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類招生,有利有弊



下面說說大類招生:
大類招生的全稱應該是按學科大類招生,是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通常是同院系的專業合併,按一個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後,經過1~2年的基礎培養,再根據興趣和雙向選擇原則進行專業分流。
按大類招生主要有三種模式:
按學科招生
這是現在很多高校都普遍採用的招生模式,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專業,只按院系大類填報志願。如我們經常在學校招生計劃中看到的新聞傳播學類、工商管理類、材料類、機械類、公共管理類等。

大類招生,有利有弊


以上是華東師範大學2019年理科招生計劃,除了01、02以外都是大類招生。
第二種以試驗班的形式進行大類招生


大類招生,有利有弊


這是浙江大學的招生計劃,全部都是試驗班
第三種新生入校統一進入一個學院不分專業進行通識教育,待大二再分專業。通識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專業限制

大類招生,有利有弊


這是南科大,我校大一不分專業,大二根據學生興趣選擇專業。
優點


減少盲目性
在選擇志願時,大多數考生對專業的瞭解和選擇比較盲目,未必清楚專業真正的發展前景,甚至連自己是否對這個專業感興趣都不清楚。所以在填報志願時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非常普遍,如認為學管理就能當領導,學建築就要下工地,學金融就是去銀行。考生最終被錄取的專業與自己的興趣相距甚遠。實行大類招生錄取後,不急於確定方向,通過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逐步對專業產生質的認識,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喜愛專業,有助於學生減少未進校前選擇專業的盲目性。同時,按大類招生培養人才延遲了專業選擇時間,學生可以零距離體驗專業,近距離觀察市場,從而增強學生做好學業生涯規劃的主動性,提升就業實力,使人才培養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大類招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高考學子在專業選擇上的迷茫和無措,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符合志願者意向
大類招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考一考定終生而是一些學子在高考發揮不當的情況下或是因幾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儀的專業失之交臂而痛悔的遺憾,給考生一個機會先進大類,再通過自己的努力選擇自己喜愛感興趣的專業。
大類招生也是一項有益於社會發展的政策。大類招生有利於使“冷熱”專業趨向平衡。能夠為培養社會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過去在高考填報志願時,由於對專業不瞭解,經常造成的“冷、熱”專業分化嚴重現象,也相應地引起高校冷熱專業教學資源投入的不平衡,這種惡性循環使冷熱分化日益嚴重。大類招生在招生過程中不分專業,而一個大類中通常包含著“冷、熱”專業,這就無疑相對提高了“冷門”專業學生的質量,淡化了因過分強調專業而造成的種種矛盾。

弊端
首先,人為地將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滿足了一部分,得罪了一大批”。按學科大類招生後,大二或大三時按照怎樣的程序和標準將學生分流到相關專業呢?不同學校的做法雖然不盡相同,但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學後的1~2年的學習成績(學分績點)排名,設定一定比例進行分流。這樣做的結果是,成績排名靠前的“優秀學生”聚集到“熱門專業”,其他學生分流到“冷門專業”。“單純按照學習成績(學分績點)分流學生貌似公平,但卻必然導致‘冷門專業’越來越冷,學生沒興趣、老師沒幹勁,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加劇了“熱門專業”與“冷門專業”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就財經類高校而言,在按學科大類招生後進行專業分流時,幾乎所有學生都熱衷於會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學、審計學等少數優勢專業,而這些專業的師資力量、教育教學資源與設施等都與“蜂擁而至”的學生不相匹配,教學質量難免“偷工減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