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緣由告訴你,為什麼要學會個人理財?

香港首富李嘉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並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錢可以解決的,但是確實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錢才能解決。”

這段話充分說明了金錢對我們很重要。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從呱呱墜地到生命終止的方方面面(例如:衣食住行、四處遊玩、談情說愛、買房成家、養育子女、贍養父母、去世喪葬等)都要與錢打交道;錢是我們生活的必需,人的生活無法割捨錢的參與。

金錢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和處理著錢財。金錢對於現代人而言從幾乎如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我們無論掙錢多少,都應該學會通過理財來擴充自己的“小金庫”,來提高我們自身的生活品質,過上自己想過的好生活!

個人理財,美好生活。

一、什麼是個人理財?

個人理財,是在對個人收入、資產、負債等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的基礎上,根據個人對風險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結合預定目標運用諸如儲蓄、保險、證券、外匯、收藏、住房投資等多種手段管理資產和負債,合理安排資金,從而在個人風險可以接受範圍內實現資產增值的最大化的過程。

理財就是“管錢”,理財不是理一時之財,而是理一生之財。如果我們把財富比作一座水庫的話,那我們的收入就是向水庫中注水,而我們的花錢就是從水庫中向外流水,而理財就是要管好我們的水庫進、出水管的閥門,開源節流,讓我們的水庫隨時能有水,讓我們兜裡隨時都有錢!

二、我們為什麼要學會個人理財?

1.對抗通貨膨脹,確保持有財富的實際購買力。

人們把辛辛苦苦攢的錢存在銀行裡,數字沒有少,有利息還會變多,但隨著物價越來越高,其實際購買力卻下降不少,這都是因為通貨膨脹的緣故。

通貨膨脹,隱形殺手!

通貨膨脹就是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對財富最大的殺手,持續的通貨膨脹,會使你的財富一天天縮水。想要手上的錢不貶值,必須要有錢生錢的意識,就要進行理財,需要通過理財來打敗通貨膨脹這隻怪獸。

2.為了避免上當受騙,保住自己積攢的本金。

當下,在各種理財產品種類複雜繁多,各種金融騙局叢生,各種欺詐套路也令人防不勝防。人們只有認真學習理財知識,對各種理財產品有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才不會在理財產品的高收益面前喪失理智,才不會被騙子所欺騙和混弄。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想要不掉進騙子的圈套,自己就得懂理財是怎麼一回事。只有這樣才不會上別人的當,才能避免自己辛苦積攢的本金遭受損失。

3.可以積累財富,能讓我們過上高品質的美好生活。

在我們辛苦積攢了一筆錢後,再通過合理科學的理財,使我們的財富保值增值,進而使我們的財富得以持續積累。

隨著我們財富的不斷增長,我們的被動收入不斷增加,我們的財務自由度也不斷加大,我們不僅能給家人創造一個好的生活條件,而且也可以讓自己實現更多的人生夢想,進而能讓我們過上高品質的生活。

理財就是理生活,理財就是理人生。理財是為了守住已有財富不被通貨膨脹所侵蝕。理財是為了保住自己積攢的本金被欺騙或坑走。理財是為了明天的生活來存儲今天的財富,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有保障,讓我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步步高昇,美好生活。

三、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財?

我們主要應從以下5個方面來進行認真打理我們的財富:

1. 具有理財思維,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理財不等於發財,我們對金錢要有正確的認識,沒有人會一夜暴富,美好的生活需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獲得。我們不要將自己的全部生活都投放在理財上,不要投機取巧,同時也要做到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不驕不躁,慎重選擇。

理財要趁早,只會賺錢,不會護錢,一樣會讓你未來的生活變得很差。

2.要先存錢後花錢,養成強制儲蓄習慣。

存錢,是理財中很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在你收入不高的時候,就更需要堅定不移地去攢錢。

無論收入多少,我們都要先拿出一定的比例(例如10%)來進行強制儲蓄,剩餘的再安排消費和支出。很多時候我們也往往會發現,即使先截存一部分收入,其實對我們的生活也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充氣量是我們少了一部分非理性的消費和支出,如果你這個強制儲蓄的習慣能堅持10到20年後,你就會驚奇地發現這竟然也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

先存後花,強制儲蓄。

3.要學會定期記賬,瞭解自身收支狀況。

記賬給人第一感覺會是比較費事、麻煩,其實很簡單,只要每天花幾分鐘就可以輕鬆完成。但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它會讓我們受益一生。

記賬不是為了記賬而記賬,而是在記賬的同時,要定期分析自己的消費情況,分析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地去做總結,去分析你的消費習慣,改變不良的消費行為,減少衝動性消費,以達到節省開支的目的。

4.我們遵照量入為出原則,做到理性消費。

君子愛財,不僅要取之有道,還要“用之有方”。

我們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收入來決定我們的支出,要保證我們的開支不超過我們的實際收入,不超前消費,不借錢消費。

理性消費,就是買自己需要的,不買自己不太用得著或用得少可有可無的,避免衝動性和非理性消費而多消耗自己辛苦積攢的錢財。

只有量入為出,理性消費,才能讓我們的財富有所剩餘,從而進行財富的累積。

量入為出,理性消費。

5.按風險承受能力,選取合適的理財方式。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千差萬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險承能力。不能承擔高風險的人,就儘量選擇一些風險較小,收益不是很高,較為穩妥的理財產品;相反,如果你本身能承擔較高風險,可以選擇一些風險較高,相對的收益也較高的理財產品。

如今理財產品很多,投資理財方式也很多,要完全都學會也很難。我們理財應該瞭解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特點,結合自身資金的長短期需求以及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

總結:

作為普通人,我們通過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強制儲蓄,定期記賬,量入為出,理性消費,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等進行個人理財,通過攢錢,護錢和生錢來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不斷積累我們的財富,讓我們過上高品質的好生活,為實現財務自由、幸福美滿的人生而努力!

財務自由,美滿人生

閱讀以上內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請關注"壹壹說理財",更多理財知識與你分享,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歡迎點贊,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