸福生活。如明吳偉的《漁樂圖》,二十餘艘漁舟中,漁夫或垂釣或閒聊或臥於舟中,展現了漁民繁忙卻悠閒自在的日常生活。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明 唐寅《桃花庵詩圖》軸,紙本,設色,縱134cm,橫64.5cm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明 唐寅《桃花庵圖》 立軸紙本 墨筆 現藏於美國夏威夷火奴火奴魯魯美術館

而最終與桃花相伴相生的是明代的唐伯虎,因為一次科舉意外,開啟了他悲慘坎坷的一生,晚年,鬱郁不得志的他,在蘇州城內自己建築了一個桃花庵,並作了一首《桃花庵歌》。《桃花庵圖》中,桃花下一個茅庵,庵下坐一個人,他就是唐寅的化身。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一樹梨花壓海棠

說起海棠花,很多人最熟悉的詩句莫過於“一樹梨花壓海棠”。據傳宋代詞人張先在80歲時娶18歲女子為妻,好友蘇軾就以這句詩調侃其“老牛吃嫩草”。在這裡,梨花指的是白髮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

桃花之後的海棠,在文人士大夫眼中似乎有點市井氣息,之所以遜色於梅花高雅,是因為梅花是先花後葉,十分純粹,而海棠則是開花綠葉紅花相間,太過殷勤,豔俗。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南唐 徐熙 《玉堂富貴圖》 軸 絹本 縱 112.5 釐米 橫 38.3 釐米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也許正是這樣,追求富貴的五代花鳥畫家幾乎都曾繪有海棠,或整幅畫面為海棠或與其它花卉、禽鳥、湖石、游魚聯合構圖。徐熙《玉堂富貴圖》中,牡丹、玉蘭、海棠、杜鵑,佈滿全幅,最後用石青襯地,極富宮廷特色。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宋•佚名《海棠蛺蝶圖》絹本設色 縱25釐米 橫24.5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海棠蛺蝶圖》,描繪了陽春三月,蛺蝶翩翩起舞於海棠花間,隨後春風乍起,海棠花隨風搖曳,成功地渲染出雋永的春意。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南宋 林椿 《海棠圖》團扇 絹本 設色 縱23.4釐米,橫24 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畫院待詔林椿的《海棠圖》團扇,描繪了一株或灼灼盛開,或含苞欲放的海棠,色彩豔麗,形象如生,令人頓生愛意。

雖然俗豔富貴,但在孤傲的蘇軾、朱耷眼中,海棠卻別具韻味。元豐三年(1080 年),蘇軾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時值春光爛漫,花草蕃然,蘇軾創作了一系列歌詠牡丹、荼蘼、梅花的作品,但他最得意的作品卻是一首詠海棠的詩:《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宋 蘇軾《寒食貼》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蘇軾看來,自己和幽獨高潔的海棠一樣,當桃李漫山生榮時,這樣美的海棠卻被造物主安排在“空谷”,以此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心境。這在他的名作《寒食貼》中表達得更為突出。

三月不見武大的櫻花 來古畫裡見吧

清 朱耷 《海棠春秋圖軸》,縱 119.5 釐米、橫 38.5 釐米 現藏安徽博物館

總是“白眼向人”的八大山人,面對海棠時卻脈脈含情,當他踽踽獨行在曲折的溪水邊,看到嬌豔的海棠花瓣,落在溪水中時,竟希望“人心得如水,相隨過河橋”(朱耷《題海棠》)心如溪水伴隨著這美麗的海棠花淌過河橋。

加繆說:“每個冬天的句號都是春暖花開”。所以莫要辜負大好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