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一大一小两个溜圆水池,高空看十分神秘,引人猜想啥用处


去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村拍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辕四景车赛会”,无人机升起来俯瞰北社村,发现了村中一大一小两个神秘感十足溜圆的水池。一时搞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做什么用,不由猜想若是敌国卫星看到、拍到,他们会不会害怕?

上午拍摄村子西北角大禹庙前广场上的独辕四景车赛会,下午来到一大一小两个水池跟前,“幸福池”三个大字是它们的名字。《幸福池兴建记》记载:北社大队位于太行山之巅,496户,1900多口人,耕地3701亩,是全县地平、土厚、居住集中的一个大队。但因十年九旱,水源奇缺,素有“水贵如油”之称。

在万恶的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受尽了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痛苦生活。一遇水荒年头,地主阶级就乘机勒索民财,竟把劳动人民双手打的井锁起来,高价出卖井水,逼得广大劳动人民到离村十余里的东禅、东色、北下社等地求水度荒。有多少劳动人民因缺水吃逼得妻离子散,倾家荡产,远离异多;有多少贫下中农身遭残死,血染山川。贫农原英孩为取水度日摔下深沟惨死、妻嫁子走,就是这吃人社会的准确缩影和真实写照。


水,多少年来成为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然而,它好像海市蜃楼一样,希望仍然是幻想。东方红 ,太阳升。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美明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劳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走土了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随着农业生产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重新安排北社河山,决定创建石池,解决人畜吃水问题。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县、社、队各级党组织领导下,我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群众,发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抗严寒,斗酷暑,不辞劳苦,运石筑池,常年战斗不息,终于实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的愿望,于1972年5月1日将石池落成,并 命名为“幸福池’。

北社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积极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于1966年春末夏初,在原有的一个土沤麻池上施工兴建石池,到1972年5月1日石池胜利竣工。石池建成,共投工7万余个,用石料1500立方米,炸药3000斤,红粘土4300立方米,石灰50余万斤。


石池由蓄水和过滤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蓄水池直径45米,深达10米,总容水童30余万担。蓄水池又分上、中、下三台:底台直径30米,深4米;中台直径35米,深3米;上台直径45米(平台在内),深3米。滤水池直径十米,深四米,可沉淀泥沙,使池水清洁,不致淤埋。

石池兴建,始终贯穿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在上级党政领导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大家白天搞生产,星夜加班建池, 不分昼夜,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怀着“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创新路”的雄心壮志,自行设计,自制炸药,自造工具,自凿石方,自烧石灰。名之六年,实之三载,将池建成。

石池建成, 不仅解决了全大队人畜吃水和部分土地点种浇苗的因难,而且进一步促进了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伟大方针的贯彻和落实,使我大队农、林、牧、副得到了全面发展。从建池这段时间和建池前相比,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农、林,牧、副总收入年年增加。1971年粮食总产156万斤,比1965年的70万斤增加了1.23倍。1971年总收入23.5万元,比1965五年的10.3万元增加了1.28倍。


网络上,有北社人把幸福池比作童年的乐园,同时也是家长们最担心的地方。也有人深情回忆:幸福池——我们上学时的主要水源,靠天吃水下雨流进水池那里有羊粪蛋,麦秸味,还是当时学校的御用水,村里的百姓没水吃,都不能雷池半步,我们70后的最高待遇,现在成了保护性的建筑,已成历史,走在这里久久徘徊不愿离去,是我们学生时代唯一生活水。【《瑞视觉》原创文图,欢迎收藏、转发、分享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