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80%網友毅然回答:大

讀大學差別大嗎?<<

眾所周知,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是越來越難了,很多統招畢業的大學生都很難找到工作。於是很多人會通過成人高考來提升自己的學歷,通過報考成人高考高起專和專升本來提升自己的學歷,希望能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前段時間微博上

有人發起了一場投票

你認為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

目前4.5萬人參與

3.6萬人選擇

“大,讀大學很重要”


關於這個問題

或許你能夠在

熱搜上的另一個話題中

找到答案

當前話題閱讀量達到了2.2億


這引發了人們對一個問題的思考

大學帶給我們的除了知識,

還有什麼?


學以成人,學會成為真正的人


中育天成 |“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80%網友毅然回答:大

中國人講學以成人,這個學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學,還學道德,學怎麼做人,怎麼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這個意義上,我們一定要理解孔子的一句話,就是“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他說的古和今,是在孔子那個時代說的,其實和古今沒關係,和時間沒有關係。


他其實說的是兩類人,一類人讀書是為了別人,服務於社會,我們要找一份工作,這個工作沒了,你學的知識就沒有任何意義;但是有另一類是為了我自己人格的養成,讓你的心靈變得很開闊,讓你理解這個大千世界的秘密,知道何為真,何為善,何為美。從而把你的人格和境界不斷地提高,和宇宙大千的普遍的法則,或者說為“道”,融合在一起。


我想提出一個概念,叫“心靈的生態”。我們自然環境中的一個環境,是由一個生態來決定的。那麼我們人的人格,成人的養成,品德,乃至於我們人生的境遇,也是由我們內在心靈的生態所養成的。


那麼我們的所讀所寫,所思所念,所期所盼,都就像陽光,像雨水一樣,一點一滴的在滋生你的這個生態。


有的人的生態呢,可能是花香鳥語,陽光藍天,是非常美好的。有的人心靈的生態呢,可能就寸草不生,像荒漠一樣,可能他沒有什麼期盼。


那麼有的人的生態呢,他可能一直想國家、民族、人類未來的事情,他的生態可能就像高山、大海一樣。


我們說的有一句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理解了這個以後,希望我們同學把自己的人格養成,就放在每天的讀書、寫作、交朋友、社會實踐、寫論文等等,所有這些每一件事情裡邊。都把我們自己想象成在構築自己的心靈的生態。


我如何讀書


我覺得讀書最重要的是養成一個讀書的心態,選擇自己喜歡的某一個思想家的書,系統地讀,這樣才會在讀書過程中,把這個思想家的所思所想,慢慢轉化到你自己的心靈中。然後你也像他一樣,學會用這種眼光看世界,用這種方式去思考。


在這個意義上講,一個思想家就會在一段時間影響到一個人的基本思想。


在畢業以前,一個學生是在校園裡生活,但畢業以後,是校園在這個學生身上生活。


大學裡我們究竟教育的是什麼樣子,學到的是什麼樣子,把你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只有在你的一生中,通過你們的工作、成長展現出來,我們才知道大學是什麼樣子。


某種意義上講,我們說北京大學好,不是說這個園子有多好,而是你們在這個園子裡邊學了以後,畢業以後,在你們人生上展現出來的美好的東西,品德、偉大的情懷、創造力,才使我們覺得這個園子好。


某種意義上講,園子就活在我們每個人身上。


強世功:

“大學的質量也許不在於校園本身,

而是因為這裡的人。”


中育天成 |“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80%網友毅然回答:大

很多網友開始探討

大學的意義是什麼?

溫馨提醒

1上了大學的確會讓人變成熟很多,會學到很多之前沒有關注過的東西,為人處世、禮儀、人情往來。


2讀書,一為品格,二為知識,品格先行,知識為用。


3有靠近優秀人的動力,有選擇的權利,獨立的思維。


“大學之大不在於大樓而在於大師。


人生沒有白讀的書,你觸碰過的那些文字,會慢慢幫你認識這個世界,也悄悄幫你抹去臉上的膚淺與無知,塑造出更有修養和德行的樣子。


個人認為大學的意義在於: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生根發芽,並不在於讀了多少書,上了多少課。


怎麼說呢,我始終感謝在這個園子裡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感覺大學是教會了我自學能力。


我覺得一個人教育是會潛移默化活在骨子裡的,還是那句話,高學歷決定不了什麼,但是起碼說明勤奮和聰明佔了一樣。”


中育天成 |“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80%網友毅然回答:大

大部分網友都認可讀大學的意義

摒棄了所謂的“讀書無用論”


曾經很多人用比爾·蓋茨從哈佛退學的事作為讀書無用論的支撐,但如果想要從哈佛退學,首先要擁有考上哈佛的能力。

比爾·蓋茨也曾在一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講到:“雖然我離開得比較早,但是我在這裡的經歷、在這裡結識的朋友、在這裡發展起來的一些想法,永遠地改變了我。”

大學之於比爾·蓋茨,還是相當重要的。


還記得在清華大學2019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發言的張薇嗎?從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走入清華大學,她付出了別人想象不到的努力。

清華教育她:“清華學生要具有理想主義精神”,要“聽從內心的召喚,突破現實的羈絆,追求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目標”。

四年的大學生活告訴她,實現人生目標的關鍵是:能堅持、有擔當。

推研成功以後,她決定延遲入學一年,加入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我始終記得曾經想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的懵懂初心。清華培養我們成為‘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父母希望我不忘‘飲水思源’,朋友們希望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我想‘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


如今的她,要為更多學子帶去希望。


結束語

看著他們的故事,親身體驗著如今的5G、AI、高鐵,還有人會說讀書無用論嗎?大學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張學位證書。我們在提升學歷的過程中,學習的過程,也會塑造我們的品格,樹立我們的三觀,改變我們的思想,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